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壽光洪災菜農落難 推行12年的農業保險緣何無人投保?

  壽光洪災,菜農落難,推行了12年的農業保險緣何無人投保?

  來源:秦朔朋友圈 

  誰能想到,靠天吃飯的壽光菜農從“求雨來”到“求雨別亂來”僅僅間隔了3個月!

  5月17日,山東省防總召開2018年水庫安全度汛影片會議時特別強調,“近幾年,我省連續乾旱少雨,幹部群眾普遍存在‘惜水’思想和僥幸心理。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要有清醒的認識,未雨綢繆,科學防控,防患於未然,確保不出任何問題。”

  8月18日,台風“溫比亞”來了,壽光開始連降暴雨,彌河流域上遊的三座水庫(冶源水庫、淌水崖水庫、黑虎山水庫)沒做好省防總強調的“未雨綢繆”,只能臨決堤而泄洪。

  隨著泄洪流量的增加,彌河沿岸的村莊開始被洪水倒灌,多村相繼被淹。據壽光市委不完全統計,全市15個鎮街區都不同程度受災,總受災人口達到50.5萬人。房屋受損近5000間,大棚受災10.6萬個,農作物受損面積3.5萬公頃,養殖棚受災2000多個,溺亡家禽4000噸。

  壽光洪災的險情想必大家已經在網絡上看到了很多很多,本文不再贅述,在這諸多的報導中,筆者發現與其他災害報導不同的是,壽光洪災的報導中並沒有保險公司現場理賠的身影,而全部都是受災菜農面對倒塌的大棚、絕收的蔬菜和溺亡的家畜表現出來的絕望與痛苦。

| 初步統計壽光15個鎮街區均不同程度受災 | 初步統計壽光15個鎮街區均不同程度受災 

  作為全國人民的菜園子,家家戶戶都有蔬菜大棚的壽光百姓難道都不為自己的“塑料飯碗”買保險嗎?農民沒這意識,政府還沒這意識嗎?這不合理。

  據記者在壽光前線某村莊的採訪,該村平均每戶家庭三個大棚,每戶損失30到40萬。剛建一個月的大棚直接損失27到28萬。一個大棚有一畝、二畝、三畝地不等,一畝地種植的菜能賣出7到8萬塊錢的價格,高棚種植的菜甚至能賣到10萬塊錢。棚裡種植的菜再有一個月就到收獲季節了,現在損失的不僅是菜的成本,還有前期種植維護管理等各種投入。

  自古至今,農業都還是靠天吃飯的行業,雖說蔬菜大棚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民不靠天吃飯的夙願,但那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對冰雹、暴雪、台風、龍卷風來說,蔬菜大棚根本做不了“保護傘”,更別提這次壽光的洪災了。

  另外,壽光的蔬菜種植產業作為全市的支柱型產業,集中度太高,有利於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一旦遇到天災,全市農戶可能會同時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給全市的經濟民生以重創。

  為了防範這種潛在的風險,山東省政府在2006年的時候,就開始在章丘、壽光、臨清3市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

  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在政府主導下,實行財政撥款的政策性扶持與保險公司商業化運作相結合、專門針對農業的保險。

  在2006年這次試點中,壽光試點的農業險種有兩種:蔬菜大棚政策性保險和小麥政策性保險,試點的保險業務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承擔,由壽光市支公司具體操作。

  蔬菜大棚計劃承保5萬畝,凡是符合條件的冬暖式大棚及棚內種植的蔬菜均可列入保險標的的範圍。

  保險責任為:1.火災和空中運行物體墜落;2.暴風、龍卷風、雪災、冰雹和冰凌造成的棚體損毀以及由於上述原因造成棚體損毀而引發的蔬菜凍死;3.卷簾機電機及大棚覆膜盜搶。

  保險期限為6個月,保險金額按棚體的主要材料分項,每畝分項保險金額為:棚體塑料薄膜800元,覆膜300元,草苫及拉繩800元,骨架1400元,牆體800元,棚內蔬菜1600元,盜搶險責任限額300元,其中卷簾機電機200元,共計6000元。

  保險費為100元/畝,其中政府補貼40元,農戶交納60元。政府保費補貼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照3:3:4的比例分攤。

  在試點的2006年,有多少農戶參加了這一保險,我沒找到數據,但我找到了2013年和2017年壽光農戶參加蔬菜大棚政策性保險的數據。

  2013年壽光市爭取到了10萬畝的財政補貼,但僅有8664戶大棚種植戶入保,入保大棚面積只有14400余畝,入保比例不到計劃的15%,更別提佔全部農戶的比重了。

  到了2017年,根據壽光農業局提供的數據,壽光全市溫室大棚數量為14.7萬個,此次受災數量約為10.6萬個,受災比例超過2/3。參保的大棚數量僅有120個,相應的參保率僅有0.082%,竟不到千分之一。

  農戶入保的積極性為何如此之低?除了人們固有的僥幸心理之外,政策性農業保險賠付額度太低造成的“獲得感”不強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2006年到2013年,7年過去了,每畝的賠付上限仍然只是6000元,而2013年的時候,一個冬暖式大棚的成本已經高達10萬元以上了。

  雖然政府在保費上的補貼多了10元,新的保費是按照省級補貼10元,濰坊市補貼15元,壽光市財政補貼25元,農民自籌5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情況在2017年有所好轉,保險期限提高到了8個月,每畝保費提高到了400元,政府還是補貼50%,農戶自己只需要出200元即可,但賠付上限提高到了2萬元。不過據當地人介紹,大棚的建造成本也升到了20萬元的水準。

  所以政策性農業保險雖然宣傳了好多年,但農戶一年比一年投的少。

  不只是山東。

  2016年6月3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雹災襲擊了北京大興、房山兩區,近24萬畝農田、果園遭受重創。據房山區園林綠化局統計,此次雹災全區林業產業受災面積近3.9萬畝,其中只有37%的面積購買了保險。

  以西瓜保險為例,種植西瓜的農民只需承擔每畝18元的保費,一旦受災最高可獲得1000元的賠償。但按照市場行情,一畝西瓜收入要在萬元以上,賠付額僅能彌補損失的10%。

  對農民來說,沒災時錢白交,有災時補錢少,這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也不是很可惜的“雞肋保險”。當你丟了一輛摩托車的時候,你可能也不會在乎保險公司賠你一個車軲轆。

  保險公司為什麽不隨著物價的變化,逐漸提高每畝保費金額和賠付標準呢?

  因為對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連雞肋都算不上,一直都是燙手山芋。

  1990-2006年的數據顯示,農業保險公司平均賠付率高達84.71%,其中超過100%的有4年。

  以政策性農險覆蓋率全山東省第一的德州市為例,該市政策性農險由人保財險和中華保險兩家公司承保。2012年,兩家公司保費收入1億元,賠付金額為3.4億元;2013年,保費收入1.44億,賠付金額2.8億元,連續兩年大幅虧損。

  不只是山東。

  2015年北京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共5.12億元,支付賠款達到4.25億元,賠付率83%,比2014年的104%下降了21個百分點,但5家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仍超過了100%。

  中國人保海南公司財險農險處總經理林尤儒曾稱,該公司於2007年參與農業險市場,運營一直虧損。從數據上看,近幾年海南農業險市場有所擴大。但是作為承保主體的保險公司來說,市場做得越大,則意味著賠得越多。

  因為農業保險單戶保費少而且分布散亂,一旦出險,很可能是大面積的(乾旱、洪澇、暴風、暴雨、冰雹、蟲害、傳染病),造成的損失比較大,定損複雜,保險公司的工作量巨大,運營成本高昂,另外還面臨著道德風險和騙保等風險。

  你可能會說了,那保險公司為什麽不去適當提高保費金額,提高賠付金額,但降低賠付比例呢?降低自己虧損的同時,提高農戶的獲得感,何樂而不為?

  不是不想為,而是有製約。

  農業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是由政府主導的,並且保費的大頭也是由政府出的,但直接受益人卻是農民,政府只是間接受益人(減輕自己在災年的援助負擔),因此政府考慮更多的是自身的財政承受能力,所以大部分政策性險種是按照“低保障、低收費、廣覆蓋”的原則設計的,旨在保障成本、恢復生產,並不保障預期收益。

  保險賠付的是農戶種植過程中各類成本支出,對於未達到理想預期的收益並不在保險範圍之內。幫助恢復生產與防止道德風險,是農業保險在設計時考量的主要因素。

  保險公司與農戶簽訂保險合約,待政府審核通過後,才能獲得財政方面的撥款。不同地區的財政能力不同,會影響農業保險的覆蓋程度,因為政府補貼的力度不同。

  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政策性保險中政府補貼50%,廣西北海的大蠔養殖政策性保險中政府補貼80%,北京的農業保險中政府補貼比例60-90%。

  但投保人與受益人不一致造成的激勵扭曲,使得政府在提高政策性保險的保障水準上積極性不高,我出錢,你受益,我的動力顯然不足,所以農民受災之後的賠付金額相對於損失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方面,參保的農民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參保的農民在大災大難面前一樣渺小而又無助。

  政策的初衷是“低保障、低收費、廣覆蓋”,但這三者猶如是一個“不可能三角”,隨著時間的推進,只剩下了“低收費、低保障”,“廣覆蓋”變成了“低覆蓋”,並最終造成了壽光洪災面前,卻幾乎無人投保的囧境。惠農政策無法惠農,老百姓不領情,一定是我們的政策設計和執行出了問題。

  2000年2月10日,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寫信,反映“三農”問題的嚴重性。他在信中寫道:“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18年過去了,農民不苦了嗎?農村不窮了嗎?農業不危險了嗎?

  每年的居民收入增長報告中,統計局都會提及農民收入增速繼續超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速,兩者差距越來越小,是真的嗎?真相是農民收入增速雖然快了一點點,但是收入基數仍然差了好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鄉收入差距是越拉越大的。

  為了給世界人民送去便宜的“中國製造”,我們給出口企業這個補貼那個補貼,為什麽我們不能加大對自己農民的補貼,而一味地要求農民通過“剪刀差”來補貼我們?經濟增長本應該惠及全民,而不應該厚此薄彼,這樣產業發展才是均衡的,社會結構才是健康的。

  再過三五個月,壽光洪災導致的蔬菜減產將體現在每個家庭餐桌上,我們叫苦的時候,也許才能略微想念農民的付出吧。農民保我們的餐桌,飽我們的口腹,我們的政策能否也保一下農民不因天災而致貧?

  祈福壽光人民早日脫離苦海,並不再踏入。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