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坑孩子的四大教育謊言,99%的家長都信了

不要再給孩子灌輸什麽快樂教育。無論你怎麽說,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快樂教育?別騙人了

別再自欺欺人,不要再給孩子說什麽快樂教育。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費力就能獲得的。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全世界都一樣。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都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拚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 別再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如果說學習可以讓你快樂的話,那也是在你經過努力之後,取得成績和回報的時候。沒有經過無聊和苦逼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取得讓你快樂的學習成績。

玩能玩出好成績?別逗了

不要再給孩子灌輸什麽快樂教育。無論你怎麽說,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孩子天性就喜歡玩,不讓他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他們孩子永遠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如果玩玩就能玩出好成績,他們怎麽可能主動努力學習?

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但凡優秀的孩子,除了天資聰穎,更多是後天的努力。

我們很難想象,如果孩子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拚搏。

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拚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 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是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任何取得成就的路線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努力,要辛苦付出,這也是每一個孩子學習的責任。

有興趣就能喜歡學習?呵呵

大家經常說因材施教,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孩子,就要首先發掘孩子的興趣。然而事實上呢?

孩子說喜歡畫畫,當你給他報了班,學了沒多久,他會說,素描太難了,天天練好枯燥;孩子說喜歡鋼琴,學了沒幾天,他又說,天天練,手都磨出泡了;相信還有很多這樣,試圖半途而廢的孩子。所以,有時候,興趣是最不靠譜的東西。

想想我們自己就知道了,當你抱怨工作辛苦的時候,會找個借口說,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但事實上,即使是你喜歡的工作,當你365天都要面對他,你說你會不會煩?

其實有這樣一種解釋,有些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沒有人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盡量回避自己的短處:唱歌跑調的人通常不太喜歡與朋友一塊兒去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補缺的時候往往非常不情願;……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

所以,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很多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長了;擅長了,就自然做得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好,興趣就大起來了,而後就更喜歡做,更擅長,更……良性循環。

所以,有時候興趣並不是第一位的。除了興趣,更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對事情的堅持。一件事,既然選擇了,就要盡全力去做好。

國外教育輕鬆?我們都被騙了

我們印象中的國外教育:

隔三差五的假期、三點鍾就下課的學校、近乎於遊戲的課堂教學,以及老師們體貼耐心的鼓勵,似乎只要孩子表現得不那麽弱智,就可以輕鬆得到老師的肯定。

作為一個家長,你會情不自禁地覺得,在歐美讀書太輕鬆了、太容易了、太簡單了。 但事實上呢?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次,和一個在國外定居的朋友聊天。他給我講述了一些他看到的現象。

在美國,一個當地小學下午3點放學,有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這個時候,更多的孩子,都背著書包、拿著樂器,去了各種輔導班。

現實是這樣的,在美國,一個孩子,如果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不去參加社會活動去豐富自己履歷,那他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 即使有幸能跨入大學的校門,順利拿到學位也不容易。

美國著名記者,普立茲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曾經寫過一部報告文學《美國最著名的中學是如何煉成的----惠尼中學成長記》,探索了舊金山最著名的公立中學惠尼中學的成功秘訣。書的第一章,紀錄了一個有遠大理想的高三女生的一天:喝四杯咖啡,睡四個小時,得4.0的GPA(平均成績)。和這位女生的辛苦相比,衡水中學的同學恐怕也相形見絀。在美國很多著名的中學,高中優秀學生後半夜睡覺是家常便飯。

去年此時,哈佛大學公布過2016級新生的成績,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孩子的成績,無論是GPA,還是SAT都逼近滿分。在滿分為2400分的SAT考試中,亞裔(不包括南亞裔)的SAT均分最高,為2306分,白種人SAT平均為2236,黑人與非洲裔為2165分,西班牙裔拉丁美洲只有2156分。而最擅長考試的大陸考生,據說超過2100分的比例也不足4%。

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專家輿論給中國的家長與社會公眾描繪了一個極其錯誤和荒誕的觀念與印象: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先進的學校教育中,孩子們都是無憂無慮的,老師家長強調個性與尊重,並在快樂幸福中走進了名校,也更有創造力,最後還取得了巨大成就。

這番美好的情景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國的家長已經被這種虛妄的言論誤導,很多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有成績,一方面卻總覺得孩子太辛苦,希望孩子能輕鬆快樂地有成就,這種分裂的想法,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教育的不滿。這和做夢娶媳婦有什麽區別?只是家長是受害者,被誤導者。

本文由中國教育在線綜合整理自: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教育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微信公眾號 英語月報,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