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婚姻正在火速終結:好的婚姻,千萬要計較這3件事

這兩天,微博上有一個話題上了熱搜,叫“90後對婚姻的看法”,對此,有人發起了一個投票,標題是“90後的你現在想結婚嗎?”

結果顯示,4000多人表示不想結婚,只有500多人想結婚。

這剛好應證了前不久公布的一組婚姻數據:

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創下2013年以來最低;

離婚率連續15年上升;

離結率高達38%,即100對夫妻登記結婚時,就有38對夫妻登記離婚。

有人總結:80後因為結婚後悔了,而90後已經不敢結婚了。

的確,抗拒婚姻,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的常態。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越來越多的人想離婚?

有人說是三觀不一致,有人說是性格不合。

其實,婚姻中的雙方,三觀合不合,性格好不好都不是問題。

是否願意用心經營,才是維持婚姻長久的秘訣。

私以為,用心經營的婚姻,大都做到了這3件事。

01

共同撐起一個家,男女不缺位

婚姻中最常見的合作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

許多男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錢都賺了那麽多,不做家務那是理所當然。

殊不知,吸金能力與男人相當,同時還是家務好手的女人,才是真正撐起那個家的人。

前幾天在群裡聽表姐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我的老家,一個小縣城裡,有一個女人,嫁了一個在事業部門工作的男人。

幾年前,男人停薪留職,準備出去辦廠。

女人覺得不靠譜,跟男人分析了利弊之後,勸他放棄辦廠的想法。

男人不聽,女人只好支持他。

辦廠的過程中,資金不夠,都是女人幫忙借。

結果廠子經營不善,倒閉了,欠了幾十萬的債。

男人又乖乖回部門上班。

這期間,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女人批發了一些衣服,讓男人去擺地攤,貼補家用。

結果男人沒賣出去一件衣服,還抱怨衣服不好。

第二天,女人親自出去擺攤,賣光了所有的衣服……

曾有一位爸爸說:“我以為我每天在外掙錢,為家裡做的貢獻最大,但我帶孩子看了一次病,才明白,撐起這個家的是妻子。”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說一個女人,懷二胎的時候,感覺自己要生了,先是淡定地給老闆整理好報告,給下屬交代好工作,又打電話給母親布置了接孩子的任務,然後就大搖大擺地下樓計程車了。

等車的時候和門衛聊了會天,最後車來的時候,她雲淡風輕地來了句:“不說了,我去醫院生個孩子。”

女人已經變得越來越硬核,而男人卻還在家中擺出一副大爺的姿態,等著女人來伺候。

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離婚,也是因為無法忍受男性的“理所當然”,無法忍受婚姻中的不公。

有一組離婚數據就顯示:

全國法院2016年到2017年審結的離婚糾紛案中,超七成(73.40%)的離婚案件由女方主動提起。

律師趙健認為,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是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的深層原因

好的婚姻裡,沒有誰是理所應當的,夫妻之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地位之分。

一段成熟的婚姻,應該是雙方都能明白,兩人共同撐起一個家,彼此努力,相互取暖,才能不懼這涼薄的世界,越走越遠。

02

警惕生活瑣事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曾曬出2018浙江省法院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

34.21%的離婚糾紛是因生活瑣事而造成;

30.16%的離婚因分居造成。

婚姻裡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而是生活瑣碎。

想起前陣子網上的熱帖:10年婚姻,因老公4天沒洗的碗走到了盡頭。

說有個女人,她老公是個宅男,不抽煙不喝酒,也不出去玩,工作認真,但從來不管孩子和家務,甚至公婆生病,都是她帶著去醫院。

有段時間,女人的公司搞活動,連著忙了4天,

忙完後,她走到家裡的廚房一看,水槽裡竟堆了4天沒洗的碗。

老公說:“我本來以為你忙一天就行了,誰知道你4天才回來,你不洗誰洗,所以就放著了。”

女人一邊洗碗一邊哭,想到平日自己既要賺錢,又要做家務,老公的作用形同虛設,決意離婚。

家人不解:不就是四天沒洗碗嗎?哪至於鬧到離婚的地步。

但是有誰問過她,這些年她心裡堆了多少沒洗的碗,多少無人理解的委屈,多少難熬的夜晚?

前兩天,主播騷男被問到“是不是離婚了?”他在微博上鄭重地進行了回應:

他說,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彼此的怨言越來越多,妻子怪我總是在打遊戲,總是在看直播,我怪妻子總是管我太多,總是要跟我打架。

身邊的朋友也來勸,都不是什麽大問題,大家都退讓一下,問題總能解決的。

然而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一段婚姻,本就是由生活的瑣碎堆積起來的。

對於那些日常不如意的瑣事,一天能忍,兩天能忍,那一年、兩年呢?

真正摧毀婚姻的,從來不是那幾個沒洗的碗,那幾次不值一提的爭吵,而是長久積累下來的,對瑣事的絕望。

蔡康永曾在《奇葩說》中說到:

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账戶的,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不要一味地從當中提領,任性地覺得,你的錢永遠揮霍不完,不是的,存款變成零的時候,就是對方離開的時候。

而存款往往不是忽然花完的。

所以,面對婚姻中的瑣碎,雙方都要學會包容、忍讓和理解。

換位思考一下,而不是盲目地較勁,你會發現,婚姻其實沒有那麽艱難。

03

理解情緒,遇事不指責

《為什麽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上有一個案例:

妻子讓丈夫回家的時候把送去幹洗的衣服取回來,丈夫下班後忘得一乾二淨。

妻子問:“讓你取回來的乾洗衣服呢?”

丈夫不好意思地承認把這件事忘了,並向妻子道了歉。

想到丈夫“忘性大”的無數前科,妻子不耐煩地歎了口氣:“算了算了,明天還是我去跑一趟吧,什麽事指望過你!”

丈夫的內心一下子抵觸起來,怒火中燒:“我就不明白你有什麽好小題大做的,我就是忘了而已,能不能不要總是對人品頭論足!”

……

有沒有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不光是婚姻,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爭吵。

美國精神分析師約瑟夫?布爾戈說,案例中丈夫的反應 ,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起初,和大多數人一樣,犯錯的一方(丈夫)會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心懷內疚。

他們的期望是,自己的道歉立馬被對方無條件接受,這樣就能獲得一種完全的清白感。

但如果對方沒有接受,而是換來糾纏不休的批評或嚴厲之詞,他們的內疚感就會被激化,變成無法承受之重。

這時,很多人就會轉而選擇拒絕承擔責任,並力圖通過投射到外界的方式逃避心中的內疚感。

最後矛盾激化、爭吵升級。

許多婚姻中的難題,便是以此動力“生生不息”。

要想解決難題,扭轉局面,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妻子在丈夫犯錯時,應該停止一味的指責,明白這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激起對方的攻擊欲,隨時讓關係轟然倒塌。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795:前後攝抑製》中提到前攝干擾在學習中的定義,即之前學習過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以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

運用在生活中也是一樣,遭遇困境時,人們之所以會情緒崩潰,正是因為被先前的困難牽製了。

如果能反過來控制局面,成為情緒的主人,就能采取先行一步的行動掌控局面。

這叫前攝行為

婚姻中的雙方,遇事不指責,而是選擇擁抱對方,彼此溫暖,才是理智的選擇,也才能控制住局面。

其次,作為被指責的一方,要能夠識別自己的內疚情緒,做到不被情緒裹挾,從而避免衝動的反擊。

心理谘詢師界元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他的朋友幫一對年近古稀的父母舉辦了一場婚禮。

宴席上,老兩口和大家講起婚姻裡的故事。

老爺爺說,早前他脾氣執拗,也和奶奶吵過。

有一次,他突然發怒,把一個老茶壺狠狠地摔爛了。

但面對他激烈的情緒,奶奶卻沒有反擊。

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緒和感受:“你不是對我發怒,你只是渴望我的幫助。”

爺爺接收到被理解、被看見的感受,矛盾自然被化解。

婚姻不是戰場,如果一方能將責備放下,得理饒人,另一方準確識別情緒、理解感受,一起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就會發現,疲憊無趣的婚姻生活正在逐漸煥發光彩。

電影《消失的愛人》中有一句台詞:

兩個人彼此相愛,卻沒法經營婚姻,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沒有人是天生的好伴侶,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磨合、用心經營的過程中,成就好的婚姻。

共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