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諾獎得主莫言:鄉土是根 北京是枝葉

15日晚,莫言在山西汾陽賈家莊談諾獎後的創作。 韋亮 攝

中新網汾陽5月15日電 (記者 李新鎖)“對我來說,鄉村是根,北京是枝葉。”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7年之後,莫言15日晚間在山西汾陽賈家莊如是說。這一次,他沒有出現在“山東高密東北鄉”。

距離電影《紅高粱》上映,過去了32年。那時,在《紅高粱》拍攝間隙,青年莫言、張藝謀和薑文袒露著上身,於山東高密老屋前合影留念。15日當晚,64歲的莫言身著一件灰色西裝、搭配淺藍襯衫上台發言,輕鬆幽默;距離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過去7年了。莫言依然是讀者環繞的聚光人物。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過後,從2017年開始,我陸續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散文、劇本、詩歌。”在諾獎光環依然耀眼的時刻,莫言說,他很喜歡地方戲曲。劇本是他近年創作重點。如果作家能夠拿起筆寫寫劇本,也是對民族藝術的報恩。

15日當晚,“報恩”“鄉土”成為圍繞莫言的關鍵詞。在諾獎之後,莫言似乎更加注重回望鄉土。

因為在汾陽賈家莊這個鄉村舉辦的“呂梁文學季”,莫言應邀前來。對於這個中國北方的鄉村代表,莫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賈家莊村史就是中國農村發展歷史的濃縮。

14日晚間,在賈家莊村一處仿明清商業街上的戲台上,山西地方戲——晉劇《打金枝》正在上演。坐在台下的莫言全神貫注、投入其中。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結束時,已是深夜,但莫言仍然意猶未盡。

“昨晚看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晉劇《打金枝》,很多人嫌它長,我卻嫌它太短。”莫言說,在很長時間內,中國是依靠戲劇對民眾進行文化、道德教育。在新的時代,戲劇依然有強大生命力。

莫言說,戲曲是老百姓開放的課堂,演員是民眾化了妝的老師。

此前,莫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來自民間、老百姓的口頭文學對他的影響,甚至比來自經典文本或通過閱讀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

當晚,中國導演賈樟柯給莫言頒發“呂梁文學獎”年度作家獎。在頒獎詞中,有“從民間的生活汲取當代文學養分,又在共享和傳播基礎上完成鄉土中國的文明重建”的表述。這似乎是對莫言上述表態的呼應。

對於莫言2018年的文學創作,呂梁文學獎評委會認為,莫言2018年持續而蓬勃的多文體實驗,譜寫了一曲鄉土與民間的歸去來辭。“這是數十載鄉村現代化的複雜經驗舉重若輕,是關閉世界濾鏡、重新發現本土的文明卸妝術”。

從1995年定居北京算起,莫言已在京城生活20余年,但他始終自認不是一個北京人。談及故鄉和北京,莫言說,鄉村是根,北京是枝葉。北京的生活沒有直接進入我的小說,但是我在描寫故鄉的很多小說裡,也借用了北京、上海,甚至國外的城市素材。(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