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由的尺度”十年 梳理中國當代水墨之變

▲“自由的尺度·第五回-中國當代水墨世界巡展(北京站)”開幕式現場

2018年10月13日下午3點半,由王春辰策劃的 “自由的尺度·第五回-中國當代水墨世界巡展(北京站)”在798藝術區太和藝術太空開幕,“自由的尺度”系列展覽,作為太和藝術太空主推的品牌展覽,自2009年,太和藝術太空創始人賈廷峰邀請栗憲庭策劃了“自由的尺度第一回——中國當代水墨走進798”,從開始策劃至今已經過去10年時間。“自由的尺度”也由畫廊到藝博會到美術館,從國內到國際,參展藝術家,以及呈現的作品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此次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畫排名):王冬齡、王秋人、王舒野、田黎明、白明、劉知白、劉巨德、劉子建、劉鄧、島子、楊鍵、佘文濤、邱振中、陳光武、張大我、李永波、吳家驊、周韶華、茅小浪、鄭連傑、侯拙吾、侯珊瑚、鍾躍英、姬子、賈西貝娃、黑鬼、鮑蓓、樊洲。展覽梳理了老中青三代當代水墨藝術家四十年來的學術探索,集中展示了上百位藝術家近千件力作的多元嘗試。本次展覽作為繼美國邁阿密、意大利卡薩雷斯之後的下一站,載譽回歸,進一步將中國當代水墨的卓越成果深化到本土,以期在新的文化語境中為中國當代水墨的突圍、變革與創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參考價值。

▲“自由的尺度”展覽出品人賈廷峰致辭

▲此次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致辭

已經“鳳凰涅槃”的水墨

對於“自由的尺度”展覽出品人賈廷峰曾經的初衷是:“‘自由的尺度’系列展覽不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突顯出我們民族自身的藝術特徵,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水墨藝術關注當下是我們的目標,尺度是我們的手段和工具,我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我們要用中國人自己的眼睛來確立中國的當代藝術標準!”

受邀參展的28位藝術家均是在水墨藝術探索和創新上具有鮮明個性並且富有才華的人物,作品從不同的維度展現了水墨藝術的當代發展。他們深切地感受著中國社會的急劇變革,以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關注現實,超越了傳統的藝術主題和題材,使水墨藝術和其他媒介的藝術一樣,指向當代的生活和人的精神變遷,敏銳地表達自己對於外部世界的思考和體驗。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出來的多種視角和感受的直接性,反映了水墨藝術積極參與社會文化重構的當代性。

正如在此次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所分析的那樣:“歷經百年的陶冶和筋骨磨礪以及我們自身對這種水墨藝術的重新認識,結論是它鳳凰涅槃了。”在王春辰看來“自由的尺度”系列展,持續向世界展示來自東方的特殊藝術,展示一種完全不同於古典中國畫的藝術,它的獨特性可以說是國際藝術景觀世界中的新大陸,它將打破人們對傳統水墨藝術的認識,為當代藝術的內在豐富性增添新的元素。通過這二十幾位藝術家的作品,讓我們看到歷史的敘事結構可以有另外的邏輯,在我們熟悉的視覺經驗之外,還有這樣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存在。我們是希望通過廣泛展示這些中國當代水墨藝術來與國際藝術界對話和交流,以藝術家的個體創造來揭示中國當代社會與人的價值關聯,以此來探索一種具有歷史基因的藝術如何在全球化時代裡演變著、如何再生著,更重要的是通過觀看這些當代水墨作品來感悟中國的文化定義、來探究人本主義的中國文化。

▲展覽現場

“國際”“當代”尺度下的“自由”

在展廳盡頭有件近4米的大尺幅作品是劉巨德先生的《追日草》,“劉巨德先生的作品畫的是追日草,這種草是向著太陽而生的。他是內蒙古人,是追求光明的人,只有心存光明的人,畫光明。還有李永波先生也是畫光,劉子建先生從80年代就開始中實驗水墨的探索,40年做一件事。”賈廷峰在介紹此次展覽的藝術家時講到。

▲劉巨德 《追日草》 水墨紙本設色 141cm×362cm 2011

“姬子作品中的色彩是有筆法和皴法的,不同於傳統水墨中的色彩僅僅是作為平鋪的罩染。”策展人王春辰在介紹作品時中指出姬子水墨語言的獨到之處。從姬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影像多取遠景大境,這樣視點較高的天地全景,使他畫中的造化物象天然地冥合於穿越時空的宇宙之道。從物理性的太空結合到化學性的心性感悟,這一跨越使姬子山水畫走向了一個自由的、冥想式的創作太空。姬子山水畫中透射出的洪荒的宇宙感,使這種關聯更為直觀,並充滿著神秘的詩意。

▲姬子《永恆的流動》 182.5x145cm 紙本水墨 2013

“水墨作為藝術語言形式,它有其筆法、章法、畫論支撐,也不說它有新的藝術理論資源來打破它的媒介限制,也不談它大量吸收了現代藝術的創作手法,而是昌明它所具有的中國人本價值,即作為自由的價值。如果你還滋養在一種源自漫漫遠古時期的信念中,如果你還領受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樣的古訓,如果你沒有沉落在強勢話語的灌輸中,那麽我們就會發現水墨成為了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場域,尺幅之間,包含了天地巨集闊的自由。水墨已經不僅僅是一幅作品的含義,它是中國人寄寓情思感悟與個體生命的庇護所;如果說中國人在20世紀遭遇了國難家亡的悲劇、遭遇了文化斷裂、思想飽受衝刷的苦澀,那麽水墨就成了一批中國人尋求個體自由的最後領地。”策展人王春辰在展覽的評述中指明了水墨在當代、國際環境下的“自由”所表達的精神內涵。

▲王舒野 時空祼體-即(118) 墨、朱墨、麻紙 114X83cm 2018

參展藝術家王舒野創立了呈現“裸視時空”視覺方式的獨特繪畫表現(即以振動交錯的筆觸來消解對象性的物體化輪廓區分)。王舒野把重視心性修養的藝術觀,和挑戰既有的視覺慣性、世界觀、時空觀念的視覺方式變革,以及把寫實繪畫從刻畫物體的造型觀念中解脫出來的視覺表現形式革新,成為其在之後的創作中不斷深化和反覆實踐的一貫內容。並與田畑幸人、峯村敏明共同發起了“新朦朧主義”的文化概念。“裸視時空”它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所謂傳統的寫實,但是我認為是另一種精神性的寫實,不是對區分意識中的現實世界的寫實。而是用另外一種視覺方式在看。打破以人的立場把世界的所有物像區分,打破可以辨識的輪廓,打破加以分別的屬性和好惡。而是平等太空的存在,用這樣平等的目光看,較接近於我現在畫面呈現的朦朧狀態。

▲智吉 i 一念 宣紙水墨 175.8X142.7cm 2016

▲劉知白 洗馬印象 69x138cm 紙本水墨 2002年

▲劉鄧 泰一Ⅱ 皮紙 丙烯 221×215cm 2013

▲茅小浪 草虯 非宣水墨 96×135cm 2017

▲老赫 水墨思維·天石-與時間有關嗎 系列之三十四No.34, 90x119cm 硬質紙水墨 2016

▲李永波 無垢白蓮明光 水墨 192X100cm 2017

本次展覽一方面以時間軸為主線剖析了中國本土當代藝術在跌宕的社會變革中所面臨的傳承、轉折、變法與創新,另一方面以創作觀念的不同視角來展現藝術家各自獨立的經驗、學養、思考及語言。如已故藝術家劉知白、姬子,其作品既保留了中國水墨的筆墨精神,又在氣韻、布陳和形式上開拓出嶄新樣貌,在水墨由傳統邁入當代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起承轉合的重要意義;茅小浪、佘文濤、樊洲則以道禪之宗教日課的方式,將內在修為付諸筆端,在各自的心靈痕跡中彌散出東方哲思的美學表達,呈現一種極富精神質感的隱韌趣味;白明將中國水墨繪畫與陶瓷結合,遊絲線條的連綿蔓延,隨性寫意的自然生長使陶瓷由器物轉為獨立的藝術品, 被賦予了厚重的精神表征和文化容量;王冬齡、邱振中、陳光武、張大我將書寫性引入作品創作,重新激活了骨法用筆的現代價值,再度生成了“書畫同源”的當代意義;劉鄧、賈西貝娃則以一種全新的繪畫語言,將西方的視覺建構體系與東方對線條的應用以及插畫的形式相融合,破除了中西界限的藝術壁壘。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19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