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航天多個標誌性工程啟動:2020年前後用嫦娥五號取回月壤

據央視網消息,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隨著重型運載火箭、新型商業火箭相繼投入研製,新一代航天人正在用技術創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推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闊步邁進。

位於天津的火箭基地,設計師吳義田正和同事們探索一種全新的製造技術。這個長得像大鍋蓋一樣的部件是火箭燃料箱的底部,未來,它會被安裝到一款全新研製的運載火箭——長征八號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 吳義田:現役火箭的這種底,一般來說都是拚接的,你看是通過瓜瓣去拚接的。這一個底的生產大概就在60天到70天量級。現在我們的模式就是整體旋壓成型,我們在兩周到20天就能夠這麽生產完一個底。

一個製造方法的改進,就把生產周期壓縮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而吳義田和團隊的目標是讓長征八號能夠滿足每年20發到30發的發射能力。在吳義田看來,這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 吳義田:我們這一輩人也有我們這輩人使命,讓他更加便宜,更加好用,更加可靠,來支撐我們航天強國的一個建設。

建設航天強國,這是幾代航天人追求的夢想。如今已經年近80歲的韓厚建是長征一號火箭的總體設計師。正是這型火箭,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原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 韓厚建:我們把工作一直做到,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的第一次表演就能表演成功。

基礎薄弱,資源匱乏,這些困難都需要韓厚建和同事們用創新的智慧去克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原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 韓厚建:外國人能乾的我們一定能乾出來,但我們要乾,你就必須,科學的東西都來不得一點虛假,你都得完全掌握它,吃透它。

作為第五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重量,甚至比前四個國家首顆衛星的重量之和還要重,這為後來加速衛星科學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此後半個世紀,航天人勇於創新,完成了中國航天一個個新的跨越。

1999年11月20日,長征二號F火箭成功將神舟一號飛船發射升空,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帷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飛船成功發射,兩名航天員在軌駐留首次突破30天。這是長征二號F火箭的連續13次成功飛行,不僅再次確保航天員安全進入太空,更為中國人構築空間站的夢想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張智:有了載人火箭才有了載人航天。把火箭的連續成功,作為一種信仰去追求,我們的最後成功才是有把握的。

張智,長征二號F火箭的總設計師,如今, 他帶著“把成功當作信仰”的信念,又開始了一場全新的征程——他要帶領團隊研製中國未來的重型火箭。這型起飛重量約3000噸級龐然大物,將凝聚我國在火箭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張智:建造這個火箭的時候,火星的取樣返回探測是目標之一,另外一個就為後續月球的大規模探測奠定一個基礎。

以創新迎接新時代,以實乾承擔新使命。在新一代運載火箭搭建的大舞台上,中國航天多個標誌性工程已經啟動:2020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取回首批月球樣本;2022年前後,我國將建成大型在軌空間站;2030年前後,重型火箭將實現首飛。中國航天的腳步將邁向更浩瀚的宇宙。

編輯 林瑋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