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歌手》與《我是唱作人》交鋒中的“困”與“力”

文/遲遲

周五晚,《歌手》收官,《我是唱作人》開播,熱搜榜上重現綜藝大戰的盛況。儘管前者在唱衰中以高潮結尾,後者開局高走前景未定,但對於音樂節目而言,已是近兩年難得的小高潮。

音樂與真人秀一直是綜藝市場的大類,相較真人秀節目的普適性,略顯垂直的音樂節目在模式紅利結束後,不可避免地走入困境,創新難,想要受關注、受認可更難。

《歌手》們的“倔強”

一度被吐槽首發陣容太弱,甚至引發監製洪濤現場落淚道歉的《歌手》,最新一季的首發歌手直接請出了劉歡、齊豫、楊坤、吳青峰四張王牌,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話題度都是絕對的保障,但播出效果始終不盡人意,直到收官決賽上的劉歡與姚貝娜隔空對唱、吳青峰唱哭《歌頌者》,成為整季的高光時刻。

儘管音樂節目推新的腳步不停,但是2010年後,公認的“現象級音樂節目”,只有2012年開播的《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2013年開播的《歌手》(《我是歌手》)、2015開播的《蒙面唱將猜猜猜》(《蒙面歌王》)、2017開播的《中國新說唱》(《中國有嘻哈》),二梯隊有《跨界歌王》《夢想的聲音》《我想和你唱》等,大都是模式階段積累下的產物。

這些節目往往模式鮮明,具有開拓性,為後來者建立了門檻,難以突破,比如盲選、群選、1V1、1VN等形式,比如知名歌手對抗、星素結合等關係。但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自我限制,缺乏新鮮感,因此“人”成為《歌手》們的最大底牌,同時也面臨著底牌越來越少的局面。

《中國好聲音2018》首次採用全男導師陣容,並打出“175男團”的宣傳點,但終究導師的話題比選手多;《蒙面唱將猜猜猜》留有了“猜人”的互動空間,但難免陷入“劇本”疑雲;《中國新說唱》更面臨優質選手荒,尚需等待小眾走向大眾的培育時間。

屢次被傳最後一季的《歌手》,依然“倔強”地每年與觀眾見面,曾經的現象級音樂節目被其他類型節目反超,這也從側面展現出音樂節目的窘境,老牌節目生存維艱,新生節目難當大任。

音樂節目走不出的“框架”

音樂節目數量多、更新快,是最有望成為爆款的類型。僅2018年就上新了數十檔音樂節目,如湖南衛視推出《幻樂之城》《聲如人心》,江蘇衛視推出《無限歌謠季》《金曲撈之挑戰主打歌》,浙江衛視推出《異口同聲》,優酷推出《這!就是歌唱·對唱季》,騰訊推出《即刻電音》《潮音戰紀》,以及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由你音樂榜樣》等。

但遺憾的是,聲量與口碑難兩全,並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爆款節目,也因此“音樂節目難做”越來越成為行業共識。為什麽難做?難在人,也難在模式。

嘉賓方面,現象級節目尚且陷入“用人荒”,上新節目更是充斥著熟面孔和缺乏辨識度的新人,而小爆款《聲如人心》則用歌劇演員、美聲歌者形成差異化,激發年輕人的關注討論。

模式方面,因為現象級節目的提前佔位,且唱歌、比賽佔據音樂節目中的大分量,很容易產生似曾相識感,就像筆者之前曾把《我是唱作人》比作原創版《歌手》,某種程度上而言,音樂節目的創作已陷入“框架”之中。

對於創新音樂節目而言,要麽具備突破框架的實力,重建新秩序,這在頂級模式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前景不明;要麽不妨在已經搭成且經歷過時間檢驗的“框架”的基礎上做突破,用細節、話題、設計豐滿節目,這就是《我是唱作人》類節目需要開發的區域。

綜藝進入“後現象級”時代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於綜藝最大的影響其實是信息繭房(信息繭房是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帶來的興趣固化,多種渠道看似無孔不入,其實閱聽人越來越個性化封閉,這導致創作者把不準閱聽人的脈,也難以調動起絕大多數人的興趣。

從“萬人空巷”的盛況,到基於大眾知名度、討論度衍生出的“現象級”,再到數據支撐的“爆款”,含金量越來越低。不可否認,當下現象級綜藝出現頻率呈現拋物線趨勢正走下坡,後現象級綜藝時代,音樂節目該如何突破爆款層級?目前有四個角度可供借鑒:

一是音樂內容的拓展,需要找到爆款的“空白”領域。從2017年《中國有嘻哈》開始,綜藝創作者越來越關注具備大眾關注潛質的題材,比如2018年的街舞、對唱,2019年的原創、樂隊,能“爆”到何種程度,就看創作者對市場的考察和對節目的創作推廣。

二是模式的極致設計,可以在選拔、對抗、投票、互評等環節做精做細,比如同樣是投票,《我是唱作人》訴求“最真實”,選擇101名評審現場投票實名公開,《這!就是原創》則訴求“最實時”,選擇與騰訊音樂的大數據榜單聯動。

三是加大真人秀比例,純粹的唱歌已經越來越難以提起觀眾的興趣了,比如新開播的《我是唱作人》,王源“希望大家拋開對我的偏見”、毛不易梁博“尬聊”等話題,以及賽前demo環節的互聽評分所展現的人物性格,熱議度並不比歌曲本身弱。

四是弱化音樂性,與其他元素混合,進行多角度、多能力的考察,比如向偶像養成傾斜的《青春有你》《創造營》《以團之名》《下一站傳奇》,更注重偶像藝人的鍛煉塑造;比如探索體驗類的芒果TV《少年可期》,向音樂前輩拜師求教。

雖說有需求在,就不怕音樂節目式微,但關注度分散、爆款難尋,意味著音樂節目整體影響力在下滑,市場亟需新引領者,目前《我是唱作人》開局好評,《中國新說唱2》《樂隊的夏天》已在創作中,《夢想的聲音之逆襲金曲》《來電了,唱吧》《嘻哈頑童》等頗具創新的項目出現在平台招商會名單上,讓2019年音樂節目尚可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