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婚12年的九個心得:熬不下去時,保留自己放棄的權利

“婚姻會讓人生更幸福”——這真是現實中最具殺傷力的謊言之一。

文|寬寬

對於婚姻,我從來抱持著一種近乎悲觀主義的態度。

談戀愛時,從沒想過一定要結婚,結婚後,從沒期待能一起過多少年,更不曾癡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終老。

卻一不小心,在一段關係中度過了17個年頭。

前幾天結婚紀念日,兩個人盤點這些年的成長,都自覺在關係裡獲得了極大的滋養。

比起浪漫和樂觀的期待,我想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一定做對過什麽,這篇文即是憑借此種心念來思考和總結的。

關於婚姻,最基本的態度,我極其讚成阿蘭.德波頓對婚姻的觀察:

“婚姻早已成了現代社會制度安排中,最充滿悲傷的領域之一。世俗世界斷言,人們主要是為了幸福的緣故才進入婚姻殿堂,而此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論斷,更讓婚姻制度變得雪上加霜。”

一言以蔽之,“婚姻會讓人生更幸福”——這真是現實中最具殺傷力的謊言之一。

幸福是部分婚姻的結果,不幸福也是部分婚姻的結果,不能因此斷言,婚姻會讓人幸福,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不如說,婚姻有時讓人覺得幸福,有時覺得痛苦,有時讓人充滿安全感,有時讓人更沒安全感。婚姻有時可以讓你奮發於工作成就,有時讓你根本無法安心工作。

婚姻有時讓你覺得人生值回票價,但也有很多時候,讓你悔不當初。

既然婚姻不能確保幸福,那人們為什麽還要結婚?

我的看法,婚姻作為一種普遍而強大的社會制度,對於大部分人,提供了一個“順其自然”的活法。

目前來看,不結婚(不包含想結婚但暫時或一直沒有結婚對象的群體)是需要人們做出一個決定,或許還需要做出一些抗爭。

而結婚,是順其自然的、約定俗成的。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結婚,不為什麽,大家都結,就結嘍。

這一點,可以類比生育。

我想,沒有父母敢說,生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來世上過一次幸福人生。那麽不能確保他一生幸福,又為什麽要生他?

“總要經歷一下”,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說法。

結婚也是,總要經歷一下,於是就結了。雖然事實上,這意味著兩個人從此創造出一個問題集中營。

可沒有人在你結婚時對你實話實說:祝你們能經歷各種打怪更新,偶爾品嚐到一點幸福。

我們只會千百遍地重複謊言:祝你們幸福!

我絲毫沒有控訴婚姻制度的意思,畢竟我也算是這種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我是想說,對婚姻抱持著理性的看法,比抱持著浪漫主義的期待,對後面的路更有幫助。

十幾年婚姻生活,如大多數人經歷過的一樣,那些痛哭流涕的漫漫長夜,曠日持久的冷戰,半夜裡去下載離婚協定書的衝動,以及更多的,不悲不喜瑣碎冗雜的平淡日常。

“9個基本”,是在不斷覺察中總結出的一點心得:

01、所有選對人的婚姻,都基於相對清晰的了解自我

一個有趣的現象:

女性在選擇結婚對象時,往往期待面面俱到,並且以為可以面面俱到,比如,經濟不錯+長得不錯+家境不錯+人品不錯+各方面都還不錯。

更可怕的是,對方不太達標的某些方面,我們竟會期待婚後通過愛的調教來完成改造。

男性則全然相反,更可能為了一個突出的優點做出結婚的決定,比如漂亮/會照顧人/善良/孝順等等。

這兩種選擇動機往往都成為婚姻中巨大的隱患,因為兩者都帶來失望,不存在面面俱到,試圖改變一個人,也難如登天;而一招鮮吃幾天就膩了。

對的選擇基於十分了解自己的內在,和坦誠面對自己上:

我最看重的方面有哪些?

我可以承受的對方的毛病有哪些?

我完全不能接受的毛病是什麽?

我試圖改變他的什麽嗎?

在一起,我大部分時候的感覺是?

諸如此類。

很多朋友說,這樣了解自己一圈後,很多婚都結不成了。那不也挺好的嘛!

02、準備好一起承受,而不止一起享受

結婚後,難題不是變少了,而是變多了。過年回哪邊啊,是丁克呢還是盡快生孩子,兩人的工作是否需要為彼此做出調整,誰理財,家務怎麽分工,審美差異好大啊,等等。

如果只是想寶貴的生命能多在一起膩歪會兒,周末看看電影,假期旅旅行,一起做做喜歡的事,那完全沒必要結婚,把簡單的事搞複雜。

03、隻抱最低的期待,得到了說聲“謝謝”

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為你留盞燈,婚姻中,享受到這些並不難,難的是,享受了之後覺得很不夠,還想要更多。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欲望,婚姻最大的敵人,是任何一方永不滿足的坑洞。

04、放棄在對方身上找自己沒有的

人的本性決定了,我們總想從他人身上,找尋我們自身所缺乏的至善至美。所以有偶像崇拜。它的另一面,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索求完美,或者崇拜。

大部分婚姻失和與親子關係障礙,都來自於要求對方滿足自己認為的“更好”。

阿蘭德波頓在《寫給無神論者》中說:

“在大多數的世俗爭吵中,實際上總是埋伏著一個情緒激烈的問題:‘你怎麽就不能更加完美些?’”

伴侶間吵架,我們總是相互指責“你怎麽這樣?”言外之意,“你怎麽就不能做的更好些?”婚姻的頭幾年,所磨合的大部分問題不會超出這個範疇。

度過磨合期的伴侶,往往是決定接受在這一問題上的失敗,在接納“不夠”中繼續往前走。

05、所有想要改變對方的訴求,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這一點至關重要,我是在第一個七年之癢時才學會的。

十幾年裡,在婚姻中不斷覺察發現:

大部分對伴侶的抱怨,是對自己不滿的顯現。大部分對伴侶的挑剔,是自我質疑的顯現。大部分對伴侶的冷漠,是沒有呵護好自己的結果。以及,總想要對方改變,其實是恐懼自己做出改變。

06、婚姻的正向更新,是家庭

(這些詞寫出來總有一種“知音體”的感覺,沒辦法,想不到新詞,忍一忍)

結婚頭幾年,兩個人還時有彼此獨立的感覺,自由自在,覺得結不結婚沒那麽大不同。

越往後,兩個人共同生活累積的時光和太空,一起往這個太空裡收羅的寶貝,甚至一起生了個孩子,讓兩個人向陌生的領域拓展,所拓展之處,就叫家庭。

從此,家庭氛圍,就成了關鍵元素,可以滋養關係,也可以消磨關係。

楊絳寫: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這是我最羨慕的一種家庭氛圍。

好的家庭氛圍,來自善於對情緒做出表達和疏導,來自花大把時間陪伴,來自對客觀問題的理性分析和處理,來自遭遇挫折時不互相指責。

更重要的,來自為了家庭事務一起學習和成長,怎麽解決財務問題,怎麽教育孩子,怎麽平衡工作和家庭,這些難題都需要一起學習討論,彼此都要做出改變。

有人一直處在婚姻中,卻始終沒有創造出好的家庭氛圍。從不自省學習,各自抱持著自以為是的固執觀念,彼此折磨。

家庭成型之初,需要兩人傾注心血滋養,一旦形成了彼此都認同且享受的家庭氛圍,它就成了世上最能療愈你的地方。

07、除了說愛,也要說規則

所有宗教都有戒律和儀軌,所有公司都有規章制度,即便是鬆散的社團組織,也要定期開個會,討論下分工。

可是回到家庭裡,就少見有運用理性工具來有效管理家庭生活的。

許多爭吵,都在反覆同一點雞毛蒜皮,屢吵不改,就上升為“你還想不想過了”或者“你根不就不愛我”這樣的原則性問題,純屬混淆視聽。

所有引發衝突的客觀問題、主觀訴求,通過理智地溝通分析然後一起商討規則,來嘗試解決。

相信大部分人在職場中,都願意也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工具,但一進入親密關係,就失調了。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意願的問題。或者不如說,是某些關於婚姻的錯誤論斷所致。比如,愛的話一切都對,不愛了一切都錯。

可現實是,不是不愛,是許多愛都被不停做錯事給消磨光了。

08、把對方當作鏡子,映照、完善自己

這世上沒有誰比伴侶更了解我們,尤其是那些自己都不願面對的缺點,這些是吵架時會造成傷害的原因,即最善於捅到對方的痛處。

佛法說,當我們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出現時,說明我們內在有一個未經檢視與撫慰的坑洞。

別無他法,利用每一次強烈的情緒反應,獲得檢視自己的機會,從而變得更加完善。

也因此,能處理好親密關係的人,也更善於處理其他的社交關係,因為一個不斷完善的自我,是一切關係的核心。

在這一點上,我深深地認同,結婚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一個合理合法的、複雜而有用的修行道場。

沒有誰的婚姻更容易些,在這個層面上人人平等,但憑此獲得的成長卻是雲泥之別。

婚姻中,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不念過去,是不去執著當初的選擇是對是錯,不畏將來,也不去計劃和期待未來一起走多久。

活在現狀裡,把選擇變成最適合自己的,這是我們唯一可把握的。

09、熬不下去時,保留自己放棄的權利

如果努力過了,嘗試過了,關係依然惡化,或者在婚姻中長時間覺得無趣窒息沒意思,喪失了生活的大部分樂趣,那不如放棄。

始終需要抱持一個達觀的態度,婚姻只是人類自己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就像人類先天存在百分之一到十的同性戀群體,那麽一定有為數不少的人,並不適合婚姻這種制度,這本身沒什麽大不了的。

人生苦短,必要時先放過自己。

最後想說,在我自己的婚姻中,作為一個佛教徒的世界觀和修行方法,帶給我極大的幫助。

簡單地說,相信人生皆苦,那麽就願意承受婚姻中的挫折和難題(深知換個人也一樣要面對這些難題)。

其次,讓親密關係受困的大部分情緒問題,通過日常的打坐冥想來標記和檢視,而不是陷在情緒中去逼迫對方。

深信無常,所以珍惜眼前的時光。

願我們在婚姻中一直有成長。

寬寬更多文章與生活記錄,也將在個人公眾號”寬寬寫字的地方”發布,煩請關注,以便和小夥伴們更方便地聊苟且現實和清風明月。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