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缺話題的家庭劇,都藏著“中國式家庭”的影子

作者:檸檬君

有關親子關係、教育問題、家庭矛盾的作品向來不缺關注度。年初熱播的《都挺好》成話題收割機,《帶著爸爸去留學》引發了觀眾對留學生群體的關注,《少年派》以教育為一面多棱鏡,反映了諸如教育觀念的差異、代際之間的衝突等社會議題。

即將開播的《小歡喜》又將鏡頭聚焦於即將高考的三個家庭,並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

探討中國式親子關係

《小歡喜》聚焦高考話題,將中產焦慮與親子關係呈現出來,反應中國家庭在孩子成長各個階段的不同狀態。

劇中涉及到了幾對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黃磊飾演的方圓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秉持“一考定終生”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孩子考個好學校不斷折騰努力。

而海清飾演的童文潔,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守護孩子,而這種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高壓環境,反而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另外,還有季洋洋、喬英子的父母,同樣將所有精力集中在即將高考的孩子身上。報著“一考定終生”的想法,三個家庭也陷入了無比焦灼的備戰狀態。

隨著高考的腳步一天天逼近,親子關係、夫妻矛盾等家庭問題逐漸凸顯。“全包圍”式的關懷讓孩子透不過氣來,父母沉甸甸的期待和愛背後,孩子同樣要承擔沉甸甸的壓力,不知不覺間問題和矛盾也在漸漸發酵。

作為《小歡喜》的姊妹篇,早前播出的《小別離》同樣聚焦於教育問題,不過《小別離》圍繞的是中學生出國留學的問題,真實呈現三個家庭面對孩子升學、留學、青春期問題時的不同狀態。

與原生家庭和解, 完成自我修複

事實上,有關親子及教育問題的影視劇向來不缺乏話題度。

早前孫紅雷、曾舜曦主演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就是在留學這一背景下,探討青春期教育的問題,“以留學作為載體,完成對青春期教育的探討。”

該劇在創作之初便選擇了問題家庭、問題少年,並將其集中呈現。為了讓這些問題家庭之間的交集顯得更合理,將故事背景定在了海外。在國外不同境遇的人聚到一起,不僅情感上有共鳴,也增加了戲劇性。

劇中黃小棟、武丹丹、陳凱文、朱露莎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問題,而每個問題少年的背後,是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如何讓這些“問題少年”成長,怎麽讓這些“問題家庭”通過反思,修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劇繞不開的話題,也是《帶著爸爸去留學》要探討的終極話題。 去年年底熱播的《幸福一家人》則將鏡頭聚焦於已經成年的子女與父母的相處上。李立群飾演的房爸爸對三個孩子的各種要求有求必應,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

這種看起來無微不至的關懷,其實是剝奪了子女對人生的正常體驗,甚至影響到了子女的性格形成。所以後來房爸爸才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頂著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把子女告上法庭,通過這種破釜沉舟的方式教育子女。 今年的話題劇《都挺好》中母親強勢、父親失位、不平等教育理念,嚴重影響了蘇家三兄妹的身心健康。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都挺好》通過蘇家三兄妹的故事,真實反映了將中國社會常見的一種家庭形態。

同樣由李雪健、黃磊主演的家庭劇《嘿,老頭》也聚焦於親子關係,一個離家多年、玩世不恭的兒子,一個孤獨無依、患上老年癡呆的父親。他們也經歷了敵視到接納的過程。 如今,多元文化的衝擊,信息時代的到來,獨生子女的增多都使得親子關係面臨更多的挑戰。而父母的任務不僅是撫養孩子長大,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成為社會人,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學會表達愛和承擔責任。 事實上,大部分家庭並不懂得如何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子女,或教育觀念相對落後,使得家庭教育陷入誤區。使得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存在各種矛盾。而電視劇中的家庭矛盾和教育問題正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為思考親子關係、解決親子關係的困惑提供了新的視角。

創作:扎根現實、 貼地而行

基於現實生活的創作是家庭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基礎。 前不久熱播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就是導演姚曉峰有感而發的創作,姚曉峰本身有過“帶著孩子去留學”的經歷,在此期間他的所見所聞及對留學問題的關注,為創作《帶著爸爸去留學》提供了契機。 《小別離》的編劇何晴也表示,《小別離》中涉及到的“低齡留學熱”、“拚爹” 、“應試教育”,這些話題就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因為教育問題其實都是家庭內部最核心的價值觀的體現,不容他人置評。而創作者做的就是盡量真實地、比較全面地展現。

《歸去來》編劇任寶茹對此頗有感觸,她認為電視劇要有現實質感,就要寫現實環境中的人。不管寫哪種類型的角色,都要寫得像生活中的人。“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就是最有普遍性的,普遍性一部分可以由常識架構,常識達不到的部分就需要搜集資料和採訪。” 而要避免家庭劇成為“懸浮劇”,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前期的調查與積累。

例如同樣講家庭和教育問題的《陪讀媽媽》在創作初期曾特地趕赴中國陪讀媽媽最多的城市——溫哥華取材。在前後三次尋訪過程中,主創團隊住在陪讀媽媽的家中,通過聊天方式來進行取材,共採訪了陪讀媽媽60多人,小孩80多人。真實的陪讀案例,為後續的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對於細節的刻畫是家庭劇中最為關鍵的一步,讓觀眾從這類作品中看到生活化的一面。

有評論稱“如果話題宛若一部電視劇的心髒,人物構架與矛盾是一部電視劇的骨架與筋脈的話,細節則是一部劇的血肉”。 諸如《老男孩》中對父子關係刻畫是全劇濃墨重彩的一筆。吳爭和蕭晗的父子關係從最初排斥,到後期慢慢接納,離不開對兩人日常相處細節的描寫……基於生活的創作,真實反映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又能在某種程度上給人啟迪,正是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關鍵。

就像黃瀾說的,“電視劇創作初衷是源於父母或子女對自己的反思,尤其是在教育上,中國的“虎媽”們都是心安理得的,但看到美國虎媽引發的中西方教育衝撞才疑惑。”

所以親子類電視劇,不是教科書、不是指路標,而是一次家長與孩子的成長旅程。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