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叱吒風雲的大學生球員 想立足CBA為何這麽難?

撰稿/陳月澤

在同一個夜晚,兩位中國頂尖的大學生球員,都迎來了CBA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時刻。【CBA專題】

廣州對陣青島的比賽中,2016年的CBA選秀狀元郎郭凱,砍下了職業生涯最高的15分,並且幫助球隊贏球;而在另一塊賽場上,今年剛剛進入CBA的廣東隊新秀、昔日CUBA第一中鋒萬聖偉,用一次華麗的籃下轉身,得到了CBA職業生涯的第一分。

萬聖偉的這個進球,發生在廣東隊大比分領先的垃圾時間,但依然讓整個球隊非常興奮。當體重龐大的他做出一連串的假動作完成進球,廣東隊的替補席一片歡騰,阿聯也揮舞著毛巾為他喝彩。比賽結束之後,廣東隊主帥杜鋒,甚至把萬聖偉進球的影片發在了微信朋友圈裡,表達對於這位新人的認可。

可興奮勁兒過後,萬聖偉也需要重新面對現實,隨著趙睿解禁復出,萬聖偉下一次進入12人大名單要等到什麽時候,沒有人知道。或許他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得分,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比他早先兩年進入CBA的郭凱,想必體會得更加深刻。

2016年以狀元身份加盟廣州隊的郭凱,直到職業生涯第三個賽季,才漸漸進入了球隊的常規輪換。在這之前,他經歷了長期的等待和蟄伏,甚至在上個賽季,在廣州隊擁有亞洲外援的情況下,郭凱長時間地離開了球隊,在ABL(亞洲一低級別聯賽)中苦苦堅持,等待著球隊不知何時才能到來的召喚。

幸運的是,郭凱已經逐漸實現了立足,而在整體實力更加強大的廣東隊,萬聖偉是否能等到這一天,還不得而知。他們的命運不乏相似,卻也不一定會有相似的結局,而其中最一致的地方莫過於,作為大學生球員的他們,在CBA的立足都難上加難。

這些年,隨著CBA選材體系的拓展以及選秀制度的確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球員進入到了CBA的舞台。可是他們當中真正能站穩腳跟的,鳳毛麟角。即便是郭凱、萬聖偉這樣在CUBA聯賽中最頂級的球員,想要在CBA解決生存問題都困難重重。

當然,實力上的客觀差距,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大學生球員無論在身體素質、對抗能力、綜合實力等方面,都距離成熟的職業球員存在明顯差距。但除了這些差距之外,他們所要面臨的,遠遠不止這些。

事實上,相比通過青年隊體系培養出的球員,大學生球員在一些方面的確有自己的優勢。“在大學裡,很多球員的身體素質都非常好,包括球商,基本功不比職業球員差。”郭凱說,隨即他話鋒一轉,“但我覺得最大的差距就是訓練方面,舉個例子:在大學比賽打對抗,不會那麽全神貫注打,但是我自己親身體會是從CBA到了職業隊日常訓練中,就必須繃緊每個神經,因為在同一個位置上面我不服你,你也不服我,我們在場上就是真刀真槍地拿實力去打,而不是說比較放鬆,比如說沒有球不跳的情況。”

對於很多籃球名校的核心球員來說,他們每年參加的比賽,並不見得比俱樂部的青年隊球員更少,因此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意識、球商以及閱讀比賽的能力方面,並不弱於青年隊球員。但體能和對抗,則成為他們相比青年隊球員最顯著的差距。

而拋開球場內的因素之外,他們想要從校園變化到職業聯賽的大環境,需要適應的東西則來自方方面面。

首先是心態,有機會涉足CBA的大學生球員,無一例外都是各自學校的絕對核心,他們長期以來都享受著核心的待遇,擁有無限開火權。可是到了職業聯賽,一夜之間變成了連垃圾時間都不一定能上場的邊緣人物,那種巨大的落差給心理造成的打擊,可想而知。

郭凱的隊友,與他同一年被廣州隊選中的谷玥灼,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學時期的谷玥灼綽號“民航戰鬥機”,他連續兩年率隊打進四強,並於2015年奪得平隊史最好成績的第二名。後4個賽季,他出場40次,場均砍下18.8分,命中率鋼彈47%。在大學賽場上,他是風光無限的超級明星。

而到了CBA,他卻只是個將板凳坐穿,有時連12人大名單都進不了的菜鳥。他清楚地記得,自己新秀賽季的出場時間只有4分48秒,“一個賽季只打了這一場比賽,就是客場打山西,4分48秒,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日子。”谷玥灼說,“但是我又特別感謝那些黑暗的日子,它教會了我很多的東西,讓我知道怎麽在逆境中成長,讓我知道怎麽在逆境中堅持。”

可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有谷玥灼這樣的堅持和韌性,很多球員在巨大的落差面前,難以看到希望,便不再堅持。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無論離開球場找工作,還是離開聯賽打野球,都能保證不錯的生活,他們的選擇很多,並非無路可退。咬牙堅持,不見得一定是每個人的首選。

除此之外,職業聯賽的環境,和校園的環境更是天壤之別。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離開校園適應社會尚且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遑論大學生球員們,需要面對的是更講究“江湖規矩”的CBA。

“我覺得還是看大環境吧。廣州的師兄們都對我很好,上賽季每場比賽之前,包括李學林和我會相約提前一個小時到球館投籃,帶我練一些基本功,運球,我們互相擋拆投籃。球隊來了之後,我們都換了一套球衣了,因為都濕透了。”郭凱說,“大環境就是看跟什麽樣的隊友和師兄,我覺得我自己比較幸運。他們給了我很多正能量,告訴我應該在場上怎麽做。”

可也並非所有人,都像郭凱這樣幸運。

“進來之後,我感覺都不知道跟隊友們說些什麽,感覺我們就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位大學生球員曾經這樣回憶說,“平時我在學校和同學們聊的東西,在這裡根本不可能有人跟你聊,他們關心的和你關心的,完全都不在一個頻道。而且有些想法,完全不一樣,我不理解他們為什麽會有些那樣的想法,當然我也知道他們也不會理解我。就是格格不入的那種感覺。”

這名球員清楚地記得,有時候隊友會叫自己外出一起玩,雖然隊友們也照顧他,並沒有欺負他讓他買單。但是次數一多,大家輪流,他也不好意思總是白蹭。但相比隊友們,自己的薪水也實在少得可憐,難以長期負擔這樣的開支,這也讓他感到非常困惑——“有時候他們看我,就像看一個小孩兒一樣,很難在球隊裡找到很強的存在感。”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還是在於中國“體教分離”的制度,雖然近幾年,我國也在大力發展校園體育,但根本上變革這種制度,仍然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這也意味著任何想要挑戰CBA的大學生球員,仍然要面對這些,大多數人難以逾越的鴻溝。他們的勇氣值得尊重,但他們面前的路線,依舊荊棘叢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