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用胎心儀不靠譜,有一個「舊辦法」更準確

對於孕媽來說,寶貝在肚子裡的平安健康,是頭等大事;想要實時獲取寶貝信息,也是媽咪們的美好願望。

藉助胎心儀,孕媽在家自己就可以隔著肚皮聽到胎兒心跳,準媽媽們的心隨著肚子裡的寶貝顫動,也是孕期的一種幸福。

但是!如果嚴肅認真地根據胎心儀的數字結果來判斷胎兒的健康狀況,可就不那麼嚴謹了。

今天老編輯請到田太醫為大家仔細聊聊關於胎心儀、胎心監護的那些事兒。

胎心儀不靠譜!

胎心儀的使用說明看起來實在是太誘人了,因為它是如此簡單:你只需要每天三次,往肚子上塗點「果凍膠」,再拿起聽診器聽聽,就可以了。

就可以了嗎?

並不是。

某寶隨便一搜,就是一片「胎心儀」

且不論孕媽們能不能正確放置聽診器位置、會不會聽,就算會聽了,要聽到「異常」,也往往要在胎兒活動出現異常後的 1~2 天,難免為時已晚。

此外,胎心儀只能告訴我們,在聽的那一分鐘裡,胎兒有沒有心跳,以及心跳有多快。然而,胎兒是否健康,其實更多體現在胎心的動態變化上

所謂不能以點概面,這個數據其實非常糙。我們這一分鐘聽完了,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沒人知道。

也就是說,胎心儀對胎兒可能的問題反映得既不及時也不全面

有時,它甚至還會存在危險的假象——比如,將它和醫院的「胎心監護」相對比的時候。

胎心監護是什麼?

上世紀 70 年代,婦產科學界整出一種比胎心儀更靠譜的方法——胎心監護,用於監測胎兒在孕媽子宮內的安全情況。

胎心監護記錄的,不是某一刻,而是一段時間內胎兒心跳節律的變化,也就是通過把每個時間點的胎兒心跳速率(簡稱胎心率)都記錄下來,然後「連點成線」。

所以,這往往能反映出更多問題。

為什麼說胎心儀會出現假象呢?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這是一張由胎心監護記錄下的數據:

正常胎兒心跳是 110~160 次/分鐘,並且,胎兒心跳的平均數會因為胎兒活動或者子宮收縮的影響而出現明顯波動。

假如使用胎心儀,我們在這張監護顯示的時間段內的任意一個時間點聽胎心,結果都是正常的,會誤認為寶寶無恙。

但是,當按照胎心監護的顯示結果來看,會發現胎心率的平均值完全沒有明顯的波動。這就是一份非常異常的胎心監護,需要馬上處理。

你看,如果單純以能聽到胎兒心跳作為腹中寶貝安全的依據,那恐怕會出問題。

胎心監護也有問題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既然如此,使用胎心監護替代胎心儀總沒問題了吧?

不是。

雖然胎心監護因為收集的數據更多,能反映的問題也更多,但它在臨床評估中,卻被發現並沒有減少圍產兒(指孕 28 周到產後一周的寶貝)的死亡率,倒是白白增加了剖宮產的數量。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即使是胎心監護,也依然很難捕捉到很多胎兒在死亡前的活動異常,有可能兩天前的胎心監護還好端端,兩天后,就不行了。

另外,由於對監護異常的判斷標準還並不完善,也使得誤判時有發生。

這麼說來,難道就沒有更靠譜的觀察胎兒安全情況的方法了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零成本。

數胎動最靠譜!

胎動是什麼?

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胎兒在子宮裡的活動」。

一般在孕 18~24 周,當寶寶的手腳可以碰到媽媽的子宮壁時,胎動就發生了,對孕媽來說,那是一種肚子從裡面晃了一下的感覺。

那麼胎動該怎麼數呢?

  • 從孕 28 周開始

  • 以靜坐或側臥的姿勢

  • 每天在早、中、晚飯後各數 1 次胎動

  • 每次數一小時

  • 把三次胎動次數乘以 4,得出 12 小時胎動總數。

正常健康的情況寶寶的胎動次數應該是每小時 3 到 5 次

如果 12 小時還不到 10 次,就表明胎兒可能缺氧;若連續 12 小時沒有胎動,就應該立即聯繫醫生,採取搶救措施。

在寶寶出現異常時,胎動常常能比胎心更早反映問題。

所以,雖然數胎動這個方法看起來原始,也較為費時費力,卻是對寶寶健康更靠譜的監測方法。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