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細數12家“跌落神壇”的矽谷公司 為何估值跟市值相差幾十億?

熱點追蹤 /深度探討/ 實地探訪 / 商務合作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矽谷洞察”(ID:guigudiyixian)。矽谷洞察,鏈接矽谷資源的第一入口。本文由矽谷洞察原創,首發於騰訊科技,未經矽谷洞察或騰訊科技授權,請勿轉載。

Wework 宣布撤銷 IPO 計劃!英國《金融時報》一天前報導更是透露,如果 Wework 無法在 11 月底之前籌集新資金,則可能面臨高管們幾周前從未想到過的事情:破產。

從估值高達 470 億美元,到不足 200 億美元,再到估值跌至只有 100 億 — 120 億美元。從軟銀宣布罷免 CEO Adam Neumann,再到不斷宣布裁員、出售旗下公司、延緩上市。Wework 上市之路可以說磕磕碰碰,甚至高潮迭起。

然而,Wework 並不是唯一的一家。不過,下面這些公司比 Wework 好的一點或許在於,他們最終實現了上市,只不過,估值從最初的高估值,到重重跌落。

創投數據庫 Pitchbook近期統計了從估值到上市市值總損失最多的前 12 家公司名單,到底這些公司因為何種原因從高估值跌落幾十億?最終至 IPO 時經歷了估值的劇烈“腰斬”?矽谷洞察(原矽谷密探,ID:guigudiyixian)今天就來跟大家探討探討。

矽谷多達9家公司“流血上市”,盈利能力成關鍵詞

據 Pitchbook 數據顯示,從估值到最終上市市值損失最多的12家公司中,其中有9家在矽谷,矽谷洞察將對其中前 6 家公司進行分析。

(圖片來源:Pitchbook,版權屬於原作者)

從上圖可見,這前 6 家公司從最後一輪估值,到最終 IPO 時的公司市值,損失均超過 10 億美元。

六家公司中,涵蓋了社交公司、SaaS、金融科技類公司,也包括生物製藥、能源公司等傳統領域的公司,均屬於近些年矽谷較火的初創公司類別。

到底這些公司為何從最後一輪估值,到最終 IPO 時市值被“斬”如此之多?矽谷洞察從當時的新聞報導、公司上市公布的文件等一一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公司最終市值落差大,莫過於三大原因:

第一類原因:投資人對盈利模式感到擔憂,如 Square、Pinterest 兩家。

在上述公司中,最知名、估值到市值損失最多的莫過於矽谷金融支付初創公司 Square。

Square 在最後一輪估值高達 60 億美元,但在 IPO 時籌集了 2.43 億美元,比預期少了約 8000 萬美元。IPO 當天公司市值為 29.5 億,減少了足足 30 億,在 Pitchbook 的榜單上屬於“第一名”。

為何差距如此之大?Square 上市是在 2015 年,當時,人們對移動支付行業的盈利能力和 Square 自身未來皆存在不確定性。上市當年,該公司虧損 1.315 億美元。

(Square支持支付的方形刷卡器,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盈利能力之外,Square 在移動支付領域還面臨像 Visa,美國運通和 PayPal 這樣的競爭對手。強大的競爭對手,加上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也難免被投資人認為會使 Square 未來的收入增長放緩。

與 Square 類似的還有今年在紐交所上市的圖片為主的社交媒體公司 Pinterest,可以說,它是自 Snap 公司 2017 年上市以來,美國社交媒體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上市了,但也面臨上市後的市值跟先前估值相比,大幅腰斬的情況:跟其最高估值時相比,相差了 22 億美金。

(Pinterest上市圖,圖片來自網絡)

Pinterest 在 2018 年收入為 7.559 億美元,同比增長 60%。儘管該公司淨虧損從 2017 年的 1.3 億美元縮小到 2018 年的 6297 萬美元,但它仍然無法盈利。Pinterest 甚至在此前提交的上市監管文件中表示,“可能永遠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

第二類:產品前景不明影響盈利,代表公司如生物製藥公司 Reata、雲軟體公司 Domo。

Reata 是一家成立於 2002 年,總部位於德州的製藥公司,主要研發的是針對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疾病所展開的實驗性口服抗氧化和抗炎藥物。

2016 年 5 月,Reata 製藥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最後一輪估值跟上市當天的市值相比,差距高達 27.6 億。

據當時媒體報導指出,該公司處於早期虧損狀態,未來盈利將嚴重依賴主要候選產品以及取決於臨床試驗。且 Reata 也面臨著眾多其他製藥公司的競爭,因此最後一輪估值跟上市市值相差 10 倍,也不足為奇了。

另一家雲軟體公司 Domo 於 2018 年 6 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其在 IPO S-1文件中是將自己描述為“一個為業務賦能的作業系統,能夠訪問實時數據和見解,並通過智能手機采取行動。”

但知名信息谘詢公司 Gartner 在其 2018 年分析商業智能相關產品分析中,指出了 Domo 產品困境的根源所在:其“產品仍然更專注於縮小與當前分析、商業智能軟體領域的領導者如 Tableau、微軟和 Qlik 的差距,而不是做出顛覆性創新”。

也就是說,Domo 在其領域,並不是領導者,產品創新能力有限,從而影響了未來盈利的可能性。

第三類:盈利周期與行業有關。如 Silver Spring 和 Solar City。

Silver Spring Networks 是一家總部位於聖何塞的矽谷能源初創公司,成立於 2002 年。這家公司是一家智能電網供應商,希望透過網絡監控水、電等公用事業供應狀況,從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但是,Silver Spring 作為能源類公用事業公司,面向的對象是政府,必須經過預算、採購、競爭性招標、技術和性能審查以及監管部門的批準程序,然後才能獲得合約相關的收益。銷售周期長且難以預測。

即使是像 Solar City 這樣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太陽能面板安裝企業,也並沒有比 Silver Spring 好太多。因為它是以零首付或微首付為客戶安裝太陽能屋頂系統,然後以低於電力企業的價格向消費者出售電的。

(Solar city安裝的太陽能面板,圖片來自網絡)

早在2012年就上市的 Solar City,成立了不過 6 年。追蹤能源行業的 GTM Research 公司曾分析指出,僅 2013 年,全美太陽能項目投資總額達 130 億美元左右,自 2007 年以來增長了 10 倍。但不可避免的是,要應對的是聯邦政策可能對太陽能行業隨時對稅收補貼政策的減少。

跟前面這些公司類似的是,SolarCity 作為美國最大的屋頂太陽能系統供應商,超過了 8 萬客戶,但公司至今沒有一分錢的收益。只不過,Solar City 有個好處是:它籠罩在鋼鐵俠馬斯克更大的光環下。

如今股價表現:5家市值增加,一半退市

那麽,到底“流血上市”是不是意味著前景不好呢?並非如此。

矽谷洞察追蹤這 12 家公司發現,有 5 家公司市值實現了增加,甚至翻倍,也有 6 家企業因為重組、收購、合並等退市。

為什麽這些公司能度過“流血”期?要麽,營收有望,要麽超過市場對盈利預期。總之,離不開兩字:盈利。

以市值大幅增加的三家公司為例,包括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Reata 還有今年剛上市的 Pinterest。

先看看市值翻了 10 倍的 Square。

從總體利潤情況來看,Square 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僅虧損了 200 萬美元,比 2018 年同期 600 萬虧損有所改善。且多位分析師均指出,Square 2019 年有望是其最終止損的一年,預計 2020 年產生 1.36 億美元的正利潤。

同時,Square 旗下產品 Cash App 這個點對點支付 App,最近一個季度收入為 2.6 億美元,這被認為已經開始與 Paypal 旗下的 Venmo 和 Google Pay、Apple Pay 展開競爭,並在 Square 2019年的預期利潤中,佔比大約 12%,還有望繼續上升。

而 Pinterest 則體現出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超出市場預期對股價的重要性。

今年 8 月,Pinterest 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其業績打破華爾街預期,收入同比增長 62%,達到 2.612 億美元,輕鬆超過市場普遍預期的 2.355 億美元。該財報發布後第二天,公司股票上漲了18.6%。

那麽,Pinterest 的收入增長來源是什麽?最大動力是每月活躍用戶(MAU)增長 30%,達到 3 億,且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 29% 至 0.88 美元。甚至有分析指出,Pinterest 已經通過用戶瀏覽的固定內容來發現產品和項目,希望像另一家社交媒體巨頭 Facebook 一樣,從廣告中賺錢。

(矽谷洞察製圖,版權屬於矽谷洞察)

Reata 作為一家製藥公司,上市後陸續針對藥物新品的好消息,則明顯推動了其股價和市值的上漲。

比如其一款探索關於慢性腎髒病藥物 bardoxolone 在 2017 年進入三期臨床階段,2018 年又獲得歐盟委員會授予其旗下一款名為 Omaveloxolone 治療弗裡德裡希共濟失調(Friedreich’s Ataxia,F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等。

在那些退市的公司中,Tintri 屬於股價表現不好的代表。上市後的一年中,股票暴跌 97%。更曾因為股價低於 1 美元,而被納斯達克考慮要求退市。

但即使退市,也並不意味著公司最終失敗。像 Silver Spring、Hortonworks、Tintri 等都後繼表現良好。Tintri 在今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良好,大規模企業客戶的合約增加。而 Hortonworks 跟競爭對手 Cloudera 合並後,公司估值被認為將達 52 億美元,有望跟 AWS 等展開競爭。

矽谷洞察發現,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跟公司市值緊密相關,但也反映了整個投融資大環境的變化。

據 Pitchbook 數據顯示,自 2010 年初以來,在 IPO 過程中,由 VC 支持公司的估值升值幅度在1.1 倍至 1.6 倍之間波動,2018 年該數字更是上升至 2012 年以來最高點。但很明顯,2019 年上半年,它回落至十年來的低點。

2019 年年初以來,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將“盈利能力”作為關鍵主題。比如,今年同樣上市的出行巨頭 Lyft,上市後第二天其股價就跌破了 IPO 發行價,原因是分析師認為沒有明確的盈利途徑。

毫無疑問,這些虧損上市、流血上市的獨角獸公司們正逐漸為投資者帶來困境:他們既不想錯過快速增長的熱門公司,但同時必須權衡未經證實的企業盈利風險。

但對於更多初創公司、獨角獸而言,上市僅僅是第一步,想真正走過“流血上市”後的困境,還得找到、並有向更廣泛的投資者證明其有維持盈利的能力和前景。否則,收購、退市、市值持續跌落,都不乏“前車之鑒”。

大家覺得,Wework最終會走向何方?“流血上市”值得嗎?或者,你對這一系列獨角獸光環後上市的公司有什麽期待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