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潔夫:中國心肺器官捐獻大量浪費

3 月23日,2019 年廣州生物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市增城的鳳凰城舉行,探討器官研究等新技術。13年前,吹響了器官移植改革「號角」的《廣州宣言》就是在廣州鳳凰城發布。作為這項改革的推動者,時隔13年,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委黃潔夫再次來到鳳凰城,不禁感慨萬千。

《廣州宣言》明確了,器官移植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又要符合全世界的公共的倫理學準則。2015年,中國取消使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器官的唯一合法來源。如今我國內地居民器官自願捐獻已達23219例,器官捐獻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二位。

就在大會召開前一天,3月22日,黃潔夫在廣州馬不停蹄推動了兩家醫院啟動與「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台的對接,23日大會上,又有4家醫院啟動該平台對接。公民可以通過這些醫院的入口,更便捷地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3月23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在廣州採訪了前來參會的黃潔夫,以下為採訪內容。

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目前中國器官捐獻的發展現狀如何?

黃潔夫:2015年,中國取消使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器官的唯一合法來源,當年的器官捐獻數就達2775例,此後保持每年20%的 增長率。我們是有控制的發展,不能亂增長。之前我們國家有60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後來砍下來只有164家(目前有182家),現在的增長符合中國的國情。

記者:在中國,器官移植還有哪些「坎」需要邁過去?

黃潔夫:首先,器官移植費用比較高,做肝臟、心臟、肺移植要差不多60萬,做腎臟移植可能要30萬。器官移植是救命的手術,應該作為一個公共服務產品由政府提供給人民群眾,應該包括在大病醫保裡面。如果不把器官移植作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器官移植發展就會受限制。

目前,腎移植已經納入醫保,抗排斥葯基本上很多省都已經可以報銷,肝臟移植也在推進,心肺移植還沒有納入。廣州醫保,肝臟移植、ICU費用以及後續的費用如抗排斥都是可以報銷的,病人負擔很輕。

其次,是器官移植服務的能力,以及器官保存技術、器官移植質量等都有待提升。同時具備心肝肺腎移植資質的醫院,在全國還不到20家,很多醫院都沒有能做心肺移植的醫生。

心肺捐獻器官大量浪費,是中國目前心肺移植的現狀。去年中國6000多例捐獻,才做了490多例心臟移植,404例肺移植,就是因為沒有醫生去做,沒有這種服務能力。只有公民自願捐獻才能培養出心移植、肺移植醫生,一個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需要5年左右的培養,才能成為好的器官移植醫生。

還有就是器官的來源。目前,3個人登記等待捐獻只有1個人能得到腎;肝移植稍微好一些,基本上1個人登記就有1個人能得到肝源。

此外,器官移植的法制要健全,要頒布人體器官移植和捐獻的條例。目前,深圳、天津等市已頒布地方性條例。廣東是器官捐獻的大省,完全可以頒布,有所作為。

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器官捐獻的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醫院的責任和權益要明確;OPO(器官獲取組織)和COTRS(器官共享系統)仍需要完善;器官捐獻、器官獲取和分配、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後登記和器官移植監管這五個體系都還要健全。

西方國家的器官移植體系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而我們國家的發展超速,在短短幾年之內,已經形成了中國的方案,但還不夠完善,還需要去完善。

記者:您說希望在您退休之前,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的數量能達到1000萬。

黃潔夫:按理說,我65歲就應該退休了,但我現在一直還沒有退休,這是國家的信任,也是改革的需要。我國的醫護人員有1000萬,醫護人員的基本職責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每一個醫生護士都必須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所以我希望志願者也能有1000萬。

上世紀80年代,我在澳大利亞留學,在澳大利亞2300多萬人,80%都是志願者。在英國45%的人登記為志願者。中國起步晚,進步快,目前每百萬人口中有4.8人登記為志願者,應該達到每百萬人口中有10個人登記。

記者:時隔《廣州宣言》發布13年,您再次來到廣州鳳凰城,能否談談當時發布《廣州宣言》的感受?

黃潔夫:2006年,全球器官移植協會TTS發表「三不」聲明:不接受中國器官移植進入器官移植協會、不準中國的學者在世界上發言、不準中國的器官移植文章在世界上發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要走向世界、不被孤立,必須改革,這就是當時《廣州宣言》發布的背景。我們在廣州召開了800多名器官移植醫生參加的會議。我把這個情況說清楚,得到了全體醫生的支持。

經過了13年,我們國家從「三不」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的話是這麼說的:全世界的器官移植是像一隻大船,中國以前不在船上,現在中國已經站在船上,走進世界移植的舞台中央。

記者:您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對外交流,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黃潔夫:2017年我到梵蒂岡參加全球反器官販賣峰會,裡面有75名全世界器官移植界的領袖。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心中是打鼓的,因為很多國家抗議中國參加這次會議。當時我引用了《論語》裡的一段話,「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好像日月之蝕一樣,都免不了有問題,但錯誤改了人們還是會欽佩你,我就是根據這種精神去參加會議。

在會議上,我講了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整個發展過程,實事求是地講。剛開始講話的時候沒有什麼反應,到最後全體熱烈鼓掌。所以,關鍵是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把中國的事情真實地告訴大家。自己做好了,不要怕人家去說,有時批評我們的可能正好是朋友。

中國要有大國的胸懷,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現在需要一批年輕專家能夠站在世界舞台上,跟世界交往,擁有大國的心態,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這樣才能真正的強大。

記者:您對我國器官移植事業有什麼樣的期待?

黃潔夫: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文明曾經引領整個世界。同時,器官捐獻和移植在醫療衛生行業中最能體現人文精神,大愛精神。所以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應該走在最前面。

器官移植是從西方引進到中國,可是在中國是用中國的方案來推進,不但要抑惡,還要有揚善的一面,對捐獻者家庭和一些受體家庭有經濟困難的,希望社會動員起來去救助他。

雲南的一個小孩去世後捐了器官,雲南省就幫助他的弟弟免費培養到18歲。捐獻者有大愛,社會主義大家庭應該回饋他的愛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我期望中國的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能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最前面。

鏈接

廣州曾多次見證我國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的重要瞬間

我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世紀八十年代蓬勃發展。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代表的廣州器官移植醫生團隊,曾在我國器官移植學界寫下數個第一: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亞洲首例多器官移植、國際首例「兩肝三受」肝移植,國際首例心死亡捐獻多器官移植.....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受器官來源問題影響,中國醫生取得的學術成果,卻無法得到國際器官移植學界同行的認可。

在被質疑、被孤立的狀態下,黃潔夫帶領中國醫生,致力於推動建立公正、透明,讓公眾信任的器官自願捐獻體系,從而讓中國的器官移植、器官研究重新回到陽光下。

2006年,在廣州鳳凰城召開的全國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和管理峰會上,《廣州宣言》誕生,吹響了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號角。

第二年,我國第一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正式實施,規定「人體器官捐獻應當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

2014年,中國首個器官獲取組織OPO聯盟在廣州宣布正式成立,進一步規範捐獻器官的獲取和分配工作。

13年來,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呈現飛躍式發展,從遊走在法律與倫理的灰色地帶,到「徹底走到陽光下」。

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國內地居民器官自願捐獻已達23219例,移植器官總數64087例,器官捐獻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二位。

【記者】李秀婷 實習生 溫文

【通訊員】李紹斌 林偉吟 張陽

【校對】居偉強

【作者】 李秀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健康~健康~廣東健康頭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