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瑜:出口份額的提升是“永久”的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瑜、殷雯卿

  主要觀點

  疫情以來,我國出口與海外外需表現為不同步變化的兩張“皮”,即3月起外需大幅衰退,但出口卻呈現很強的韌性,這背後一大重要原因在於內外疫情時間點的錯位、以及我國疫情防控與復工速度領先帶來的我國出口佔全球份額提升,即我國對部分疫情嚴重經濟體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而隨著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應鏈逐步重啟,出口替代作用是否會減弱、進而導致出口韌性難以持續成為了市場新的關注點。因此本篇報告的目的在於拆分疫情以來我國出口商品類別中,哪些產品出口的替代作用可能是永久性的、哪些則是暫時性的,從而區分5月以來持續超預期的出口增速中有多少比重可持續增長、多少比重未來或將回落。

  一、疫情後出口發生了什麽變化

  疫情後我國出口佔全球的份額顯著提升,是出口超預期的主要動因。疫情以來,由於我國疫情控制速度全球領先,生產端最先得到修複,帶來2020年4月以來我國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份額顯著提升,由2019年均值13.3%提升至今年的16%-17%,體現了疫情期間我國對其他經濟體出口的替代作用。

  二、替代了誰的需求?——從區域和商品的角度

  (一)區域角度替代了誰?考慮數據可得性,以24個主要經濟體替代全球數據

  從全球總量看,我國主要替代了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份額。與2019年同期的出口份額相比,歐元區、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地區的出口份額在今年4月起出現顯著下降,或與疫情帶來的供給端衝擊有關。而相對來看亞洲多數新興經濟體由於對疫情控制相對較好,均呈現出口份額提升的情況。

  分區域來看,我國對美國、歐洲出口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對日韓歐美的出口替代;對東盟出口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對日本的出口替代;對日韓出口份額的提升則較為特殊,並不體現為商品的替代效應,而是來自於日韓自中東進口原油金額大幅下降帶來的貿易結構變化。

  (二)商品角度替代了誰?考慮數據可得性,主要分析我國對美、歐出口商品結構

  電子類產品:對越南、印度、韓國等經濟體均有替代,但電子類產品出口份額的變化或受疫情對供應鏈的衝擊影響不大,更多體現為電子類產品的貿易結構變化。運輸設備:對日本、歐洲、墨西哥等經濟體的替代明顯。防疫物資(塑料及橡膠製品、紡織品、醫療儀器)的需求受疫情影響大幅提升,我國出口對全球各地區均有替代,較為分散。賤金屬及製品、化工品:對日本、歐洲、印度等經濟體的替代明顯。家具與家電:對墨西哥、印度等經濟體的替代明顯。

  三、出口替代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

  首先,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看,我國出口紡織品、電腦、家具、電氣機械以及雜項製品(以居家日用品、辦公用品為主)等產品比較優勢全球領先,且出口份額較高,因此出口替代有望持續;而出口橡膠製品、化工品、醫療儀器、汽車等產品的出口比較優勢並不突出,因此更可能是暫時性出口替代。

  其次從疫情後海外各行業的情況來看:汽車製造業方面,疫情後我國汽車生產自4月起就顯著修複,而日德汽車生產在4-6月呈現大幅下滑,供給端受疫情的臨時衝擊顯著;化工品方面,全球大型化工品企業68%集中在歐美日,同樣受疫情對供給的衝擊顯著。而這些行業恰好是中國比較優勢並不突出的領域,因此近期呈現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暫時性的。

  四、有韌性的出口應該是多少?

  首先,估算防疫物資對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動率,5-7月合計約5.5%由於防疫物資需求會隨著疫情的控制逐步回落,因此這部分出口增長可持續性不強。

  其次,估算暫時性與永久性出口替代帶來的出口份額提升對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的拉動率,分別為2-4%4%左右。

  最後,可將2020年5-7月的出口同比增速(+1.6%)拆分為四部分,防疫物資拉動、暫時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外需和出口是兩張皮)、永久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外需和出口是兩張皮)、純外需變動帶來的拉動,拉動率分別為5.5%、3%、4%、-11%。其中,防疫物資和暫時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是未來出口增長中大概率將逐漸消退的,若5-7月的出口剔除這兩類因素後對應的同比增速為-7%(即褪去外衣後的真實出口增速為-7%左右);而永久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大概率可持續,純外需變動帶來的拉動也料將在未來隨著外需的逐步回升而改善。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再次爆發,全球經濟修複低於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疫情以來,我國出口與海外外需表現為不同步變化的兩張“皮”,即3月起外需大幅衰退,但出口卻呈現很強的韌性,這背後一大重要原因在於內外疫情時間點的錯位、以及我國疫情防控與復工速度領先帶來的我國出口佔全球份額提升,即我國對部分疫情嚴重經濟體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而隨著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應鏈逐步重啟,出口替代作用是否會減弱、進而導致出口韌性難以持續成為了市場新的關注點。因此本篇報告的目的在於拆分疫情以來我國出口商品類別中,哪些產品出口的替代作用可能是永久性的、哪些則是暫時性的,從而區分5月以來持續超預期的出口增速中有多少比重可持續增長、多少比重未來或將回落。

  

  疫情後出口發生了什麽變化

  疫情後我國出口佔全球的份額顯著提升。疫情以來,各經濟體不同程度陷入了經濟停擺的狀況,引發商品供給端受到衝擊,而我國因疫情控制速度全球領先,因此生產端也最先得到修複,帶來2020年4月以來我國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份額顯著提升,由2019年均值13.3%提升至今年的16%-17%,體現了疫情期間我國對其他經濟體出口的替代作用,並帶來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持續超預期。同時,從出口的行業結構來看,6月以來機電產品、紡織品、儀器設備等商品對出口同比增速的正向拉動顯著。

  

  替代了誰的需求?——從區域和商品的角度

  (一)區域角度替代了誰?

  從全球總量看,我國主要替代了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份額。與2019年同期的出口份額相比,以法國為代表的歐元區、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地區的出口份額在今年4月起出現顯著下降,或與疫情帶來的供給端衝擊有關。而相對來看亞洲多數新興經濟體由於對疫情控制相對較好,均呈現出口份額提升的情況。因此疫情以來,我國在出口替代上主要呈現出對歐美日發達經濟體的替代,而對越南、韓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替代效應並不顯著。

  分區域來看,我國4-7月對美、歐、日、韓及東盟(印尼、泰國)的出口份額均有提升[1],分別為21%(2019年均值18%)、10.2%(2019年均值7.3%)、28%(2019年均值23%)、25%(2019年均值21%)、32%(2019年均值23%)、28%(2019年均值21%)。而分區域來看,我國出口份額的提升也主要體現在對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替代。對美歐出口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對日韓歐美的出口替代,需要關注的是2019年我國對美出口份額顯著下行(或與中美貿易摩擦有關),2020年以來的份額提升基本填補了2019年損失的份額,但並未超出歷史高位,而2020年我國對歐盟的出口份額則創下歷史新高;對東盟出口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對日本的出口替代,對日韓出口份額的提升則較為特殊,主要來自於日韓自中東進口原油金額大幅下降帶來的貿易結構變化。

  (二)商品角度替代了誰?[2]

  通過區域視角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國對美歐以及東盟的出口份額提升較為顯著、且主要來自於對其他經濟體的出口替代而非貿易結構變化,但由於東盟缺失分商品類別的區域貿易數據,因此商品視角的出口替代分析我們主要使用美、歐商品分貿易數據進行分析。

  歐盟自華進口份額提升的商品以手機、汽車零組件、防疫物資等商品為主。2020年4-6月以來,歐盟自華進口份額提升的商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以手機為主)、運輸設備(以汽車零組件為主)、防疫物資(主要含紡織品、醫療儀器、塑料及橡膠製品)。而玩具、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電腦及電腦零組件等產品的出口份額反而下降。

  美國自華進口份額提升的商品以電腦、汽車零組件、家具、防疫物資等商品為主。2020年5-7月以來,美國自華進口份額提升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塑料及橡膠製品、紡織品、賤金屬及其製品、機電產品、運輸設備(以汽車零組件為主)、光學及醫療儀器、家具等;進一步細分來看,與歐盟不同的是,機電產品中份額明顯提升主要為電腦及電腦零組件,手機與集成電路的份額反而下降。

  詳細分商品類別來看,判斷存在出口替代的標準大致為:我國對美、歐出口商品a的份額提升,同時經濟體A對美、歐出口商品a的份額同步回落,則可能反映了疫情對供給端產生了一致性的衝擊,那麽可以認為我國出口商品a替代了經濟體A的份額;如果經濟體A對美出口商品a的份額回落,而對歐出口商品a的份額提升,則可能來自於貿易結構的調整,未必是因為我國的出口替代。

  1、電子類產品:手機、電腦、集成電路

  電子類產品中,我國對美歐出口集成電路的份額均未提升,對美出口電腦份額提升、出口手機份額下降,而對歐出口手機份額提升,出口電腦份額下降。從出口的區域替代來看,我國對美出口電腦份額提升的同時,墨西哥、菲律賓等經濟體對美出口電腦份額回落,而對歐出口電腦份額主要被越南、韓國等地區所擠佔;我國對歐出口手機份額提升的同時,越南、印度對歐出口手機份額回落,而對美出口手機份額主要被越南、泰國、印度等地區所擠佔。從出口份額的區域變化來看,越南、印度對歐盟出口手機的份額下降,但對歐盟出口電腦的份額提升、對美國出口手機的份額提升,根據出口替代的判斷標準,說明電子類產品出口份額的變化或受疫情對供應鏈的衝擊影響不大,更多體現為電子類產品的貿易結構變化。

  2、運輸設備:汽車零組件

  從出口的區域替代來看,對美出口汽車零組件份額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日本、德國、印度等經濟體,對歐盟出口汽車零組件份額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日本、印度等經濟體。對歐盟與美國出口汽車零組件的區域份額變動一致性較高,集中在日、歐等汽車製造大國,根據對出口替代的判斷標準,可以認為汽車零組件貿易份額的變動主要或與日、歐在疫情期間汽車工業生產受阻有關,我國呈現出口替代的作用。

  3、防疫物資類:塑料及橡膠製品、紡織品、醫療儀器

  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我國防疫物資的出口份額顯著提升。防疫物資主要包含在塑料及橡膠製品(醫用手套)、紡織品(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療儀器(體溫計、呼吸機)等產品類別中。從區域份額的變化來看,醫療儀器主要替代了歐日發達經濟體的份額,紡織品與塑料橡膠製品則主要替代了了東南亞與墨西哥、土耳其的份額,區域份額變動的一致性也較高,根據對出口替代的判斷標準,可以認為在防疫物資全球貿易中我國也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

  4、賤金屬及製品、化工品

  從出口的區域替代來看,化工品的區域份額變動一致性較高,主要集中在日本、歐洲、印度等經濟體,根據對出口替代的判斷標準,可以認為我國出口化工品份額的提升主要呈現為對日本、歐洲、印度等經濟體的替代。賤金屬製品出口中僅對美份額提升,對歐份額未提升,因此上述判斷標準不適用,不過鑒於份額下降的日本、印度、歐洲、俄羅斯均為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因此或與我國對此類經濟體的出口替代有關(與化工品的區域份額變動較為類似)。

  5、家具與家電

  從出口的區域替代來看,對美出口家具份額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印度等經濟體。疫情後美國新屋銷售與成屋銷售均迅速修複,帶來美國對家具、家電產品的消費需求提升,而中國(約43%)、墨西哥(約16%)、越南(約12%)、加拿大(約8%)為美國家具的主要進口地區,佔比總和達到約80%。由於我國在家具出口中僅對美份額提升,對歐份額未提升,因此上述判斷標準不適用。但考慮到美國家具製品的進口集中度高,同時墨西哥、印度均為疫情嚴重的地區,因此也可以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家具份額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印度等經濟體的出口份額。

  

  出口替代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

  首先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看,今年以來出口份額提升的產品,如果同時滿足出口份額的絕對值較高,同時在國際貿易中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則我們可以認為該類產品在疫情後會出現永久性的出口替代,反之若比較優勢較弱,則隨著海外經濟體逐步復工,供應端恢復,出口份額將重新回落。利用OECD的數據我們能夠計算我國出口各類商品的比較優勢(詳細計算方式可見《【華創宏觀】從全球價值鏈角度看中國製造——全球價值鏈研究系列一》),比較優勢排名越靠前說明該類商品出口競爭力越強。可以看到:

  對美國出口方面,紡織品、電腦(辦公機和自動數據處理機)、家具以及雜項製品(以居家日用品、辦公用品為主)的出口份額與出口競爭力均較高;機電產品中電氣機械、專用機械,有色金屬等賤金屬製品的出口份額較高,比較優勢較2009年也至少提升4名,競爭力有明顯提高;而橡膠製品、化工品、醫療儀器、汽車等產品的出口比較優勢並不突出,此類產品近期呈現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暫時性的。

  對歐盟出口方面,紡織品、手機(電信和錄音設備)、機電產品中電氣機械以及雜項製品(以居家日用品、辦公用品為主)的出口份額與出口競爭力均較高;機電產品高職用機械、其他工業機械的出口份額較高,比較優勢較2009年也至少提升4名,競爭力有明顯提高;而橡膠製品、化工品、醫療儀器、汽車、藝術品、珠寶等產品的比較優勢並不突出,此類產品近期呈現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暫時性的。

  其次從疫情後海外各行業的情況來看:汽車製造業方面,疫情後我國汽車生產業修複較早,在2-3月乘用車產品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後,5月重新回到正增長,而同時4-6月日本、德國的乘用車產量大幅回落,日本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鈴木、斯巴魯、三菱和大發等8家車企停產,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戴姆勒、寶馬也宣布停產,因疫情原因海外汽車供給端產能受到嚴重衝擊,帶來國內汽車出口份額的提升。

  化工業方面,全球大型化工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與日本,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C&EN)發布的全球化工企業50強中,歐洲、美國、日本企業佔比分別達到34%、18%、16%。由於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同時歐美日又是此輪疫情中較為嚴重的地區,因此或對全球化工品的供給帶來衝擊,而帶來中國的化工品出口份額相應提升。

  因此綜合來看,疫情後我國機電類產品、家具、雜項製品、賤金屬及其製品的出口份額或有望得到永久性的提升;而橡膠製品、化工品、醫療儀器、汽車等產品大概率是暫時性的出口替代。另外,紡織品今年的出口份額雖有大幅提升,但主要受到疫情原因帶來口罩出口的大幅增長,因此此類產品的出口份額提升大概率也將是暫時性的。

  

  有韌性的出口應該是多少?

  首先,估算防疫物資對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動率,5-7月合計約5.5%由於防疫物資的需求會隨著疫情的控制逐步回落,因此這部分的出口增長可持續性不強。海關總署並未直接公布防疫物資的出口金額,因此我們以口罩(HS6307)、醫用防護服、手套、鞋套(HS6210,3926,4015,4016)、測溫儀(HS9025)、呼吸機(HS9019)、監護儀(HS9018)等產品可估算防疫物資的出口額,可以看到5-7月以來防疫物資對國內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的同比拉動率達到5.5%。

  其次,估算暫時性出口替代的商品對口總額同比增速的拉動率,此類商品出口份額的提升對出口總額的同比拉動率約2-4個百分點。暫時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第6類)、塑料及橡膠製品(第7類)、運輸設備(第17類)、光學、醫療等儀器(第18類)。由於缺失全球分商品的出口份額數據,因此我們仍以美、歐自華的進口份額數據來進行估算。假設2020年美、歐自華進口的份額與2019年同期持平,即可拆分出在份額不變的情況下僅依靠外需變動對美、歐自華進口(即國內出口)增長帶來的拉動率,以及由於份額變化對美、歐自華進口(即國內出口)增長帶來的拉動率。可以看到,對美國而言,上述四類產品的份額提升帶來對美出口提升約4個百分點;對歐盟而言,上述四類產品的份額提升帶來對歐出口提升約2.6個百分點,因此以美歐作為代表進行估算,5-7月以來暫時性出口替代商品的份額提升對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帶來約2-4個百分點的同比拉動率。

  另外,採用同樣的方法可以估算出永久性出口替代的商品對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的拉動率約4個百分點。

  最後,可將2020年5-7月的出口同比增速(+1.6%)拆分為四部分,防疫物資拉動、暫時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外需和出口是兩張皮)、永久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外需和出口是兩張皮)、純外需變動帶來的拉動,拉動率分別為5.5%、3%、4%、-11%。其中,防疫物資和暫時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是未來出口增長中大概率將逐漸消退的,若5-7月的出口剔除這兩類因素後對應的同比增速為-7%(即褪去外衣後的真實出口增速為-7%左右);而永久性出口份額提升帶來的拉動大概率可持續,純外需變動帶來的拉動也將隨著外需的逐步回升而改善。

  [1]考慮到各經濟體分商品類別的出口數據可得性較差,因為我們同樣採用替代方法,即經濟體A對美歐出口商品a的出口份額=美歐自經濟體A進口商品a的進口份額。

  [2]理論上A對B的出口份額=A對B的出口總額/全球對B的出口總額,但由於缺失全球對B的出口數據,因此該計算方法不可行,我們採用替代方法,即A對B的出口份額=B對A的進口份額=B對A的進口總額/B自全球的進口總額,圖表4-9中各經濟體的進口區域結構均採用該公式計算。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