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圳擬對中小學生科普實行學分製

龍華和平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上科學實踐課。

深圳作為一座創新型城市,深圳青少年的科技創新和動手實踐能力已經一次又一次在國內及國際賽事中得到了證明。而現在,深圳還將通過科普教育創新將這一基因深入血脈。

深圳將對科普立法,最新出爐的《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普及條例(草案)》擬對接受科普的中小學生實行學分製,要求小學階段應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周至少一個課時的科學實踐活動,科普教育累計分還可能加入中考成績。

科普立法初衷

培養科學精神、造就創新人才

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日前對《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普及條例(草案)》進行審議,《條例(草案)》在檔案中明確表示———教育部門應當把科普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設立科學教育實踐課,對接受科普的中小學生以及實施科普的研究生實行學分製,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具體辦法由教育部門會同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另行制定。

對於科普立法的初衷,市有關部門表示,深圳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和開放程度最高的現代化都市之一,各種科普場館建設和設施配備滯後,現有的科普場館的展品內容老舊且展示手段落後,難以引起觀眾的興趣,更難實現培養科學精神、造就創新人才、營造創新文化的目標。為此,深圳將通過科普立法。

科普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全社會的共識。青少年是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確定的四類重點人群之一,青少年科普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科技創新、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基礎工程,是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突破口。2018年,市教育局與市科協聯合開展深圳市中小學科普教育學分製課題研究,形成初步成果。

中考時計入

物理、生物(化學)科目原始成績

《條例(草案)》要求教育部門把科普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科學實踐活動,並對公立中小學校開設科學教育實踐課的課時與頻次作出了量化規定,將中小學校的科普教育納入剛性約束之中。具體包括:深圳公立中小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開展科普活動,每學年至少舉辦六次全校性的校外科普實踐活動;小學階段應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周至少一個課時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學階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踐和課題研究活動,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科學實踐活動;公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應面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每年開放時間不少於15天。

據悉,北京已於2016年開展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科普與中考掛鉤,並推出具體措施和辦法。因此,為了細化《科普法》第十四條關於把科普納入素質教育的規定,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深圳將借鑒總結北京的經驗,“對接受科普的中小學生實行學分製”。

《深圳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7-2020年》是《條例》列舉的參考檔案。其中列出評分參考———八年級學生每學期應參加5次活動,每次活動計1分;兩學年累計應參加20次活動,滿分為20分;學生參加活動累積分數,中考時計入物理、生物(化學)科目原始成績。

同時,研究生既是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參加者、踐行者。中國科學院已於2017年推出在研究生中實施科普活動學分製的舉措,因此,為充分激勵深圳研究生群體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發揮其科學知識功底豐富、創造力活躍和新時代話語體系通俗的優勢,借鑒總結中科院的經驗,《條例(草案)》還明確把“研究生開展科普活動計入學分”。

企業對科普基地捐贈

可扣除所得稅

科普教育這麽重要,孩子可以上哪兒接受科普教育呢?沒錯,就是科普基地了。總的來說,《條例(草案)》把科普基地分為五種:專業場館類,如科技館;公共場所類,如動物園、植物園;教育科研類,如天文台;生產設施類,如科技園區;資訊傳媒類,如科普網站。科普基地每年開放不得少於200天。

對於如何認定科普基地,《條例(草案)》指出,申請機構、場館需要滿足這些條件:有適合常年向公眾開放的一定的科普設施、器材和場所等,累計每年開放不能少於200天;對青少年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的時間不少於每年20天(含法定節假日)。

科普基地是科普事業的重要載體,是為公眾提供科普服務的重要平台。為了更好利用深圳的高新技術優勢資源,吸引更多企業參與科普工作,《條例(草案)》規定科普基地的門票收入可依法免征相應稅收。科普基地進口的自用科普影視作品可依法辦理減免稅手續。企業對科普基地的捐贈,可依法扣除所得稅。

我國現行的《科普法》側重於自然科學的普及,此次深圳市發布的《條例(草案)》則將社會科學的普及也提升至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後,深圳科普基地或將分為“自然科學普及基地”和“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由科協、社科聯分別負責培育、認定、管理和評估。

針對目前深圳專職科普人才存在數量不足、水準不高,科普人才選拔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條例(草案)》對科普工作人員給予雙重保障:一是對於專職的科普工作人員,明確分為初、中、高三級;二是對於兼職的科普工作人員,明確“其科普著作、論文、直接參與指導的科普競賽成績和開展科普工作的其他優秀成績,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而且,公務員也要進行科普教育培訓並進行考核。

鑒於深圳尚沒有獨立的科普獎項,為激勵感召廣大科普工作者,深圳擬設立科普工作獎。《條例(草案)》規定,“市人民政府設立科普工作獎,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且納入科學技術獎表彰範疇。”公立高校應當培育科普人才備份隊伍,研究生開展科普活動計入學分。公立高校和科研機構應當面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每年開放時間不少於15天。

家長反饋

支持:有助於開拓孩子的視野

擔心:會不會加大孩子的負擔

深圳爸媽看到這個消息後,喜憂參半。懷疑派表示:這會不會加大孩子的負擔啊?家長趙女士說,這也入學分,那也入學分,尤其是對於小升初的孩子,每天主科培優和各種興趣班就已經讓孩子連軸轉,讓家長疲於接送,一聽到科普也要計入學分,當真有點膽戰心驚。

既是小學語文老師,又身為家長的杜先生則擔心,小學階段即便在校內,各類社團已經搶佔了孩子們的校內時間,科普課程希望能尊重孩子們的成長規律,切實做到有趣有價值,而非走過場,讓孩子們能切實從中受益。“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有時間走進大自然,學科普知識嗎?”家長朱女士對此表示懷疑。她說,“只求孩子過得輕鬆一些,少知道一點知識沒關係,幸福就好。”

不過在家長彭女士看來,不能讓孩子隻學習課本知識,校外實踐課是非常好的開拓視野的課程形式。“我家孩子特別愛問冷門科學問題,我感覺自己有救星了。”她坦言,孩子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但是自己卻對此知之甚少,有時候帶孩子去植物園、自然博物館,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引導孩子進行深入學習,“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希望學校提供的科普課程能夠為孩子們開啟另一片天地。”

采寫:南都記者 朱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