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易激綜合征(IBS)與腸道菌群的聯繫

您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他們的腸道常常發出抗議,不斷叫囂,飽受著腹瀉與便秘的雙重摺磨,可去醫院檢查,往往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這多半是腸易激了。

在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中,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影響他們的腸道功能,還能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一項發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可能為基於微生物的IBS及情緒治療指導新的方向。

腸易激綜合征(IBS)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最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它能夠影響大腸,使患者出現腹痛及腸排便習慣改變,可以是表現為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此外,IBS患者還常常伴有慢性焦慮或抑鬱。

目前,改善IBS癥狀的治療功效十分有限,因為這種疾病的潛在機制仍然不明確。

大量研究表明,IBS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腸道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性、腦-腸軸功能失調、腸道感染、免疫系統激活、腸道菌群失調、精神心理障礙等。近年來,隨著微生態學的發展,腸道菌群與IBS的關係日益受到關注。

腸道微生物再次怒刷存在感

腸道菌群,又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近年來頻頻進入大眾視野,似乎許多疾病都和它們脫不了乾係。這些高度多樣化、數量驚人的菌群定居於身體中,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腸道菌群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免疫反應和炎症等。

你大概不知道,無數的研究都已經證實,腸道菌群可以「操控」我們的大腦。腸道菌群(intestinal bacteria)也參與到腦腸對話(gutbrain communication)當中,影響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這也有利於我們解釋腸易激惹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那種種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

研究發現,在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中,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影響他們的腸道功能,還能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這項發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可能為基於微生物的治療指導新的方向。

那麼,腸道微生物在IBS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否會影響腸道和大腦功能呢?這正是本研究想要弄清楚的問題。

利用糞便移植,研究人員將有或沒有焦慮症的IBS患者的糞便微生物移植到無菌小鼠中。與接受健康個體糞便菌群移植的小鼠相比,被移植IBS患者糞便菌群的小鼠腸功能和行為都出現改變。研究人員發現,通過糞便移植影響的疾病方麵包括胃腸道轉運(食物離開胃和通過腸道所需的時間);腸屏障功能障礙;低度炎症;和焦慮樣行為。

腸道是如何影響大腦的?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腸道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迷走神經,以及一些胃腸激素和神經遞質(比如5-羥色胺和多巴胺)都參與了細菌-腸-腦軸調控。比如,腸道通過迷走神經直連頭腦,可以將資訊從腸道傳播到頭腦。腸道還負責向大腦遞送所需的95%的五羥色胺和50%的多巴胺。如果腸道傳遞的這些物質水準發生改變,則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為「微生物群指導治療」提供可能,包括益生元或益生菌治療,可能不僅有益於治療IBS的腸道癥狀同時也能改善IBS導致的行為改變。

微生態製劑治療IBS

儘管微生態製劑對IBS已取得初步療效,但治療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機制如下:

01恢復腸道菌群比例

益生菌可直接或間接地抑製有害菌生長,同時還能產生有機酸、過氧化氫等殺菌物質,減少有害菌的生長和定殖。

02增強黏膜屏障功能

益生菌可促使腸道細胞正常分泌黏液,抑製腸道致病菌黏附定植於腸道黏液層,通過增加腸上皮細胞和腸道微生物種類及數量來增強腸道的生物屏障功能。

03調節腸道黏膜免疫

益生菌不僅可通過增強腸道黏膜免疫球蛋白分泌,調節腸道固有免疫;還可通過減少促炎因子的產生和表達而增加抑炎因子產生和表達,來調控適應性免疫,從而調節促炎與抑炎因子之間的平衡。

由於這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以影響大腦,因此又為腸道菌群可能在情緒、焦慮或其神經系統疾病中發揮作用提供了證據,這些神經疾病可能包括自閉症,帕金森病和多發性硬化。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點贊喲↓↓

了解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NS乳酸菌』——您的伴侶!與你分享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