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00億美金估值上市?Uber可能並不值這個價錢

Uber值不值1200億美金,答案還是要市場給。

文 | 楊林 張嫣 高小倩

上方音頻,收聽此條語音新聞。

Uber正在加速IPO進程,而其估值也在跟著飆升。

日前,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全球最大計程車應用Uber可能明年初首次公開募股(IPO),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華爾街投行對它的估值預期高達1200億美元。隨後,《金融時報》也指出,Uber將在未來六個月IPO,上述所提及的兩家投行是主承銷商,而對它的目標估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Uber正在從負面不斷的泥潭中努力爬上岸,新上任的CEO Dara Khosrowshahi招來了空缺3年的CFO,並明確了上市和盈利時間表——明年下半年IPO、三年內實現盈利。從如今密集的報導來看,Uber的上市計劃有所提速,而超千億美元的IPO估值體量,也足以創造資本圈神話。

要知道,去年12月底,軟銀、騰訊等財團收購Uber部分股權時,後者的估值只剩480億美元;上個月,Uber從豐田籌得5億美元,當時的估值為760億美元;而上市之時,這一數字可能提升至1000億美元,甚至是1200億美元。

在出行領域,估值最高的獨角獸,當屬Google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1750億美元。而在同類的計程車公司中,與Uber互相持股的滴滴估值有550億美元,Uber在美國的競爭對手Lyft估值為151億美元。

不過,1200億美元的估值是兩個月前Uber融資中估值的兩倍,這也意味著Uber目前的估值超過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市值。

對於這麽高的估值,外界充滿著好奇。如果拆解的話,主營的網約車業務,以及延展出來的無人駕駛、滑板車、共享單車、外賣、直升機等業務,都在不斷講著新故事。但真正走進資本市場時,Uber超千億的估值是否能經得起推敲,是否會面臨小米式的腰斬,以及是否能如期扭虧為盈?

還值得思考的是,Uber等網約車公司狂攬巨額資金並登陸資本市場後,接下來等待它們的挑戰又是什麽?

1200億美金估值可能是怎麽算出來的?

雖然還沒有看到Uber具體的招股書,不過有網約車領域分析人士認為,Uber在過去幾年投資並購或者在內部佔股的一些出行領域大公司,顯然在1200億美金的估值中貢獻了不少“力量”。與Uber相互持股、互為股東的滴滴已經有近600億美金的估值;被Uber持有27.5%股份的東南亞計程車平台Grab目前的估值也超過了100億美金;另外,還有接受了Uber投資的美國共享單車平台Lime、Jump Bikes,也都估值不菲。

雖然從2016年開始,Uber已經先後從中國大陸、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市場退出,但是在當地主要的出行平台依舊擁有或多或少的股份,所以這些國家依舊可以劃分到Uber的生意大盤中。

過去的兩年,Uber的營收做的還不錯。就在今年9月,滴滴承認上半年共虧損40億人民幣的時候,Uber反而傳來好消息。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2018一季度Uber實現了24.56億美元的盈利。儘管二季度又虧了8.91億美元,但綜合下來Uber在2018年上半年共盈利了15.65億美元。

這可能是因為,和滴滴相對單純的商業模式不同,Uber在出行領域一直處於多元化擴張,無論是老業務還是創新型業務,一直主打的模式在於,要有極高的想象太空。作為全球覆蓋最廣的網約車公司,Uber切入的一直都是高頻、剛需、能夠快速起量的生意,GMV極高。

Uber在今年7月曾宣布,至今年6月底,司機已完成100億次行程。36氪了解到,Uber在全球範圍內的單量未必有滴滴高,但是其優勢在於有著較高的客單價。一名Uber前員工稱,公司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平均客單價一直都在20到30美元之間,而滴滴在中國的均單價則是這個區間值的人民幣,換算後會發現這中間就有了明顯的的差距。

Uber另一個主營業務外賣(Uber Eats)也是相對比較高頻的生意,去年年底,Uber Eats駐倫敦總經理杜桑-瓦坦尼曾透露,Uber Eats在歐洲19個城市的規模已經超過了Uber計程車業務的規模,這項業務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食品外賣服務之一。而上述Uber前員工稱,Uber Eats每天在全球已經有上千萬的單量,並且同樣有著較高的客單價,在去年,外賣服務營收超過了30億美金。

另外,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網約車+外賣業務,近年來在墨西哥等拉美地區以及印度等人口密集的國家增速很快,而且在當地沒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Uber也在不斷尋找業務增長點,並借此提高估值。目前Uber大的創新型業務包括自動駕駛、共享單車、滑板車以及直升飛機,“新業務也都還比較有想象力,而且Uber在出行領域的技術能力和經驗,在全球範圍內都首屈一指,這些都很值錢”。

換句話說,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科技公司,在過去的幾年中把全球出行行業極大衝擊了一把,“可能也就只有摩托羅拉、微軟和蘋果這樣的老牌矽谷企業曾對一個領域達到過如此大的衝擊力”,上述前員工稱,“所以Uber有著比較高的估值並不意外”。

但是它到底值這麽多錢嗎?

但是,即便Uber毫無疑問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它真的值這個價錢嗎?

照比上個月760億美金的估值,Uber這次的1200億美金確實有一個跨越式的漲幅。這也引來了專業人士質疑,一家美元基金分析師表示疑惑,“照理來說不應該,這種融資這麽密集的公司估值是比較連續的。這個跨度太大了。”

“其實一般公司會給業績指引,投行再了解也沒有公司自己了解未來的業績動向的。高盛的業務能力非常強,只要路演的時候能給機構賣出去這個價錢,就可以這個價格IPO,不過投資機構也不傻,他們應該會給出一個他們覺得合理的區間吧。”上述美元基金分析師稱。

事實上,1200億美金的估值,確實存在投資人在刻意推高的可能。根據鯨準等第三方數據顯示,從成立至今,Uber及其海外業務已經完成超過15次共計100億美金以上的融資,機構股東高達數十位。各個股東之間利益捆綁嚴重,如果不把估值抬高,可能就意味著沒有收益。

但是,最近一年多來,Uber的發展進程並不“消停”,負面消息不斷,官司纏身、創始人離開,在海外很多地區的業務也在被競爭對手不斷蠶食。

Uber仍處在巨額虧損中,第二季度虧損達到6.59億美元。另外,在美國市場,Uber還有Lyft競爭,10月17日,據《金融時報》報導,Lyft打算最早在明年3、4月進行IPO。另據《華爾街日報》消息,Lyft的最新估值為151億美元。

造成兩家公司估值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Uber的業務更多,觸手更長。但是Uber的非主營性業務大多還處於起步階段,能否支撐起這麽高的估值,其實還有待觀察。

例如無人駕駛業務,多位分析人士告訴36氪,之所以給出1200億美金的估值,一部分也是在賭Uber的無人駕駛能做出實質性進展。不過,本寄於厚望的自動駕駛,則成為了Uber未來發展裡最不確定的因素。技術不過硬、事故發生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以及過往的持續“燒錢”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Uber。

此前Uber已經關閉了亞利桑那州等多地的無人車測試項目,300多名測試車輛的司機全部被解雇。此後,Uber再度宣布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全力開發自動駕駛轎車。在8月,負責無人車人工智能的高管甚至已經離職並投奔競爭對手Lyft。

對於Uber“技術不過關”的資訊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層出不窮。2017年時,Uber增加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裡程,但是“每兩次人工乾預之間行駛的平均裡程數”這一指標並未改善。

“人工乾預”指的是車內司機必須手動接管駕駛的情況,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這一是衡量實際運行性能的重要指標。根據Uber的內部檔案,從3月1日到3月8日,總共有43輛路測汽車,然而幾乎每行駛0.8英裡,就需要輔助司機接手一次。即使是與谷歌旗下的Waymo在技術積累上有一段距離的百度,在自動駕駛測試的表現也優於Uber。

更重要的是Uber自動駕駛項目的燒錢。據 The Information 於今年7月的報導,在過去的 18 個月裡,Uber 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每季度虧損 1.25-2 億美金,約佔當季度總虧損的 15%-30%。此外,有知情人士稱,Uber 每天在硬體方面燒掉的成本就高達 100 萬-200 萬美元的現金,這些花費主要用在高昂的自動駕駛測試的汽車和傳感器上。

包括硬體、人力、計算、數據存儲成本在內,過去3年,Uber 在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上已經投入了至少 20 億美金。但與其他諸多明星自動駕駛項目一樣,Uber也還沒有找到技術變現的路徑。

另外,包括直升機和滑板車等創新型業務如果想在短時間內落地,也需要極大的資金支持,乃至政策允許,這些都成為Uber能否支撐起如此大估值的風險因素。

還有哪些風險會讓它“掉價”?

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在全球範圍內,網約車公司已經成為近幾年獲得融資最多的領域之一,其中的主要公司在加碼幾輪融資後,不約而同地會迎來上市潮。不止是Uber,它的競爭對手Lyft、Go-Jek等都在近期將IPO計劃提上日程,而它在中國的老對頭滴滴,也早就在探索上市的可能性。

Uber創始人TK(Travis Kalanick)曾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說過,公司並不急著上市,因為最近幾年絕非Uber上市的最好時機。那麽Uber之所以提前上市,其中一個原因業務是擔憂再晚一點,市場會冷卻,甚至撐不起比較高的估值,某種程度上說,這意味著Uber對自己的業務體量並沒有那麽大的自信。

而且,如果在競爭對手上市之前急著IPO,也有可能面臨被做空的風險。此前,就有國內網約車分析人士稱,滴滴如果選擇美股上市,有很大幾率是在Uber之後,為了避免被做空的可能性,“不過軟銀同時是滴滴和Uber的主要股東,就看孫正義能不能允許自己投資的公司這麽做了”。

一位來自出行領域基金的分析師向36氪表示擔憂,認為Uber1200億美金的估值有被腰斬的可能。“Uber、滴滴的估值有虛高的成分,前者做自動駕駛、直升機、外賣等業務,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舊還是在講故事。”

上述分析師還認為,Uber的創始人TK是一個trouble maker (麻煩製造者),曾經給這家公司在出行市場上帶來了不小的風險,一些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所以二級市場未必會為這麽高的估值“買單”。

另外,IPO掩蓋不了Uber巨額虧損的現實,所以可預見的是上市之後,這家公司會加緊變現的步伐。而這個過程中會帶來什麽具體的改變,例如長久無法盈利的業務是否會收縮,創新業務以及海外市場的擴張,依舊還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所以,Uber能否如願以1200億美金估值成功上市,可能並不取決於承銷商,也並非幾家投行能夠決定,最終還是取決於市場。而種種現實都暗示著,Uber得償所願的路線,並沒有那麽好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