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區50萬人 將新增住房約18萬套

  北京城市副中心 承接中心城區50萬人 與廊坊北三縣統籌發展

  [規劃堅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體系,健全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以職住平衡為導向,新增住房約18萬套。]

  董鑫

  6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現場公告展向公眾開放。第一財經在公告展現場了解到,規劃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劃分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新增住房約18萬套。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副中心將承接中心城區40萬~50萬常住人口疏解,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0萬人以內;同時,規劃草案全面增加綠色太空總量,實現森林入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

  承接中心城區人口

  城市副中心規劃範圍為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與外圍拓展區覆蓋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

  2017年2月通州區五項普查數據顯示,全區常住人口約144萬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約86萬人。綜合考慮城市副中心現狀86萬人口規模、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規劃落實承接中心城區40萬~50萬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務。

  規劃堅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體系,健全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以職住平衡為導向,新增住房約18萬套。

  同時,適當提高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產權房為主的政策性住房比例,動態調節住房供給,實現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職住就近平衡。

  記者注意到,規劃最大的亮點是依托水網、綠網、路網,將城市副中心劃分成為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並配置各類設施,在每個街區設定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定、混合布局,就近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閑等需求。

  規劃顯示,建立市民中心—組團中心—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達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享受到便民商業、小微綠地、兒童遊戲、老年看護等便民服務,步行15分鐘可達家園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實現一刻鍾社區服務圈全覆蓋。

  此外,還將營造自然宜人的濱水環境,貫通約163公里連續濱水岸線,將超過四分之一面積、約40平方公里濱水太空打造成為生態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區。推進大尺度綠化,建設17處面積1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重點規劃建設面積約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園,實現森林入城。

  此外,規劃深入挖掘通州歷史文化底蘊,構建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以大運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陸兩線串聯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營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環境。歷史文化保護重點管控區佔城市副中心總面積的比例達到8%以上。

  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籌發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如何協同發展?在公告展中,記者看到有專門的章節對此作出了安排。

  廊坊北三縣地區緊鄰城市副中心,過去10多年實現了較快發展,但也積累了許多問題,如職住不均衡、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地下水嚴重超采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區域協同發展問題,需要在區域尺度上統籌協商解決。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表示,既要讓北三縣適度發展,又讓北三縣服從京津冀的發展大局和北京治理“大城市病”這樣一個大局來適度發展,恰當發展。首先,在太空開發、土地開發、城市發展、產業發展要建立管的概念,大家一起齊抓共管;其次,讓北三縣快速提高公共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水準,滿足百姓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又最大限度減少對北京可能產生的壓力。

  對此,上述控規草案提出推動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籌發展。

  生態方面,擴大區域環境容量,重點在潮白河和北運河之間共同建設大尺度生態綠洲,構建複合生態系統。此外,為突出文化傳承,彰顯地域特色,控規草案提出構建山水林田湖草城村交融的整體太空意象,重點對潮白河和北運河沿岸地區進行精細化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功能協同方面,控規草案提出,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符合廊坊北三縣產業定位的適宜疏解項目轉移,協助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轉型更新。同時,堅持協同互補,提高廊坊北三縣地區對區域的服務保障功能,積極發展養老、康復、休閑等產業,形成區域差異化功能分工。

  基礎設施方面,控規草案提出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讓更多廊坊北三縣地區居民通過速度快、站距大的軌道交通出行。統籌預留區域大型基礎設施廊道,強化水、電、氣、熱區域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