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戰後的烏克蘭,明明是歐洲糧倉,為什麽會發生饑荒

說起烏克蘭,我們對這個國家可能都會了解一點。因為我們在看歐洲地圖的時候能夠發現,整個歐洲除了俄國就這個比較大了。確實,烏克蘭面積是歐洲大陸上第一的,除了俄國。而且地形都是平原,而且土壤非常肥沃,真的是沃野千里。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現在的烏克蘭也被稱為歐洲的糧倉。不過,在二戰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發生了大饑荒。

1946年,烏克蘭發生饑荒,這時候的烏克蘭基本上全民處於饑餓狀態。國家不得不在饑荒嚴重的地方設立粥棚來解決饑荒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一直持續了兩年的時間。那麽,為什麽會在戰爭時期,烏克蘭會出現大面積饑荒呢?

首先是戰後的後遺症問題。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戰爭帶來的破壞並沒有完全修複。蘇聯和德國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眾多的戰爭,對當地造成了很大破壞。所以蘇聯很多的農具毀壞,而且德國在這個地方進行大量的破壞。還有就是戰爭使無卡蘭勞動力銳減。整個蘇聯勞動力都在銳減。當時烏克蘭田間基本上都是穿裙子的婦女在勞動。

其次是,蘇聯對烏克蘭的糧食徵收不斷地增加。二戰後的蘇聯,全國都是一片狼藉,為了迅速的恢復戰爭帶來的創傷,蘇聯開始加大對烏克蘭糧食的徵收。1946年蘇聯要求烏克蘭徵收4億普特的糧食,相當於65.52億公斤糧食。不過,不管烏克蘭再怎麽努力,也只能完成了一半。即使這樣,都出現了饑荒。不過,之後的蘇聯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減少對烏克蘭糧食的徵收,反而不斷地增加糧食徵收。

最後就是蘇聯在烏克蘭境內實行的農業體制有問題。蘇聯在全國推行集體農莊,烏克蘭作為農業產地自然也不例外。這種體制不利於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所以烏克蘭人民的工作效率非常低。到了1950年的時候,國家多次採用行政手段,烏克蘭人民的勞動生產率還是遠遠低於一戰前的水準。而赫魯曉夫在蘇烏克蘭實行很多改革,最終都因史達林的反對被迫取消。

總的來說,當時的烏克蘭和30年代的大饑荒有的比。到處都地肥沃的土地,百姓卻只能挨餓。真的是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