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調“神秘的南峪村,少有人知道

2015年5月份

南峪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傳統古村落

南峪村在哪裡?

沿著淄中路,從南峪村向太河方向前行1.5公里,即可到達黑旺和太河的分界處——黑峪山洞。

南峪村,坐落在朝陽山腳下。

“淄邑之東益都之西皆山也,望之蔚然深秀者,朝陽山也。”

“益都之西偏去縣百裡,許近淄川界,有山名朝陽,深廣清幽,高峰插天聳然而立······”

在南峪村現存的幾塊石碑裡,都提到了風景秀美的朝陽山。

如今,朝陽山更名為扎山。

背靠扎山,南面泄水河道,依山環水,玉帶纏繞,自明代初年建村至今,南峪村依然保持著丁字形的格局。

站在高處鳥瞰,整個村落位於三條山谷之中,仿佛一隻展翅欲飛的燕子。

來到南峪村,一下車就看到村口處的兩棵參天古柏,似兩位哨兵,威嚴聳立在街道一旁。那棵千年古柳,婀娜多姿,儼然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躬身迎接來自遠方的客人。

歲月失語 唯石能言

走在村中,房子隨地勢高低起伏,就勢建在崖上的院落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這兒仍保留著青石砌成的房屋,傳統的人字形房面,麥草苫蓋,雖經多年發展,用料有了變化,但主題建造風格延續至今。

房屋分散於街道兩側,房屋之間常有不規則的小巷出現,有時曲徑通幽處,石牆草木深,有時曲曲折折之後,反而是讓人豁然開朗的另一番景象。

據村裡的老人說,現在村裡完整的石砌房屋還有50間左右,有的村民家用來儲糧的倉囤現在還正常使用,圓柱形的倉體、扇形苫草遮蓋,這些已然成了村裡寶貴的遺產。

留心觀察,就會看到有些石塊上清晰的荷花燈圖案,有的房屋兩側石頭上刻有“牡丹”,有的刻有“暗八仙”、“福祿”等裝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冰涼的石塊上有了些許溫度。

村東口有眼古井,村民稱之為“皇露井”,有上蒼“禦賜甘露”之意。井深20多米,即使一年到頭不下雨也從未枯過。雨季,井水噴湧而出,口感可與“農夫山泉”媲美。

石磨、石碾、古井無聲無息地見證著歲月變遷,一椽一木,都鐫刻著千百年的風雨時光。觸摸著一塊塊石頭,仿佛是在觸摸幾百年的歷史。

滄桑巨變 文脈悠悠

扎山海拔只有886.5米,但山勢陡峭,巍峨聳立,氣勢非凡,山古景活,古跡繁多。

【泰山行宮和康熙年紀碑刻】

傳說,雍正年間,泰山老君為解善男信女去泰山燒香拜佛路遙之苦,決定在扎山修建“泰山行宮”。

雍正二年至乾隆四十一年,祖先們前後歷時52年,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香火旺盛的道教聖地。

道光年間立的功德石碑上,合盛號、天德堂、頤壽堂等商號的捐款赫然在列,足見當日修建時的熱鬧景象。

除泰山行宮外,山上還建有玉皇閣、三官廟、碧霞祠、娃娃廟、關爺廟、王母池、鬥母宮、九姑廟、王靈官廟、十大夫廟等廟宇,還有古碑十餘座,一度有“南有泰山,北有扎山”之譽。

玉皇閣的乾隆年間碑刻是皇清碑,厚28.9厘米、寬83.3厘米、高3.5米,輝煌大氣,頂部刻有二龍戲珠圖案,重達1噸之多,傳說由當時的大善人譚旋馱乘而至。

【三官廟】

三官廟內整塊石頭鑿出的石窗仍存,人工雕鑿出的鏤空圖案讓人歎為觀止。

【十大夫廟】

十大夫廟可謂最早的原始建築,據說原建於明末,為人解除病痛,至今村民還來此祭拜。

【旋羅洞上洞口】

?

著名的旋羅洞就在泰山行宮下邊的懸崖之上。

洞高不下十幾米,上有自然形成的天窗,與後山黃氏樓洞相通,洞中面積200多平方米,經石梯進入洞內,洞內曾有千手觀音像,螺旋洞的地面即是水洞頂部。

從整體上看,是小洞馱大洞,大洞馱著泰山行宮。整個扎山,可以說是山上有山,山中有崖,崖中有洞,洞洞相連。

每年農歷九月十九為香火日,也叫廟會,扎山上會連唱七天大戲。

方圓百裡的善男信女,全都前來燒香朝拜,祈求幸福吉祥,每年的人數不下十幾萬人。

“泰山上有幾座廟,這兒就有幾座廟。現在周邊的老百姓還是來扎山祭拜祖先、求子求福。”提起當年的盛景,村民們至今仍引以為傲。

文革時期,這些廟宇遭到人為破壞。

站在殘存的戲台前,向東遙望山上的十幾座廟宇,它們曾每日青煙嫋嫋,背後青州通往濟南的官道上,遠至周村、明水等地的善男信女曾沿此路來此地虔誠地祭拜。戲台上鑼鼓鏗鏘,山上香火不斷,該是怎麽樣的繁華景象?

走在南峪村,總會有那麽一瞬間,故鄉的記憶突然湧上心頭,也許是炊煙中玉米糊糊的味道,是青石牆下老爺爺被夕陽拉長的背影,是路邊一聲聲的犬吠雞鳴,也許還是數百年來扎山至今未散的濃厚文化氣息。

深閨中的南峪村靜靜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欣賞。

文字:《南峪村:養在深閨人未識》,作者閆盛霆、郗文嬌。對原文有所改動。

圖片:寨裡鎮政府、網友“峨東老農”提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