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彬:2月LPR報價為何繼續“按兵不動”?

  意見領袖 | 溫彬、張麗雲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與上月相比均保持不變。

  2月LPR報價維持不變,自去年8月實現非對稱下調以來繼續“按兵不動”,主要與MLF等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市場利率快速上行使得銀行負債成本抬升、資負兩端疊加作用下淨息差進一步承壓等因素有關,LPR報價沒有相應下調基礎和空間。

  一、多因素考量下,2月降息預期落空,LPR報價基礎未發生變化

  2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報價繼續“按兵不動”,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當月MLF利率持平,使得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未發生變化。

  2019年LPR改革後,MLF利率成為LPR報價的錨定利率,即LPR報價=MLF利率+加點。央行政策利率變動對LPR變動會產生直接有效的影響;同時,在MLF等政策利率之外,也會綜合考慮銀行成本端和貸款需求端對加點幅度的影響。

  2月15日,央行開展了4990億元MLF操作(同期有3000億元MLF到期),中標利率維持2.75%,MLF操作實現“加量平價”續作,使得2月LPR調降的空間大幅縮減。

  而2月MLF利率維持不變,降息預期落空,或源於以下多方面因素:

  一是國內寬信用加快推進、基本面企穩向好,經濟進入復甦期,短期內降息的必要性不高。

  去年末以來,各項重要會議對於穩增長和穩信貸表態積極,2023年初即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要求“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在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前置、穩信貸政策工具驅動、國股大行“頭雁作用”拉動以及市場化融資需求復甦步伐加快等多因素作用下,1月信貸數據迎來“好采頭”(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兆元,在去年高基數下,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中長期貸款新增3.5兆元,實現1.4兆元的同比多增),寬信用加快推進,降息的緊迫性下降。

  資料來源:央行、Wind

  同時,雖然當前處於宏觀數據的真空期,但公布的PMI和微觀高頻數據大多顯示疫情衝擊消退後基本面修複成色較好。從PMI看,1月官方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1%、54.4%和52.9%,均升至擴張區間。從房地產看,供需兩端均在緩慢恢復,房地產修複預期轉好。節後30大中城市建案銷售面積有所回升;住宅價格環比轉升,1月70大中城市中有36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為2021年9月以來上漲數量最多的月份,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也在逐步上升;節後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小幅回升,伴隨近期開工復工率明顯提速,也有助於房地產供給端修複。此外,節後居民生活半徑與出行消費活動繼續改善,鋼鐵、汽車等高耗能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率先復工等,都呈現出復甦早期的點狀特徵。

  作為貨幣政策放寬、逆周期調控加力的重要政策信號,降準降息一般在應對重大衝擊、托底經濟運行的時點推出,如去年的幾次落地均為應對疫情高峰衝擊、穩定市場運行和提振信心。因此,在當前經濟進入回升階段,1月信貸好采頭也顯示企業融資意願增強的情況下,MLF降息的必要性不強。

  二是海外加息周期尚未結束,“內外均衡”考量下,降息時機未到。

  2月初,美聯儲再加息25個基點至4.5%-4.75%,加息步伐有所放緩。但之後公布的美國經濟和通脹數據均有韌性,使得加息預期再次調整,加息周期或延長、加息終值提高。美國1月CPI、核心CPI分別同比上漲6.4%、5.6%,高位繼續回落,但均超出預期,核心服務漲幅加大導致CPI下行斜率放緩。此外,美國1月新增非農就業51.7萬人,打破連續3個月下行趨勢,創半年來新高;失業率進一步下行至3.4%的50年新低。

  通脹下行速度放緩和就業數據強勁下,美聯儲繼續加息對抗通脹的概率大幅提升。3月、5月各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升至87.8%和71.5%,6月繼續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接近50%,加息終點可能會由5.25%上調至5.5%,年內不會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此外,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高通脹仍然造成巨大影響,計劃3月再次加息50個基點。

  在當前發達經濟體加息路徑延續、加息預期仍高下,若我國繼續降息,中美貨幣政策的背離度將進一步加大,不利於穩匯率,也會對跨境資本流動和金融市場運行造成擾動。

  三是當前貸款利率仍延續下行,若繼續降息,會刺激通脹、催生資金空轉和套利行為。

  當前,在一攬子穩經濟、穩信貸等政策下,市場融資的難度已大幅降低,新發放貸款利率降至歷史低位,降準降息的空間亦大幅縮窄。下一階段,經濟修複的可持續性將在於提振市場信心、穩定預期,而不是一味通過降息進行刺激。

  去年1月和8月,央行兩次下調1年期MLF、7天逆回購等主要政策利率,二者均累計降低20bp至2.75%和2.0%。在政策利率下行和刺激信貸需求下,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調15bp和35bp,調降幅度大幅增加。與此相對應,各項新發放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且降幅大於LPR降幅。

  2023年以來,為加大信貸投放,爭取更多資源,銀行繼續通過降價促對公投放;同時,為行銷消費貸和經營貸,貸款利率也較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預計一季度整體信貸利率延續下行態勢,對於優質企業而言,獲得的貸款利率將會在LPR基礎上再大幅減點。因此,若繼續降息,將使得銀行息差繼續承壓,並容易衍生資金空轉和套利行為。

  四是“定向降息”或成為政策的重要導向,在降成本的同時兼顧調結構,以實現差異化精準支持。

  MLF和LPR降息是普遍性的,在刺激需求的同時也容易滋生套利空間,造成局部過熱現象。因此,從已頒布的一系列政策看,針對部分行業的定向降息或是政策的一個重要導向。

  如近年來央行頒布多項結構性政策工具,以1.75%的再貸款利率,降低商業銀行邊際負債成本,引導貸款利率下行,並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

  2023年初,央行、銀保監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運行樓市偏冷的城市可以突破房貸利率下限(4.1%),各地銀行紛紛下調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降至3.7%,而一線城市普遍高於5年期以上LPR(4.3%),這樣可以增加樓市調控的精準度,避免各地出現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

  二、年初以來市場利率快速上行,銀行負債端承壓,LPR加點下調受限

  去年支撐銀行負債端成本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同業存單等市場化主動負債成本延續低位,長期低於政策利率水準。去年8月,1Y同業存單利率一度下行到1.90%的低位,MLF-NCD利差曾高達90bp左右,對改善銀行同業負債成本十分有利。

  但2023年以來,資金面易緊難松,導致銀行市場化負債成本抬升,限制了LPR加點下調的空間。

  一方面,春節後流動性不確定因素較多,資金利率出現快速上行。

  受信貸加力投放消耗流動性、信貸派生和理財搬家下存款激增提升繳準基數、繳稅和地方債前置發行,以及節前取現需求顯著增多但節後M0回流銀行體系偏慢等多因素影響,過期率大幅下降,流動性不確定因素較多,資金利率整體出現快速上行,波動加大。

  為平穩市場波動,2月6日起,央行持續加大每日逆回購投放,資金利率也在9日迎來轉捩點。但在短暫下行後,受2月繳稅走款、前期投放的大規模逆回購陸續到期,且2月以來對公信貸投放依然較好等因素影響,資金利率14日又開始抬頭向上,央行於17日進行8350億元的巨量逆回購馳援流動性,但流動性緊勢並未得到實質緩解,主要回購利率多數上行,DR001、DR007利率分別收至2.15%、2.25%的高位,遠高於政策利率水準。

  另一方面,在銀行中長端負債壓力較大下,同業存單利率自1月以來延續上行趨勢,中小銀行間利差加大。

  2023年初以來,在信貸靠前發力和融資需求修複下,銀行資產端擴張加速,使得負債端和淨穩定資金比例(NSFR)等承壓。在2-3月同業存單到期量較大的情況下,為進一步實現資產負債匹配、降低監管壓力、資金邊際收斂預期下提前鎖定負債成本,銀行對同業存單的發行需求大增。

  但需求端,理財資金短期內仍面臨著不小的到期壓力和市場調整波動風險,難以完全恢復,需求端或難有明顯提振;在現金類理財產品新規約束和非貨理財規模萎縮現狀下,理財產品對長期限同業存單的配置需求也明顯收縮。同時,銀行自營盤對同業存單的配置需求相對脆弱,受自營授信額度限制,國股行同業存單更受銀行自營追捧,也使得國股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存單信用利差進一步走闊。

  在資金面收緊和供需兩端作用下,同業存單利率持續高位震蕩,使得商業銀行中長期負債成本走高。2月17日,1Y-NCD(AAA)到期收益率升至2.655%,1Y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分別升至2.65%、2.66%和2.82%的高位。

  此外,理財破淨和贖回潮影響仍未完全消退,資金仍在向存款回流,且存款定期化嚴重,銀行核心負債成本依然承壓。金融數據顯示,1月住戶存款增加6.2兆元,在去年高基數上繼續同比多增7900億元。綜合來看,當下銀行負債成本仍然較高,LPR脫離MLF單獨下調的阻力較大。

  三、銀行淨息差進一步下行,LPR繼續調降的空間和動力不足

  去年以來,在讓利實體和信貸供需失衡下,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不斷下行。2022年9月末,各項新發放貸款利率下行至低位,新發放總貸款、一般貸款(不含票據和抵押)、企業貸款、票據、抵押利率分別為4.34%、4.65%、4.00%、1.92%和4.34%,較年初分別大幅下降42bp、54bp、57bp、26bp、129bp。貸款利率快速下行,而負債端存款成本較為剛性,使得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有數據以來最低。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91%,較1-3Q22繼續收窄3bp。分機構類別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淨息差分別為1.90%、1.99%、1.67%和2.10%,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較1-3Q22收窄2bp、2bp、7bp,農商行較1-3Q22提升4bp。

  2023年,在去年LPR調降幅度較大基礎上,伴隨年初的貸款重定價,銀行經營業績將進一步承壓。此外,當前多地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已大幅下降至4%以下,房貸利率進入“3”時代;且為在年初加大信貸投放,爭取更多資源,銀行機構仍在下調貸款利率,不排除當前部分大型央企獲得的對公中長期貸款利率在2-3%的超低水準,預計一季度整體信貸利率延續下行態勢,進一步降息的空間較小。

  四、短期降準降息的必要性不高,兩會後或有一定空間

  當前正處於宏觀數據的真空期,各方也在密切關注寬信用進程以及樓市能否隨經濟回升而企穩回暖,進而研判全年經濟修複的斜率和可持續性。

  考慮到1月信貸實現旺盛“好采頭”,2月對公信貸投放預計依然維持一定強度,在企業融資意願增強、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上升的情況下,短期降準降息的必要性下降。但在經濟復甦初期,寬鬆政策不會輕易退出,若後續金融數據“企業強居民弱”、“政府強私人弱”的結構性問題仍未改善,房地產修複未看到明顯轉捩點,不排除MLF降息等寬貨幣工具在兩會(換屆)之後再次發力的可能性。

  總體來看,為避免傳統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效,後續降準、降息的時機需更好把握,全年降準有0.5個百分點的空間,5年期以上LPR或繼續小幅調降10bp左右,定向政策(包括定向降息)預計是2023年的主基調。

  此外,在調降5年期以上LPR促樓市回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合理舉措下調存量高成本的抵押貸款利率,以減緩提前還貸潮,降低住房消費者的負擔,穩定居民資產負債表,促進消費恢復和地產平穩運行。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