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手又是9.9,令人窒息的絕美

世界上拍自然紀錄片的團隊。

BBC認第二的話,估計沒人敢認第一。

每次出手,都是在一次又一次拉高平均分的高度。

不上9.5,都不好意思說是BBC出品。

今年3月底,一向非常低調的BBC Studio在北京舉辦了媒體會,一口氣預告了接下來的5部作品。

其中一部,已經在10月28日悄然上線。

並拿下了開局9.9的高分。

這部面世即封神的紀錄片就是它——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Seven Worlds, One Planet

這部BBC新作,頭一次聯合了央視紀錄頻道(CCTV-9)和騰訊視頻

維基百科上可以看到央視和騰訊視頻屬於製作方。

這一次,我們可以在BBC的自然紀錄片裡看到中國。

開播後到現在,《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在豆瓣已經有超過9成的觀眾打出了滿分。

零差評。

IMDB上也已經飆升至9.6,評論裡洋溢著各種讚美之詞。

爛番茄上新鮮度高達100%,每日郵報和英國衛報都給出了5星滿分的評價。

毫不誇張地說,“世界範圍內”都口碑爆棚。

大家都知道BBC的自然紀錄片擅長拍畫面。

這次《七個世界》裡,BBC又一次帶來了無數精美、磅礴、珍貴的鏡頭。

勘察加半島,世界上著名的火山群。

地下溫度達到250攝氏度。

但又因為位於亞洲北部,有著漫長的冬天,經常被冰雪覆蓋。

棕熊是這裡的長住居民。

他們會在冬眠之後,到滾燙的噴泉附近尋找食物。

儘管十分危險,但如果足夠小心,還是可以獲得一頓飽餐。

升騰的蒸汽,皚皚的積雪

嫩綠的青草,愜意的棕熊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很難相信這些元素可以融合在一起,就如同希施金的畫作

南極大陸,對於人類而言,寒冷、靜默,又神秘。

這裡孕育著400兆隻磷蝦,是極地生物最喜歡的食物。

座頭鯨捕食磷蝦時,會吐出泡泡將其圍困。

然後由下而上升至水面,把跑不掉的磷蝦吞入腹中。

海面上緩緩升起的螺旋泡泡,是自然的獨特韻律,堪比任何一位偉大作曲家的作品。

等嚴冬來臨,海面結冰,南極的冰面面積會增加一倍。

儘管紀錄片看了這麽多,但從太空俯瞰南極洲結冰的這個鏡頭,魚叔還是被驚豔到。

從寒冷的南極來到炎熱的印度北部,這是一片乾涸的平原。

有兩隻雄性華麗扇喉蜥正在爭奪至高地——

一塊大石頭。

它們像兩個江湖高手,先是遙遙對峙,掂量對方的實力。

接著由極靜變為極動,瞬間向對方出招。

閃轉騰挪之間,似乎讓人看到了刀光劍影

宛如一部精彩的武俠劇。

從乾涸換到濕潤。

亞馬遜雨林中箭毒蛙正在撫養孩子。

之前的小水窪有些幹了,它們準備搬家。

箭毒蛙爸爸背著蝌蚪爬行的畫面,簡直像從格林童話,從迪士尼動畫中走出來。

有一種令人驚歎的夢幻

從陸地到水下。

希氏石脂鯉,生活在亞馬遜最清澈的河流裡。

皆若空遊無所依

雖然是水裡的生物,卻偏偏愛吃樹上的果子。

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學會了躍龍門的本事。

大自然永遠會打破你常規的認知,告訴你現有的眼界是多麽狹窄而淺薄。

以為是鳥吃蜘蛛的戲碼,誰知蜘蛛竟然是蛇尾偽裝而成。

虎鯨圍捕企鵝的這幾分鐘,是我今年看過最驚心動魄的追擊戲。

水母捕食海葵,結果5打1遭到反殺,戲劇張力充足到不可思議。

沒有什麽是比自然更靈巧,更生動,更流暢的。

畫面已經足夠驚豔,還有音樂實力加成。

隨便上個BGM你們感受一下

神農架的開篇,神秘又靜謐的配樂,烘托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叢林。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瀑布從山頂傾瀉,恢弘的弦樂應和著磅礴的水霧,衝刷出一道彩虹。

南美洲燕尾嬌鶲求偶時的集體團舞,配樂有了百老匯舞劇的複古與詼諧。

不過這也是當然的,畢竟操刀的是大師漢斯·季默

再加上“自然紀錄片之父”戴維·阿滕伯勒(《地球脈動》《冰凍星球》等等無數BBC神作)沉穩從容,絕不出戲的解說。

這樣的製作,真是想不好看都難。

為了這些畫面,BBC的攝製團隊又一次(為什麽說又)歷時四年,走遍了世界上40多個國家。

不過這一次他們轉變了視角。

以往的自然紀錄片,都是以動物的棲息地劃分:雨林、沙漠、冰川。

這一次他們以七大洲作為創作篇章,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解讀這本地球之書。

冰雪覆蓋的南極洲,茂密富饒的南美洲,炙熱難耐的澳洲,野性十足的非洲……

一副廣袤無垠又息息相關的生命畫卷,隨著鏡頭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我們的地球,從最初一塊“盤古大陸”分裂解體。

在漫長的時光裡一點一點改變著。

板塊運動造成的變化是滄海桑田

它帶來了亞洲的喜馬拉雅山,也形成了貫穿南美近海的海溝。

山脈阻擋雲層,海溝翻起洋流,合力作用下又帶來特殊氣候。

多變的氣候與地勢共同孕育了豐富繁多的物種。

地球的每一個細小變化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時光長河裡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從最北到最南,從極高到極低。

七個大洲從同一個根源出發,生出千變萬化,成為我們生活的世界。

而這些變化,到現在也依舊還在繼續進行著。

生命周而複始,世界循環往複。

從這些回頭再看,我們依然是一個整體。

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感受最明顯的是南北極的生物。

冰川大量融化,棲息地急劇縮減,各類生物的生存都受到威脅。

南極的王企鵝因為浮冰無法順利覓食。

北極的海象因為海冰消失只能擠在狹窄的海岸上,造成大量死亡。

而與此同時,極地生態圈又是世界上能夠吸收碳的重要存在。

它們的存亡關乎了整個星球的生態平衡

印度尼西亞的雨林被大量砍伐,為的是能開辟土地種植棕櫚樹。

單一作物的種植園無法像豐富的雨林一樣給動物提供保障。

越來越多的動物流離失所,瀕臨滅絕

但同時這帶來了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產地。

在原住民對抗鋼鐵怪物的同時,這裡參與生產的商品正在擺上全世界的超市貨架,被所有人購買和消費

《七個世界》的解說戴維·阿滕伯勒爵士,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博物學家

今年已經93歲的他,探索遍了地球所有已知的生態環境。

1956年的時候,他第一次在加裡曼丹島尋找紅毛猩猩。

那時候,野生的紅毛猩猩大約有17.5萬隻。

幾十年來,他一次又一次的故地重遊,見證了雨林的消失。

也眼看著紅毛猩猩一步步變成了如今的瀕危物種。

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國家公園的鐵網就是生存與死亡的一線之隔

而作為人類,我們是不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跨過了自然為我們劃下的那條紅線?

自然紀錄片有一個永遠的母題:人類與環境。

在《七個世界》中,我們看到哥倫比亞有95%的森林已經消失,南極海域有150萬頭鯨遭到捕殺。

曾經遍布南亞的蘇門答臘犀,現在世界上只剩下不到70頭,處於滅絕的邊緣。

亞馬遜雨林裡,下面是原始的河流,上面是跑著大型運輸車輛的高速公路。

當太空圖像中,森林的蹤跡迅速消失,綠色從眼前逐漸褪去。

讓人不得不思考人類對於這個星球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

而當鏡頭拉遠,發現其中的一塊土地其實就是上海的時候。

魚叔下意識的向窗外看去,那是一片聳立的樓林。

平生頭一次,我有這麽強烈的感覺,自己和腳下的土地是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

人類發展和自然保護,難道真的就安得雙全法?

或許,不一定是這樣。

你會因挖掘機對陣猩猩的場景而痛心。

同樣,你也會為人類餵食鯨鯊的行為而感動。

自然總是願意原諒人類。

南露脊鯨曾被捕殺到只剩下35頭雌性存活。

但隨著聯合國對商業捕鯨的禁止,它們已經恢復到了2000多頭。

甚至那些或許曾經歷過屠殺年代的個體,也依然願意對人類保持著溫和與好奇

人鯨接觸的這段寫意畫面,讓魚叔想到了大劉的《鯨歌》。

它們是誕生於5000萬年前的古老生物。

那些發自遠古的鳴叫,穿越過時間長河,與這個星球的脈搏共同起伏,訴說著今天的人類不能理解的故事。

它們在說什麽呢?

或許是在告訴人類,我們對於這個星球來說,實在是太過年輕。

這個有著5.965×10²⁴kg質量,自太陽系誕生已有46億年的星球上面,已經有過太多次朝代更迭。

寒武紀,侏羅紀,白堊紀。

人類(按照智人計算)25萬年的歷史,在地球的演變間只是一次小小的陣痛

我們只是地球生態圈的一環,卻總想著要扮演上帝的角色。

可實際上。

物種的消失與誕生,環境的毀壞與復甦,不過是地球亙古生命的一瞬。

哪怕有一天人類消失,它也會繼續存在。

保護地球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

它從來都不需要我們保護,需要保護和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保護我們不要失去這個千億光年之大的宇宙中,目前所發現的,唯一的棲息之地。

助理編輯:張小一

為我們唯一而偉大的棲息之地

點個「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