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豬肉價格還要漲多久?什麽時候才會降價?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

二師兄最近又飄了。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的監測數據顯示,從5月底到7月底,全國豬肉平均價格已經從45.98元/公斤連續漲至55.50元/公斤。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表明,7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高達85.7%,環比價格則實現兩連漲,漲幅達到10.3%。

不少市民表示,“以前買3斤豬肉的錢,現在只能買2斤多點,30多塊錢一斤的價格都見怪不怪了。”

事實上,自2019年春節過後,關於豬肉價格一路飆升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雖然今年上半年豬肉的確是降價了,但最近卻再度反彈,這究竟是怎回事?

我們不妨做個簡單分析。

1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商品價格波動的直接原因在於市場供需變化,當供不應求之時,商品會漲價。而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同樣可以從供需兩端尋找答案。

供給端的原因,自然在於豬肉產量的下滑。

從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到,豬肉價格與豬肉產量呈現明顯的反向關係,即豬肉產量下滑的同時價格上漲。自2019年年初至今,豬肉產量和生豬出欄數量的同比增速一直為負,與之相應的是豬肉價格的一躍而起與居高不下。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和近期的兩輪漲價並非同樣的邏輯,前者的主要原因在於非洲豬瘟的衝擊。

自從2018年8月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以來,全國累計有28個省份先後發生100多起非洲豬瘟疫情,捕殺了大量生豬;而豬瘟疫情持續發酵,又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母豬和生豬的補欄預期,加速生豬養殖行業的產能下滑。根據慧通數據研究部的測算,非洲豬瘟使得2019年全國生豬養殖能力下滑了15%~20%。

到了2020年,隨著非洲豬瘟影響的逐漸減弱,豬肉市場供需的緊張之勢有所緩和,價格也隨之出現階段性回落。然而進入6月份,全國很多地區強降雨氣象頻頻光顧,不少地方甚至受洪澇災害侵襲,導致豬肉產量再度受到影響。有數據顯示,今年洪災比較嚴重的8個省份都是養豬大省,豬肉產量佔全國的43%,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全國豬肉生產基地的“半壁江山”都受氣象所累,從而導致供給的短缺與價格的上漲。

至於需求端,直接原因在於豬肉消費量的上升。具體而言,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各行各業都在穩步推進復工複產,疫情期間大受打擊的餐飲行業已經在持續復甦,國人此前被壓抑的需求進一步釋放,豬肉消費量不斷攀升,漲價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除了供需之外,養豬成本的上升也是抬高豬肉價格的關鍵因素。

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至今,生豬飼料和育肥豬配合飼料大體經歷了兩輪比較明顯的漲價,近幾個月的價格亦是明顯走高,二者分別從年初的2.48元/公斤和2.64元/公斤,升至8月上旬的2.79元/公斤和2.91元/公斤——這還沒有包括場地設備維護、物流運輸、水電、醫藥等其他方面的費用上漲,如果按照總成本衡量,仔豬的出欄總成本已從2019年6月底的422元/頭,激增至2020年8月上旬的2071元/頭。如此一來,豬肉價格很難停留在低位。

2

那麽,豬肉價格還要“飛”多久呢?

市場普遍認為,短期內豬肉價格很難出現明顯回落,不過從生豬的生長周期來看,三季度之後,隨著全國生豬及繁育母豬數量的持續恢復,生豬的供給將會增加,同時疊加南方降雨氣象的緩解,局部豬價有望得到回調。

事實上,自2019年非洲豬瘟影響開始,我國生豬的存欄量就一直處於負增長態勢,這也給豬肉市場的供給造成了嚴重的製約。不過進入2020年之後,生豬存欄量已明顯恢復,雖然同比增速仍為負,但卻有了大幅度收窄,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27.5%轉變為2020年第二季度的-2.2%。

另外,從養豬利潤走勢上看,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度走高,近期亦是從5月下旬的1506.8元/頭回升至8月上旬的2634.6元/頭,而利潤的顯著增加又會加快養殖戶的補欄節奏,進而給未來生豬存欄量和產能的持續增加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礎上,豬肉市場的供需緊張之勢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利好後期豬肉價格的回落,以及下半年CPI整體運行的穩定。

3

然而,相比於單純的豬肉價格漲跌,還有更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

拉長時間軸可以發現,近些年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已是司空見慣,“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戲碼更是屢屢上演,這也形成了人們所熟知的“豬周期”。誠然,“豬周期”的形成與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息息相關,可是問題的根源依然在於生豬產業鏈抵禦市場波動與風險的能力較差,導致豬肉市場無法長期平穩運行與健康發展。

而首要的症結,便是養殖戶在生豬產業鏈上處於弱勢地位。

我們知道,養豬是一門技術活,絕不是把豬喂飽了殺掉吃肉那麽簡單。整個過程錯綜複雜,涉及到飼料、餵養、繁殖、流通、屠宰、加工等諸多環節,它們環環相扣,共同組成了所謂的生豬產業鏈。

這當中,生豬飼養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直接決定著豬飼料和屠宰加工的市場容量與結構,可是這一核心環節卻沒有享受到“核心”的待遇,只因相比於屠宰、深加工以及流通零售等其他環節,生豬養殖戶明顯處於弱勢地位,這使得他們常常不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進而引發一系列麻煩:

一方面,在市場的波動下,養殖戶(尤其是普通農戶)的效益及利潤難以得到穩定保障。伴隨著各種飼養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貸款難度與規模養殖用地難度的居高不下,長此以往,勢必會挫傷農戶養殖的積極性,選擇在市場蕭條期紛紛放棄養豬,嚴重影響到生豬存欄數量與豬肉市場供給規模。

另一方面,各環節議價能力的不對等,間接導致了生豬產業鏈節點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於生豬收購商的覆蓋範圍極為廣泛,故而對市場供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要遠勝於普通養豬農戶,這會讓農戶們在交易時處於完全的被動地位,養殖戶常常無法第一時間獲悉市場真實需求,也就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生產;更有甚者,一旦風險來襲,飼料企業和屠宰加工流通企業甚至可以聯手壓低收購價格或“成本轉移”和“順勢加價”,將市場風險轉嫁到養殖戶身上來。

當“小生產”面對“大市場”時,極容易因決策失誤而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再加之生豬產業化程度低、從眾心理強,常常會出現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造成生豬供給規模以及豬肉市場價格的大幅震蕩。

而這,才是豬肉價格持續瘋漲的根本原因。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勢必會影響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長遠來看,想要真正實現豬肉市場的平穩運行,我們理應要從根本入手,切實解決生豬產業鏈上存在的種種問題,著力推動整個產業的做大做強。

唯有如此,才不會讓豬肉成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