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日本第一美女與楊貴妃

120年前的6月,川端康成誕生於日本大阪。

《雪國》《伊豆的舞女》《古都》......日本的哲學和美學在他的筆下流淌,日本的城市和季節之美,都被他捕捉到了清麗柔軟的文字中。

其中出現最多的,便是京都。

京都,就像一幅保存了1200 多年來的歷史畫卷。遍布町屋的窄巷、咫尺便至的禪寺廟社、百千年的老鋪,處處都是故事。放眼望去,像極了唐宋元明的古畫。

在情感與文化上,對京都毫無違和感的恐怕要數我們中國人。可京都這樣的古都,門檻卻又極高。大到寺廟、庭院,小到一片瓦乃至一杯茶,太多的鮮為人知之處。儘管大多數遊人至此,皆會發出唐風宋韻的感歎,可若沒有足夠的認識,便無法真正領略京都之美。

旅日學者李遠,帶著學者的文化氣息,也帶著對生活和美的感受及領悟,以數十個短篇,講述京都的歷史、京都的風物、京都的名人故事、京都與中國的聯繫……

川端康成與青蓮院

喧囂的祇園、八阪神社以及知恩院、高台寺至清水寺仿佛已成為教科書式的京都一日遊線路。即使非旅遊旺季,也難尋一份清靜。這裡仿佛就是專為遊客準備的京都,除非不便推脫的理由,我亦很難鼓足勇氣涉足這一區域。

但距祇園不遠,步行可達的位於知恩院三門百米處的青蓮院,卻顯得靜怡,與祇園的喧鬧恰成對比。門口有一株標誌性的巨大樟樹,曾出現在川端康成的《古都》裡,據說文豪也喜歡在這裡散步。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攝影:肉球滾世界

青蓮院始稱青蓮坊,為天台宗傳教大師慈覺円仁住所。說起這位大師十分了不起,公元838年圓仁被選為入唐請益僧,在中國待了近十年,其間還經歷了唐武宗會昌滅佛。圓仁將求得的佛法注入日本天台宗,從而迎來了天台密教發展的最盛期。他根據求法經歷記錄成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四卷,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並稱為世界三大旅行記。1955 年,美國駐日大使賴肖爾將其譯為英語,後又自撰《圓仁在唐代中國的旅行》一書,可見圓仁在東西方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豆瓣 攝影:天山童姥爺

平安時代末期,青蓮坊的第十二代行玄大僧正將寺廟擴建,改稱為青蓮院。“青蓮”之名想是取自《法華經》謂妙音菩薩“目如廣大青蓮華葉”之意。“青蓮院門跡”自古是天台宗比叡山延歷寺三門跡(青蓮院、三千院、妙法院)之一,現在是天台宗京都五門跡之一(再加上曼殊院門跡、毘沙門堂門跡)。所謂門跡寺院,指的是由皇室親王出任住持的寺院,因此與皇室關係頗深,到後來明治為止,歷任住持幾乎都是皇族。江戶時代天明八年(1788)皇宮遭遇大火之際,青蓮院曾作為臨時皇宮供皇族在此避難。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攝影:肉球滾世界

青蓮院庭園設計也相當考究,內部的主庭,是室町時代相阿彌所作的池泉洄遊式庭園,此外還有江戶時代小堀遠州做的霧島之庭。作為京都最有名的庭院之一,主庭院借景粟田山形成了典型的池泉洄遊式庭園,足可使你在此偷得浮生半日閑,忘卻世外紛擾事。

旅居京都近三十年的篆刻家傅兄告訴我,最愛夜間沿青蓮院邊的街道散步。前不久相識的某位來京都定居的企業家亦告訴我道,京都最愛青蓮院。如同我偏愛家門口大德寺。當你問:“京都哪裡的櫻花好?”同樣得不到統一的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最愛的京都。

三島由紀夫和金閣寺

日本昭和時代的文豪們,大都熱愛京都。川端康成寫作了《古都》,三島由紀夫寫出了《金閣寺》。

對於三島而言,川端康成亦師亦友,而對於川端,三島可謂是他鮮有的人生知己。兩人不僅在文學方面,生活中也是彼此關照,也許二人都在男人原本孤獨的內心世界中找到了共鳴吧。三島由紀夫在其著作《葉隱入門》中寫道:“男人的世界就是關懷的世界,男人的社會能力也就是指關懷的能力。”甚至三島在自殺前的1970 年 7 月 6 日寫給川端的最後一封信結尾仍寫道:“敬請先生保重貴體。”

哪本書才稱得上是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呢?莫過於 1956 年創作的《金閣寺》。小說取材自真實事件。原來今天遊人如織,成為京都人氣景點的金閣寺,竟然是 1955 年重建後的。

1950 年,寺中金閣被一名叫林承賢的僧人放火燒毀,縱火後他逃逸至山中切腹,但被救活。為何他要把金閣付之一炬呢?在對警方的供述中他說:“我恨我自己,邪惡的醜陋的口吃的自己。”這位因金閣寺的壯美反而加深了自卑感的僧人,精神倒錯下做出來這樣的事。

作為完美主義者的三島或許從這個瘋和尚身上找到了些許共鳴吧?他在《金閣寺》中寫道:

“他盼望著金閣寺在這場戰爭中燃燒殆盡。在他看來,金閣寺是永恆的,而作為人類的我們卻並非永恆的存在。他盼望著金閣寺燃燒殆盡之後,和他變成同等的存在。然而結局卻並未如他所願。別的鳥兒在空間飛翔,而這隻金鳳凰則展開光燦燦的雙翅,永遠在時間中翱翔。行動本身完全是一種夢幻,既然我已經完全發揮了這個夢幻的作用,那麽還有必要行動嗎?這不是徒勞無益的事嗎?金閣猶如夜空中的明月,是作為黑暗時代的象徵而建造的。因此我夢想中的金閣,一定是以湧現在其四周的暗黑為背景的。不被人理解已經成為我唯一的自豪。”

日本第一美女的隨心院

2016 年上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廣受好評。其創作靈感就來自小野小町的一首有名的和歌:“思ひつつ寢ればや 人の見えつらむ 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大意是:“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小野小町生平不詳,是日本平安初期的女詩人,被列為平安時代初期六歌仙之一。她的詩歌有六十六首被選入《古今集》。她不但有才情且貌美,是日本歷史上公認的第一美女,典型的日本史上第一白富美。拜她所賜,小町一詞也成了對美女的代稱。她與貴族青年深草少將的愛情故事“百夜通”被後世廣為流傳。京都有一處寺院和她淵源頗深。

隨心院位於京都洛南,古稱牛皮山曼荼羅寺。由空海大師的第八代弟子仁海僧正奏請一條天皇而建於正歷二年(991),後於應仁之亂時被焚毀,現存寺院重建於公元1599年。

隨心院是小野小町晚年居住的寺院。院內至今遺留有小町化妝時使用過的水井和埋藏情書一千封的文塚以及賞花的梅園等許多歷史遺跡。寢殿造型的主堂內供奉著傳說底座粘著給小野小町情書的文張地藏尊和卒塔婆小町坐像等神明。院內平日人跡罕至,堪稱京都洛南一處幽靜禪林。最美早春時節,園內兩百餘棵梅樹暗香湧動。

都道:“自古紅顏多薄命。”可據說小野小町卻活了九十歲。她曾作過這樣一首和歌:“花の色は うつりにけりな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まに。”大意為:“春雨綿綿櫻花落,可惜朱顏改。”小野小町告訴後人,真正的美麗不在容顏。

楊貴妃成佛

日本人最為熟悉的中國歷史上的女性恐怕非楊貴妃莫屬,這也許有賴於白樂天的《長恨歌》。詩中所描寫的楊貴妃與唐明皇悲傷的愛情故事與日本文學纖細感傷的“物哀”審美精神相吻合,激起了日本人的同情和感歎,因此日本以楊貴妃為題材的詩畫歌詠等作品屢見不鮮。甚至有楊貴妃是熱田神宮之明神的化身的傳說。

而我對楊貴妃的認識卻來自井上靖的小說《楊貴妃傳》,從中可領略到日本作家對她的同情,而並非中國正史中所描繪的不堪。

尤其關於她的生死,更是懸念重重。中國學者俞平伯、周作人都曾著文提到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秘史》一文中考證說,楊貴妃逃脫馬嵬坡後得到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見到日本遣唐使團的藤原製雄,在藤原的協助下,搭乘遣唐使船到日本久津登陸,時間為公元 757 年。到日本後楊貴妃受到孝謙天皇的熱忱接待。

貴妃沒死?《長恨歌》中分明寫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據說,就連影星山口百惠也曾信誓旦旦地自稱是楊貴妃後人。楊貴妃一定很美,否則李白也不會吟出“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的佳句。但畢竟誰也沒見過貴妃真人,只好憑空臆測。

話說京都三十六峰的月輪山腳下,隱藏著一所皇家寺院“泉湧寺”。其開山祖師月輪大師俊芿,曾在宋朝留學十二年,而後按禪宗式樣造寺,寺內仍存有南宋傳來的佛祖牙骨舍利(舍利殿每十二年開放一次,正好趕上)。因日本古代數代天皇都在此皈依並埋骨,因此又稱為“禦寺”。

入泉湧寺參道總門,至山門仍要穿過一段兩百多米林蔭蔽日的山道,剛剛還是京都的街道與車流,瞬間便猶如隔世。

進山門左首處木牌上竟赫然寫著“楊貴妃觀音堂”的字樣。京都的寺廟中為何會供奉楊貴妃呢?

原來失去貴妃的唐玄宗,終日鬱鬱寡歡。便令人按楊貴妃的容貌雕了一尊等身大的觀音菩薩坐像。到了 1228 年已是南宋時期,日本留學僧湛海律師受人之托將這尊佛像帶回日本,安放在泉湧寺內。京都女子到此祈求美貌,香火頗旺。

今人從這尊觀音像雙眸低垂的神情裡,仍可體會到一種難以言喻的高貴。癡癡看了半天,遙想貴妃當年姿,可昏暗光影裡卻發現貴妃唇部竟然有胡須。這絕非為了把貴妃表現為女漢子,原來唐代觀音多男相,《華嚴經》上就有一句“勇猛丈夫觀自在”的話。

古刹泉湧寺內邂逅楊貴妃,不禁恍惚。耳畔仿佛是酒醉後的太白輕吟著:“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風華絕代的楊貴妃如今卻在京都成佛。

本文摘選自李遠著《門裡看京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