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長群聊天記錄曝光:這樣處理老師批評,孩子會受益一生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副主編

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學院君說:之前我們分享過《美國紐約雜誌:表揚孩子的學問》,表揚和批評孩子都需要掌握好“度”。時下流行老師在家長群裡直接點名的管理方式,再度激起了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今天分享的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老師在學校群裡點名學生

激起家長反感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幾張學校群截圖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和討論。

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作業少詞的同學、課後沒有複習的同學、沒有認真聽講的同學……

每一個項目沒做好的同學,老師都直接在家長群裡點名。

(圖中學生名字已打碼)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家長沒批改作業被老師在群裡懟。江西一所三年級學校的家長群中,老師點名批評了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老師在微信群裡用語音播報每個學生的成績。

老師隨時在群裡直播學生的動態。幾點前哪些學生沒到教室學習,哪些學生課堂上看課外書,老師都會把消息發到家長群裡。

這種點名式管理教學法,使得家長和老師之間爆發了不少衝突,每次一出這種事件,基本都會成為當日熱搜新聞,也讓家長和老師走上了對立的兩端。

為什麽老師有時會采取這種做法?

很大原因是,每個合格的老師,都希望孩子能拿到更好的成績。

也會在一個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抓住機會教育班裡面的全部孩子,這是教育學裡常用的“機會教育”。

在一些家長討伐老師的這種行為時,也有不少家長說,如果這種內容是發給家長看的,我覺得很好啊,老師花那麽多時間整理出你孩子欠缺的東西。

與其對這種通知過度反應,不如做好情緒管理,配合老師的工作,或者私下溝通,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

“當眾指責”的方式

不會帶來長遠的正面效果

把學生情況發到家長群裡的出發點可能是善意的,但老師有形無形、有意無意間流露出來的批判,還是會影響到孩子。

被點名批評時,孩子的第一反應是沒面子。

一般來說,孩子不會因為受到當眾指責而有自發性進步,反而會因為一直處於被評價的位置,而找不到獨立實現自我的空間。

台灣的一位律師媽媽,回憶她小時候被老師當眾批評後的心理歷程時說:

從來不會因為老師當眾指責而讓我自發性地想改進,我依舊偶爾忘了帶作業、依舊遲到、依舊數學考不好。

更糟的是,我的內心充滿了恨,也充滿對自己的否定,既然自尊都被傷了,我怎麽還能變好?

除了自尊心受挫,更要注意“假象進步”。

如果孩子在被當眾批評後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不是出於自省,而是因為害怕被再次羞辱。這時孩子對老師的感受就不再是“尊重”,而是“畏懼”。

換了新學校或新老師後,孩子很可能會“舊病複發”,會再去試探老師的底線。

這就是“假象進步”。

老師或家長對孩子的當眾批評指責,就是利用“恐懼心理”來驅動孩子的進步,或被動去做某件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沒有找到內驅力,沒有學到一點道理。

一次公開讚美

換來無限次的善意回應

1、對孩子:讚美要公開,批評要私下

管理學說的好:“讚美要公開,批評要私下”。這其實也是養育孩子和管理員工的共通之處:說白了教養就是一種管理,孩子也需要正確的批評和讚美方式。

台灣的律師媽媽Jaguar小姐,講過她和女兒的故事:

女兒上音樂課時亂按鋼琴,我又犯老毛病,一直當眾糾正她,她也開始越來越鬧。

所幸我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粗魯,立刻轉換方式,在她耳邊低聲說,“沒關係,如果現在不想彈,我們就先不開電源。”

她的情緒回穩了些。

下課時,我帶她去跟老師借鋼琴,把剛剛略過去的那首曲子彈給老師聽,她坐上椅子,有些不想彈。我對旁邊的老師說:“她最近很棒喔!會主動練鋼琴,而且彈得很棒!”

女兒一聽,臉上露出微笑,雙手放上琴鍵,一氣呵成彈完松鼠搖籃曲。這就是“人前讚美,私下批評”的魔力!

公開批評破壞孩子自尊的方式,永遠比不過私下交流溫柔鼓勵的效果。因為孩子不會因為我們一直挑他的毛病而變得完美,但卻會因為我們的鼓勵,而願意努力去改進。

2、對家長:仔細聆聽,善意回應

這是另一條通用的管理學基本原則:“仔細聆聽,善意回應”,其實也是適用於家長、老師和孩子三方之間的溝通方式。

少商家長群裡的一位媽媽,就利用“仔細聆聽,善意回應”這個管理學基本原則,對老師點名管理教學的方式,做了如下分析。

1、聆聽什麽?聽事實和感受。

事實:比如,從開頭家長群裡的反饋中,哪些是事實可以幫助我更了解孩子的情況(作業少詞、課後沒複習、沒考到90分)。

感受:哪些是情緒和感受(沒有認真聽講)。

2、回應什麽?回應事實和情緒。

事實:我家娃的真實情況是怎樣(他和自己過去相比,是不是已經有進步了?);他有努力嗎?有做到基礎練習嗎?手工類作業,他遇到了什麽困難和障礙?

情緒: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我為什麽覺得沒面子?我為什麽特別在意別的家長對我的看法?我在擔心什麽?找到“羞恥感”、“生氣”或者其他感覺的根本原因。

最後,這位媽媽總結說:遭遇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孩子時,我會去努力尋找事實和背後的原因。從老師那裡獲得的這些信息,其實是和孩子啟動溝通的一次機會。

確實,在著急上火前,先冷靜地想想:

我能改變老師嗎?我能改變孩子成長路徑上遇到的每一個人,讓他們都按照我的想法來做嗎?

很顯然不可能。而且,雖然老師的做法可能欠妥,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

不必下意識以為,老師在微信群裡的點名式管理教學,是對自家孩子的否定。

反而可以認為是一次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機會,化被動為主動,改變孩子處於被評價的位置。

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成長機會。

您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我是如何一步步把兩個孩子送上哈佛的》

《好的家庭教育,善於給孩子“有限選擇”》

《為什麽“毅商”高的孩子未來成就更大?》

《親子溝通應該是“公開讚美,私下批評”》

《從咖啡廳收“尖叫費”看法國禮儀教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