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在高考作文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中,有詩詞這科嗎?

前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高考作文一般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有詩詞這科嗎?

前言

最近這兩天,各省開始陸續發布高考錄取線分數線了。借著這個熱點,聊聊高考的事。

首先,高考作文並非杜絕詩詞,詩詞理解、賞析是必考內容。另外,高考作文雖然不允許單獨寫成詩詞,但是在文中有詩詞還是允許的 。

古代的科舉考試中有詩詞嗎?古代的科舉考試,在很長時間內是考詩賦創作的,但是不包括詞。

一、一首著名的五言排律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題目叫做《省試湘靈鼓瑟》。省試,唐宋時由尚書省禮部主持舉行的考試,又稱禮部試、會試。

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時,詩人錢起參加進士考試所作的這首 《省試湘靈鼓瑟》,已經是標準的格律詩。排律要求中間所有聯必須對仗,前後二聯要黏連,平仄押韻也必須嚴謹。

這種5言6韻12句的標準排律,是科舉考試中比較常見的詩體。這種科舉考試中的詩,又被叫做:試帖詩。

可見,至少在天寶十載,詩歌創作已經是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了。

二、唐高宗時期開始考詩賦嗎

大家都知道,科舉誕生於隋朝,這種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被唐朝所繼承。不過,早先的科舉是不考作詩的。

到了唐高宗的時期,有人發現原有的考試方法有弊端,因此提出要進行改革:

永隆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建言,明經多抄義條,進士唯誦舊策,皆亡實才,而有司以人數充第。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新唐書·選舉志上》

考功員外郎劉思立認為,明經就是純粹考背誦古人經典而已,看不出考生的真實創作水準,真正有才能的人卻選報不出來。於是要求加上一門:詩賦創作。

清朝著名詩人趙翼,在《陔余叢考》中也提到:

永隆二年,以劉思立言進士惟誦舊策,皆無實材,乃詔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此進士試詩賦之始。

開元二十五年,詔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自今加試大經十帖。建中二年,中書舍人趙讚權知貢舉,又以箴論表讚代詩賦。大和八年,仍複詩賦。此唐一代進士試之大略也。”

“通文律”,就是懂的依照格律的要求,創作律詩和律賦。

唐朝的永隆二年,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時代時期,科舉中加入了詩和賦的創作內容。

這就和死記硬背的明經完全不同了,好比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除了背誦以外,加上了詩詞創作,而且是必考科目。這就難了。

三、唐玄宗時期開始考詩賦嗎

關於詩賦的問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北宋王溥左右《新編唐會要》,簡稱《唐會要》,這裡認為是唐玄宗時期開始考試賦:

天寶十三載(754年)十月一日。禦勤政樓。試四科舉人。其辭藻宏麗。問策外更試詩賦各一道。(製舉試詩賦。從此始。)

王溥認為,天寶十三載開始考詩賦。而且很確定地說:製舉試詩賦。從此始。

天寶十三載正是安史之亂的前期,第二年安祿山反唐,李氏王朝遭遇了一場挑戰。從很多史料來看,王溥的說法不太準確

例如錢起的 《省試湘靈鼓瑟》,據說參加的是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進士考試。

四、試帖詩的不同

科舉考試中的詩,被稱為試帖詩,這種詩大多是標準的格律詩,有五言四韻、六韻、八韻等。當然也有例外,例如也有七言詩,也有仄韻詩。

例如開元26年 (738),崔曙《明堂火珠詩》就是一首五言四韻8句的五律:

正位開重屋,中天出火珠。夜來雙月合,曙後一星孤。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還將聖明代,國寶在京都。

在天寶四年乙酉(745)時,殷寅《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詩》卻是五言八韻16句的排律:

應歷生周日,修詞表漢年。複茲秦嶺上,更似霍山前。昔讚神功起,今符聖祚延。已題金簡字,仍訪玉堂仙。睿祖光元始,曾孫體又玄。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靈傳。北闕心超矣,南山壽固然。無由同拜慶,竊忭賀陶甄。”

也有七言律詩, 例如李賀的《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

上樓迎春新春歸,暗黃著柳宮漏遲。薄薄淡靄弄野姿,寒綠幽風生短絲。錦床曉臥玉肌冷,露臉未開對朝暝。官街柳帶不堪折,早晚菖蒲勝綰結。

《省試霓裳羽衣曲》是一首押仄韻的試貼詩,作者是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丁巳科的狀元李肱 :

開元太平時,萬國賀豐歲。梨園獻舊曲,玉座流新製。鳳管遞參差,霞衣競搖曳。燕罷水殿空,輦余春草細。蓬壺事已久,仙樂功無替。詎肯聽遺音,聖明知善繼。

結束語

唐朝將格律詩賦納入科舉後,延續到宋朝王安石變法, 在元明兩朝也沒有恢復。一直到清朝的康熙乙未年(1679年),科舉又恢復了詩賦取士,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不過,說了這麽多,會發現詞沒有被納入科舉中。 您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37|張鎡填詞詠蟋蟀不亞於薑夔,其曾祖至今跪在嶽廟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