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翻譯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自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以來,電影翻譯就以講解員、說明書、譯意風、字幕翻譯、配音翻譯等多種形式,幫助外國電影走進中國,也助力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在促進中外影視文化交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電影外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活動,幾乎伴隨著中國電影發展的全過程,是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世紀20年代的民族影業萌芽時期,我國電影公司就開始為影片加上中英雙語字幕,希望借助翻譯開拓國際市場,並向國際觀眾傳播中國文化。在翻譯的幫助下,中國電影不僅吸引了生活在中國的國際觀眾,也幫助中國電影走向南洋、歐洲和美洲等市場。早期中國電影的外譯活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業界共識。現存1931年以前出品的中國電影均附有雙語字幕卡,這些影片在國內放映時也會一同播出雙語字幕卡。中國觀眾在觀看時,會產生與世界對話的現代性體驗。


抗戰時期,中國電影通過翻譯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為中國抗戰爭取了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隨著有聲電影技術的出現與成熟,中國電影外譯也開始了配音翻譯的嘗試。1947年,電影《假鳳虛凰》在上海放映轟動一時,吸引英美片商爭相購買。導演黃佐臨親自擔任譯製導演,將中文對白譯成英文,並挑選20餘位英文功底深厚且具備一定舞台經驗者擔任英文配音演員。該片譯製成英語後在海外取得“表現極為優異”的成績,也鼓舞了其他公司嘗試用聲音譯製的方法翻譯中國電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電影外譯成為新中國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周恩來總理親自將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譯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正是在影視翻譯的助力下,中國電影成為外國觀眾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在功夫片上形成了獨特風格,配音翻譯更使香港功夫片走向世界。1973年,《天下第一拳》的英文配音版被引進美國,並在票房上大獲成功。該片為更多通過英文配音的功夫片在海外商業放映打下基礎。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將上千部香港電影配音成英語,成為李小龍等武打明星的英文聲替。儘管以現在的標準看,這些電影的英文配音比較粗糙,口型有時候沒有對上,在翻譯上也會有讓人捧腹的地方,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功夫片沒有經過英文配音,功夫電影就不會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影以更有力的步伐走向世界,得到國際電影界的認可。這些認可與關注離不開翻譯的力量。不論是華僑譯者李定一在柏林電影節對《紅高粱》的細致口譯,還是漢學家賈佩琳對《霸王別姬》英文字幕翻譯的字斟句酌,電影翻譯都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進入21世紀,全球電影產業經歷巨變。數字化技術使影片字幕翻譯與配音譯製更加便捷,互聯網技術使電影翻譯和傳播空前便利。中國電影產業在經歷深刻的體制改革後,煥發出蓬勃生機。雖然中國電影在影片產量、院線數量和票房收入等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國電影的海外傳播力、影響力和票房收入仍遠落好萊塢之後。中國電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2012年以來,在“中非影視合作工程”“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國家級譯製項目和“海外高級中文翻譯人才中國影視筆譯工作坊”“中外影視互譯合作高級研修班”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電影的外譯工作和翻譯人才隊伍建設都邁上新台階。此外,全球粉絲也成為中國影視外譯的重要力量,將喜愛的中國影視作品翻譯成多種語言的字幕,帶給世界觀眾。


在中國邁向電影強國之時,中國電影外譯將幫助更多國際觀眾看懂中國電影,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作者:金海娜,系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中廣聯影視譯製與傳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光明日報》(2022年09月18日 0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