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與人之間為什麽會疏遠?”這是我聽過的最扎心的答案

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經典散文精選美文,我們一起品讀。

本文來源於:十點讀書(ID: duhaoshu)

作者:水清

人生如逆旅,忽如遠行客。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失落時刻?

曾經做什麽事都膩在一起,但突然有一天,發現她有了別的親密朋友,看著她們歡笑的樣子,你的心仿佛被針扎過;

曾經你們無話不談,很長時間之後,你打電話敘舊,她淡淡的一句“你有什麽事嗎”,讓你興奮的心情瞬間跌入冰窖。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願意承認友情如同鳳梨罐頭,也會過了保存期限;我們總以為曾經那麽好,那就永遠不會疏遠。

但事實證明,曾經那麽好過是真的,但現在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也是真的。

01

時光老了,我們散了。

去年年末,我參加了初中同學聚會。

大家對這次聚會充滿了期待,畢竟這麽多年,很多同學都還沒見過面。

可是,碰在一起,才發現大家都已經聊不到一塊兒了。

問完工作和房子,加了一圈微信之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玩起了手機。即便在聊的,也是一張口就是吐槽老公孩子,幾乎沒有了共同話題。

之後大半年裡,跟很多老同學的交往只剩下:幫我砍個價、幫我孩子投個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時光老了,我們散了。

“你愛談天我愛笑”的年少時光裡,我們扎堆聊偷偷在上課時間看的小說,聊最紅的電視劇,聊隔壁班的女生和白發的先生,我們對同窗毫無防備,掏心掏肺。

那時候,我們信誓旦旦: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我要幫你披上婚紗,你要做我女兒的乾爸爸……

可是,當“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時,我們也只能唏噓感歎:“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好朋友為什麽逐漸疏遠?有一個高讚回答:漸老的歲月和漸遠的三觀。

聽起來很是扎心。

正如電影《千與千尋》中所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在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裡,迎來送往是常態。

人生海海,據說,我們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這個世界太大,在有限的青春裡,我們都選擇了風雨兼程奔向遠方。

曾經我們並肩同行,但終究會在某一個分叉口,遺憾地互道“再見”。

02

圈子不同,何必強融。

在一期《康熙來了》裡,謝娜問小S:“什麽時候你感覺離朋友最遠?”

小S說:“當我看到她穿著我沒見過的衣服,在沒有我的地方拍了照片,標注的是我不知道的事,評論的是我不認識的人的時候。”

一段關係的變淡,大約從不常見面開始。

因為不常見面,彼此的生活軌道漸漸偏離,然後彼此都會有不同的圈子。

我們只能在各自的圈子裡,各自成長,漸漸疏遠,漸漸陌生,最終分散在歲月的長河裡。

曾經我有個很要好的同事,三年前考了公務員。

一開始還常聯繫,後來漸漸發現,他發的朋友圈,我已經看不懂了。他的世界裡多了很多我不認識的朋友,我已經進不去了。

我拚命地想留住這段友情,朋友圈裡巴結著評論,電話裡殷勤地約見面。

可是,感情一旦疏遠,就好比指尖細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流逝。

其實年歲漸長,在交友方面越來越慎重。

因此,每失去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就好像失去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樣失魂落魄。

失去過,挽留過,失望過,更覺心力交瘁,最後才漸漸接受這個現實: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可強求,每個人都只能陪我們走一小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如果圈子已不同,那就完全沒必要強融。

既然圈子不同,便把朋友們歸入不同的圈子裡。

初中同學群、高中同學群、大學同學群、旅行群、購物群、養生群、讀書群、拉票群……

彼此有圈子,保持距離,彼此不越界,便是當代人處理一段已死去的友情的最體面方式。

03

別高估任何一段友情。

民國時期的兩大才女林徽因和冰心,都曾在美國留學,兩人當時的男友梁思成和吳文藻還是同窗好友。

回國後,兩位才女的友情雖不算熱絡,但彼此還是有來往的。

但是,自從冰心寫了篇疑似諷刺林徽因的小說《太太的客廳》後,林徽因寄了一壇山西的醋給她,自此,兩人徹底鬧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很脆弱的,在做出傷害對方的舉動之前,我們以為憑借之前牢靠的關係肯定沒事。

其實,這段友情在彼此傷害中,早已改變了模樣。

曾經,我有位朋友,我倆經常一起逛街旅行。

那天,我讓她幫我砍下價。我以為她一定會滿口答應,誰知她不僅不砍,反而諷刺我太摳,連這點小便宜都要貪。

我很生氣,導致後來有一次她來讓我幫她拉票,我賭氣理都沒理。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聯繫過。

有位作家曾說:“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账戶的……不要一味地從當中提領,任性地覺得,你的錢永遠揮霍不完,不是的,存款變成零的時候,就是對方離開的時候。”

這段友情的疏遠,錯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都高估了這段關係,以為這個友情账號裡的錢取之不盡,於是不知覺地把這當作肆無忌憚地說話和行事的籌碼,仗著彼此關係好,可以恣意妄為傷害對方。

蔡康永曾說:“永遠不要把友情放在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綁。”

任何時候,都不要高估一段友情。不要仗著關係尚好,而去做傷害對方的事。

因為友情真的很脆弱。

04

好的友情,都是舒服的。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擔心朋友疏遠,會花很多時間來解釋:

“不不不,我當時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而是為了……”

“不不不,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我其實是……”

這樣解釋會拉進距離嗎?並不!

要知道,真正好的友情,早已戒掉了廢話;真正好的友情,都是舒服的。

他們並不會因為距離的疏遠、圈子的不同、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均,而疏遠。

作家閆紅曾說過她跟公眾號合夥人陳思呈之間的事。

有時候,陳思呈買包購衣錢庫告急了,閆紅給她的分紅會多些;有時候閆紅需要錢了,她多拿了點錢,她一臉坦然,陳思呈也不在意。

她們彼此不需要解釋,而且她們都相信對方經得起自己毫不解釋的自私。

這就是閆紅和陳思呈能一見如故,時間越久,彼此友情越篤定的原因。有些朋友,一旦住在我們心裡,任何人都無可取代。

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而是時間會為我們留下那些相處起來舒服的人。

一段舒服的友情,必定滿足了這三方面要求:

1. 不計較。

你們都會為對方考慮,凡事不會斤斤計較,更不需要費心猜測;

2. 勢均力敵。

無論是地位還是三觀,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不至於太懸殊,彼此可幫襯,但不過度索取;

3. 並未親密無間,但也從未遠離。

距離太近,對任何關係都是一場災難。你們並不經常聚會,但偶爾見面,不需要客套,從容自然,似乎從未遠離。

你們會隔著一段舒服的距離,陪著對方看花落雲舒,聽海浪松風,盤根錯節,相互依靠,給彼此力量。

人生如逆旅,忽如遠行客。在行色匆匆的旅途中,離別雖是無奈,卻也無可避免。

願我們都擁有讓我們舒服的朋友,在我們心底,從未疏遠。

-------------------

你若喜歡,記得點個在看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