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中藥材品種有沒有投資價值? 後續市場怎麼樣?

1三七

近六年來葯市行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藥材價格創了歷史新高,如三七,漲到了800元(120頭)高價,2000年以前價格在60元上下浮動;太子參也在2011年4月漲到了400元高價,漲價前價格長期在40元以內徘徊;五年來漲幅和跌幅較大的品種還有很多,筆者經過整理,篩選出了五十個品種,通過近幾年的行情變化,作以了解和分析。

1近期走勢

三七:近幾年三七可謂風光無限,成為葯市中一顆耀眼的明星。該品種2009年從多年谷底中走出,並於2013年7月高升至800元(120頭)高價,進入2014年下半年結束長達4年半的高價行情,到10月價格跌落至130元左右,跨入2015年價格進一步走低,5月份價格回落至115元上下。

三七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價行情,給用藥部門生產成本造成較大的壓力,有些葯企不得不停產,或者減少生產量。在三七高價期間,葯農收益普遍提高,高價大大調動了種植戶種植熱情。在種植三七高收益的刺激下,湧現出不少承包土地種植大戶,同時,國內需求量較大的葯企也多在產地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

2後續市場

三七種植面積擴大已有目供睹,無論是從理論上或實際生產分析,價格步入谷底是大勢所趨,然而,事實上在三七價格跌入谷底不到兩年則峰迴路轉,於2016年3月便再次進入上升通道,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價格反彈了50-60元。

在三七生產過剩的情況下,價格逆勢大幅上揚,出乎多人預料。三七起死回生,並沒有真正的利好出現,有人說市場需求增加了,也有人受災減產了,漲價時這些條件都會轉為利好,但是,此輪三七漲價主要是有大資金介入,這已成公開的秘密。

儘管有人不斷放大三七漲價的利好,但是,最終還要面對市場實際需求的考驗。據了解,截止到2015年三七種植面積已達50萬畝,散戶種植成本價120元左右,承包土地種植大戶成本價170元上下。有人說受三七種植成本支撐,未來價格很難跌破百元。

2艾草

乾燥後的植株多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而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還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葯膳,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既然艾葉有這麼多的功效,市場需求也很大吧?據不完全統計,隨著人們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艾葉的年需求量大約在6萬噸以上。艾葉的產新期在每年的5-9月。當前國內中藥材市場常見的艾葉可分為蘄艾、艾葉與五月艾三種,全國多地有產,資源分為野生家種兩種。

1近期走勢

艾葉野生資源豐富,雖然2015年以來全國開始大範圍種植,但整體數量有限,目前國內艾葉供應仍以野生資源為主。我國艾葉主產區以河南、湖北為主,以南陽和蘄春產量最大、品質最好,其中南陽艾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但就品質而言,以長江三峽一帶和大別山、伏牛山一帶的品質最佳。其中以湖北蘄艾品質為最優,每年農曆端午節前後採收的艾葉揮髮油含量最高,而河南南陽、信陽和湖北襄陽等地區所產的品質相對偏低。

全國最大的艾葉產業鏈集中在河南南陽和湖北蘄春地區,兩者憑藉原料的優勢佔據著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目前艾葉種植已經開始由以南陽、蘄春為中心向周邊縣市擴散,主產區的產量一直較大,但副次產區的產量也不容小覷。

2016年全國艾葉消費熱度開始逐漸升溫,到2017年艾葉消費量幾乎翻了一番。在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刺激下,傳統的野生資源已經很難彌補市場的缺口,艾葉的人工種植熱潮逐漸展開,從2017年開始艾葉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

綜觀上圖顯示的艾葉歷史價格得知,其漲價源自於2013年。在此之前,艾葉統貨價格在基本在4元/公斤以下徘徊,從2013年艾葉產新後,在需求的不斷拉動下,其價格穩步上漲。但是作為全草類的中藥材,想要大張不是太現實。2015年全年艾葉的統貨維持在5.5-7元之間。2016年艾葉價格為7元/公斤,產新後價格雖略有下滑,但整體行情仍處於強勢之中。2017年艾葉市場依然火熱,艾葉貨源幾乎供不應求,其價格再次上揚,到下半年價格基本堅挺在8元上下。2018年隨著各大葯市的正常運營,艾葉的價格一直堅挺不下。

2後續市場

近年來,艾葉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也是其價格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艾葉的傳統中藥管道消費佔比為25%,外銷管道為10%,艾絨消費管道為65%。隨著艾葉市場的不斷拓展,相關衍生品陸續產生。比如艾絨主要用來製作艾條(用於艾灸)、艾柱(用於製作艾灸器具)、艾精油(用於沐浴艾灸)、艾灸貼等,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艾葉大部分產區開始產新,正是採摘艾葉的最好時節。另外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健康養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推崇,健康養生產業逐步發展成新興產業,今年的艾葉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漲價契機,還需看總體產量的大小和市場的需求情況。

3益智仁

近兩年以來表現一直不凡,從去年初新貨大量上市開始到現在行情一次一次下滑,藥商及葯農一次次的心碎,目前市場價格已跌至40元。雖然價格暫時止落轉穩,但受大盤影響及市場整體行情蕭條的情況下,後市還有多大的跌幅太空?價格將走向何方?也是不少商家關注的焦點,我們來了解一下該品的情況。

益智仁屬熱帶雨林植物,喜濕潤環境,主產海南保亭、瓊中、陵水、瓊海、白沙、三亞、屯昌、澄邁、東方、昌江、儋縣、瓊山、萬寧、文昌、定安、樂東等縣產量佔全國90%以上,新發展產區廣東信宜、陽江、電白、陽春、化州、恩平、增城、清遠、饒平等縣;廣西靈山、橫縣、欽州、防城、容縣;雲南西雙版納;福建南安、漳州、薌城、龍海、雲霄、詔安、化安等縣產量佔全國10%。益智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後第3年開始開花結果,第5年進入豐產期,而各產區受前幾年高價行情刺激擴種面積增幅明顯,自去年新貨大量上市以來,市場供求矛盾瞬間逆轉,行情穩步下滑,據葯通網統計今年新貨產量在去年將會略有增加。

1近期走勢

自2010年起因市場來貨量減少,而需求量不斷增加,致使行情不斷震蕩上行,在2016年12月時益智仁站在了歷史的巔峰115元。盛極必衰,因高價行情刺激主產區葯農擴種面積較大,次產區種植勢頭也較猛,導致在2017年初產新時新貨產量猛增,價格一路下走,短短一年多時間益智仁價格基本跌回了起點。

2後續市場

益智仁為葯食兩用品種,食用量佔主導(用於調味料),藥用主要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遺精等效果頗佳,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藥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益智仁在中成藥產品上的種類越來越多,藥用年需求量增長比例較為明顯,據統計益智仁目前實際年需求量在已高達2500噸。近年來雖然益智仁也常常被炒作,是人氣非常旺盛的品種之一,但近兩年產量的增加和市場的低迷,缺乏實際的需求拉動,另外各產區在生長和採收期間並沒有出現毀滅性的自然災害,行情始終沒有好的轉機,從上圖中可看出這次價格斷崖式跌幅力度較大,並且目前40元的價格即將接近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價,導致市場已吸引力不少商家密切關注,並準備伺機而動。

今年產量依然不小,陳貨未消化新貨又已大量入市,近兩年很難再成藥市黑馬,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豐厚庫存阻礙了價升,若沒特殊原因很難出現利好,由於其價格已經接近葯農種植加工成本,價格在進一步大幅下滑也是很難,短期內價格還將繼續處於震盪調整階段。因此建議對於該品種給予適當關注即可。

4白朮

在我國藥用歷史可追溯到前秦時期,屬於常用四十種大宗藥材品種之一,年銷量高達1.1-1.2萬噸。白朮為菊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葯,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蒼朮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在治療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胎動不安效果頗佳。隨著市場進入需求淡季,白朮價格一直處於疲軟運行,加工戶及廠家購貨力度也較弱,目前產地及市場行情處於僵持之中,今後行情將如何演繹?牽動著廣大藥商、葯企的心,今天筆者來和大家聊聊白朮的行情。

種植需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一般家種生長周期2年,生產一旦遭到自然或人為減產,市場需要一到兩年才能獲得貨源補充庫存,這也就為一些喜歡投機的藥商帶來的一定得可操作時間太空。白朮由於其土壤要求不嚴格,且喜涼爽氣候,怕高溫多濕等特點。

1近期走勢

白朮分布範圍較廣,目前應形成規模的幾個產區為:安徽亳州、寧國,河北安國,湖南龍山、漵浦(龍莊灣鄉)、隆回縣(麻塘山鄉和小沙江鎮),重慶秀山,湖北的鹹豐、來鳳,江蘇北部濱海、射陽、鹽城;福建的柘榮、江西的修水、銅鼓、婺源。其中浙江貨外觀黃亮、個大、肉肥、結實沉重、氣清香,品質上乘,為著名"浙八味"之一。安徽亳州產量居全國首位,品質以外觀黃白、個大、茬白深受客戶喜愛,多加工中藥飲片。湖南一帶商品質地鬆軟,有層次,加工飲片易斷開,品質較次。河北安國採用直播,一年採挖,個頭很小,品質更次,一些中成藥廠以其價格低廉而採用。近兩年來隨著各地政府對中藥材種植的政策扶植,導致白朮產量增長較快,行情震蕩下行,現亳州市場兩年生統貨要價22元。

白朮藥用歷史悠久,在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方面該品的適應癥狀廣泛,配方用量也較大。近年來隨著近年來科技投入增加、產品多元化開發不斷拓寬,隨著新「藥典」頒布實施,白朮的需求量並沒有呈減少趨勢,目前市面上銷售含白朮的中成藥有數百種(如:參苓白朮丸、健脾丸、八珍丸、香砂六君丸),另外隨著國家越來越富強,中醫在國外得到了大力的推廣,用中藥治病已被各國人民所接受併流行起來,導致白朮的出口前景十分廣闊,據葯通網統計白朮年需量已高達1.1-1.2萬噸,每年呈5-10%的增長率穩步上升。

2後續市場

據筆者分析白朮的後市行情仍將繼續呈小幅震蕩趨勢,因這兩年植面積有所增加,導致其有豐厚的庫存,使它很難像別的品種那樣出現暴漲的情況,但白朮不能重茬種植的特殊性促使,另外白朮在2007年時出現過53元的天價,促使市場及產地多商關注力度一直不減,持貨商對後市多報以樂觀態度,也許在淡季結束後白朮會出現小範圍的價格波動。

5黃芩

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黃芩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甘肅; 陝西、寧夏也有分布。其主要產區為山西、陝西、山東、甘肅被稱為四大主產區,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90%左右。

1近期走勢

黃芩屬中藥材用量大宗品種,年用量在1.5-2.0萬噸。在市場經濟蕭條,抽檢力度加大,家種規模增加多條因素下,緣何黃芩價格卻不見下滑?

黃芩根莖為清涼性解熱消炎藥,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等均有功效,少量服用有苦補健胃的作用。據國外近年來研究,黃芩製劑、黃芩酊可治療植物性神經的動脈硬化性高血壓,以及神經系統的機能障礙,可消除高血壓的頭痛、失眠、心部苦悶等症,外用有抗生作用。此外莖稈可提製芳香油,亦可代茶用而稱為芩茶。據分析黃芩主要有兩種黃芩鹼素的衍生物,即漢黃芩素及黃芩甙。新產品的開發,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和藥品消費觀念的轉變,中藥深加工的飲片、沖劑和提取的葯精、葯素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黃芩用量在逐年增加。

2後續市場

「高價種,低價改」,這幾乎是種植戶一直遵循的生產法則。我們以山西家種黃芩為例,從黃芩歷史價格統計圖來看。自2010年至今,黃芩幾乎在兩端出現兩個峰值,而中間出現谷底,這無非就一個原因,2011年和2012年持續兩年的高價刺激種植面積增加,2-3年之後高價時期種植的黃芩新貨開始採挖,供大於求,價格迅速下滑;2014-2015年的兩年時間恰逢行情谷底,包括山西、陝西兩大主產區在內,黃芩生產規模都出現大幅凋減。受此影響,晉陝2017年的黃芩在地面積已降至近15年以來的最小規模,加之以前低價農戶疏於管理,氣象原因產量減產,產量不及2016年的三分之一。

目前各地藥材市場開始進入淡季,買貨的商家也都是按需採購,中藥材交易多以小批量走動為主。黃芩也是一樣,無論是市場還是產地,貨源走動都不及產新初期順暢,雖然庫存量尚豐,但有商認為今年新貨的產量還不夠使用,陳貨庫存仍將繼續消耗,目前貨源走緩只是每年淡季特有的定律,等到氣象轉涼,行情自然就會好起來了,所以有貨的人都不願降價出售。

6玉竹

為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久負盛名;其野生家種均有;野生玉竹分布較廣,主要分布於吉林、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家種玉竹主要產於湖南、浙江,以湖南的產量大、品質好,又稱湘玉竹,總產量佔全國70%以上,主產湖南邵陽、隆回、湘潭、婁底雙峰、漣源、新化、安化、寧鄉、益陽、懷化、湘潭、耒陽、永州等縣區。東北產玉竹又稱關玉竹,關玉竹除藥用外,還可食用,國內需求以藥用為主。

該品葯食兩用,近年食用量大於藥用,藥用玉竹銷往亳州、安國、成都等地。食用玉竹主要以湖南貨為主主銷廣州、玉林,並出口東南亞及韓國。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凈,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乾。

東北玉竹從1989年至2018年歷史價格,1989-1991年4.5元;1992-1994年在8元左右;1995年上漲到13元,不過價格又迅速下滑至9元,持續到2000年;2001年價格下滑到6.5元;2002-2009年長達8年的時間該品一直在9-13元之間徘徊,長期的低價導致產量下降,價格開始反彈2011年最高漲到30元;2012年價格回調到22元,持續到2014年;2015年後價格開始逐步小幅回調,目前價在19元,加上每年有低價北朝貨衝擊市場,目前產量也比較大,導致該產區價格沒有大的突破。

湖南玉竹,2004-2007年一直處於爛市行情,在7元左右的低價中徘徊;2008年價格開始打開上升通道,升止12元左右,保持到2010年產新前,但此價也沒有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產出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漲價的大門就此打開,2010年進入產新價格開始大幅上升至30元左右,之後價格逐步攀升,2011年產新升止38元,2012年產新50元,2013年產新70元,持續高價4年,生產恢復,隨著產新量大,價格開始回調,2014年回調到50元,2015回調至30元,2016年回調至22元。

1近期走勢

進入2016年關注商家開始增多,畢竟該品有過高價行情70元的價格,多商以為目前22元的價格買貨風險不大,就有不少商家買貨囤積,但是,由於供應貨源充足,價格仍在21-22元上下踏步不前。到2017年9月玉竹產新價格仍沒有多大變化,又有不少商家積極買進,以此拉動價格上漲,到10月市場統貨價格已漲至28元左右,目前價格回調至22元。

是什麼原因導致此輪玉竹價格上漲達不到人們的心裡預期?本次價格上漲並不是市場真正需求拉動,而是人為買貨囤積所致,加上陳貨有量,玉竹難以保管,易生蟲、發霉、變色,必須放冷庫。這就導致這個品很難正常壓貨,僅僅靠短線是很難出現暴利的,因為大貨經營需要短線、中線和長線配合完成。如果僅僅是短線加中線,時間過於倉促很難成功操作,目前囤積商應該是無利可賺,一個品種不在低價運行2-3年,種植面積得不到調減,同樣也難以產生大的商機。

2後續市場

玉竹作為葯食同源的一份子,在政府大力倡導大健康的大環境下,用途不斷擴大,特別是在營養保健方面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或許在今後幾年銷售和生產仍將繼續增長,發展前景很好。

7苦地丁1近期走勢

2018年苦地丁產新前;筆者和幾個常年經營苦地丁的商戶走訪了種植比較集中的石佛、伍仁橋、大五女、 西城鄉等鄉鎮,其中石佛鎮佔整個安國50%的產量,今年種植面積縮減的很多。伍仁橋、 西城的種植基本持平,通過我們多人的走訪,總結出2018年面積較2017年減種不少。

5月初產新到目前筆者與專營苦地丁的幾個商戶統計出2018年的苦地丁的總產量不會超過1800噸,也證明苦地丁的產量與我們走訪的種植面積的產量差不多。

苦地丁產新前,筆者與專營戶分析了解安國苦地丁的庫存不會超過50噸,亳州各市場基本沒有庫存。

苦地丁2003年前價格始終保持2-3元到2004年達到14元的高價,又從2004年的14元跌到2012年的5元,運行8年到2013年春再次創造歷史高價28元。2014年由於面積劇增產新跌到4元。自2014-2017年底運行到10元 2018年春達到12元。

2後續市場

苦地丁主要用於感冒清熱顆粒;感冒清注射液;蒲地藍口服液;蒲地藍消炎片;主要藥廠北京同仁堂 ;三九葯業 ;濟川葯業;葵花藥業 ;天津中新葯業的葯企年用量大概2500噸,安國做草藥加工、飲片年銷售大概300噸 綜合所述苦地丁年總用量不會低於3000噸。

苦地丁2018-2019年後市價格分析:苦地丁5月5號產新時候的8元運行到現在的12元,這段時間一直走動順暢,到10月份以後,葯企用量增大,價格會持續上漲,筆者分析價格會上漲到15-20元 要有大資金介入30元也不是問題,全國產量1800噸,年需求量3000噸,嚴格的供需矛盾;巨大的供求缺口。必將把苦地丁的價格推上一個高點。成為中草藥市場的一匹黑馬,再次創造歷史高價。

8羅布麻葉

多生於鹽鹼荒地、沙漠邊緣及河流兩岸、沖積平原、湖泊周圍、戈壁荒灘上。目前市場流通貨源主要以天津、新疆兩個產地為主,臨床上主要於治療高血壓,眩暈,頭痛,心悸,失眠,水腫尿水等癥狀。

1後續市場

近年來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羅布麻葉的生長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造成市場來貨不斷減少;而陳年庫存經過不斷消化後,可供量也在不斷減少,致使該品價格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處於強勢上漲的態勢。儘管今年春節後,各大葯市尚未正常營業,但羅布麻葉的行情仍一片火熱,以天津統貨為例,其目前28元的高價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漲了將近三倍。但該品屬於一年生作物,價高勢必會刺激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再者當前該品已處於歷史最高價,後期經營風險係數較大。

9薑黃

主產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

1後續市場

由於銷量一直不大,加上近幾年行情低迷,造成各產區在地面積逐年減少。眼下該品四川產區正在產新,但是新貨上市量偏少,另外加工成本的增加,也是促使其行情一路上行的另一個主要因素,目前市場統個要價28元,每公斤價格較春節前上漲了6-7元。

10廣藿香

去年受產量大幅增加的影響,產新後價格逐步下滑至7元,截止到今年春節前,行情基本上都沒有明顯變動。價格的下滑,致使葯農和部分持貨商積極拋售手中貨源。

1後續市場

春節後隨著各大藥廠陸續開工,採購商開始積極購進貨源,但此時產地所存留的貨源已經不多,少數存貨的商家惜售心理日益劇增,行情穩步升溫,目前全棵統貨要價11元上下,廣藿香葉14元。

11枳殼1近期走勢

2015年上半年枳殼(江西產)新陳不接之際價格一度漲至60元左右,飲片賣價65元,目前市場統貨飲片售價34元左右。枳殼緣何下滑?未來走勢如何?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貨源規格較多,因產地不同分為:江西貨、湖南貨、浙江貨和陝西漢中貨。以江西清江縣黃崗和新乾新三湖所產枳殼品質最佳,為全國傳統道地藥材,價格也高出其它產區。其中,湖南產量最大,佔全國產量的40%以上。2010年以來枳殼價格一直在17-20元上下浮動,以前價格長時間在10元以下運行。2013年有商家從16-18元入手建倉,2014年開始繼續買貨拉價,從上半年的25-30元逐步拉升至40元左右,大戶的持貨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雖然枳殼價格漲上去了,但是,大戶的貨並未完全出倉,進入2016年大戶繼續買貨拉價,短期內把價格拉高至60元左右,因後續資金不足,加上臨近產新,大戶罷手,枳殼價格也止升轉落。

枳殼為枸頭橙、香橙,酸橙的乾燥未成熟果實,一般在7月(大暑前後)果實未成熟時採摘,過遲則瓤大皮薄,品質差。由於近幾年枳殼行情好,不但主產區產量增加,次產區產量也增加不少。以江西產區為例,2010年以前每年產量不過100噸左右,近幾年受漲價刺激,產量增加到400多噸。枳殼年市場需求不過3000噸,僅湖南就產1000噸以上,浙江、陝西,湖北、四川等有橙子的地方,都有預想不到的產量產出。

2後續市場

由於枳殼產區多,價格又高低不等,這些低價產地的貨源很容易衝擊市場,所以,江西、湖南枳殼價格漲高了,大戶的貨並不易出售,倒為次產地低價貨源提供了寬鬆的賣貨太空。

2015年枳殼產量並不小,市場經營戶手中尚有陳貨待售,大戶的貨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2016年受持續降雨影響,實際產量減少,因有庫存支撐,價格未有大的突破。2017年枳殼沒有減產利好,加上受多年高價影響,葯農加強植株管理,產量較前幾年增加不少。

綜合分析,枳殼行情難以再重回高價,但是,受採摘成本支撐,短期內也繼續下滑幾率不大。枳殼產新臨近,目前市場江西產統貨售價30元,比前期36元下滑了6元左右。

雖然國家對藥材品質要求提高,但是,一些含量低的貨源仍在市場流通,這都或多或少抑製枳殼正品行情。同時,受多年高價刺激,產區多擴種了面積,今後幾年產量也將增加,由此判斷,枳殼欲重返歷史高價已壓力重重。

12浙貝母1近期走勢

2003年浙貝母價格曾高升至250元左右,而且在百元以上持續近兩年時間。浙貝母價格的高升導致了2005-2009年長達5年低價,2009年最低價跌至17元左右。2014年浙貝母價格再次衝破百元大關,最高價漲至155元左右。2015年下半年浙貝母從百元價格跌至60元上下,最低價跌至54-55元。近幾年浙貝母價格在60元上下徘徊不前,葯農種植積極性如何?浙貝母底價在哪?幾時能走出谷底?

浙貝母是浙江的道地藥材,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原產浙江傳統老產區鄞州區鄞縣、杭州市郊以及餘姚。近幾年鄞縣、杭州、餘姚土地開發、種子退化等原因,導致這些產區種植面積逐漸萎縮。

2後續市場

如今,浙江磐安的新渥、冷水、仁川、雙峰成為浙貝母的主產區,佔據全國種植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另外、縉雲、開化、永康、東陽、青山等地栽種面積也較大。

浙貝母為無性繁殖,當年種植一個浙貝母,第二年母體腐爛後只能生長出兩個新貝母,其中一個新貝母用以加工商品,另一個繼續作母種種植。浙貝母畝用種量300公斤,2017年貝種價剛開始賣價25元/公斤左右,後來價格下滑到15元,種子成本價從7500元/畝,下降到4500元,葯農種植積極性不減,有的種植戶自留種,種子成本基本不計。

浙貝母畝產鮮貨600公斤,折乾貨大約200公斤,按照近幾年葯農平均賣價60元計算,畝收入1.2萬元左右。除去買種成本,畝凈收益也在5000元左右,高者可達8000元。如果自留種畝收益多在萬元以上,所以,近幾年浙貝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擴增。

據了解,2017年浙貝母總產量已達4000噸以上,而浙貝的市場年需求不過3000噸,生產出現過剩已成事實。雖然近幾年種植大戶試圖尋找新產區試種,但多因為土壤、氣候或者種植成本太高、畝產量不穩定等因素,未有形成較大規模的種植基地,因此,浙貝母其產新量多穩定在4000噸左右。

雖然今年4月浙江磐安、東陽等產區出現了持續幾天30度以上的高溫,而且部分地塊出現了植株枯黃現象,但是,隨著氣溫回歸正常,總體長勢不錯,這也動搖了有貨者的信心。從目前產區採挖的根莖來看,總體長勢還好,單產產量於正常年差不多。

目前浙貝產新過半,浙江磐安市場上市貨源多在7-8噸,由於購貨商少,行情平穩,無硫個子統貨售價51-52元/公斤,大個售價55-56元,無硫飲片統貨售價58-60元。

綜合分析,浙貝母已出現生產過剩,短期內價格反轉上升壓力較大。不過,由於浙貝母生長在經濟較發達的浙地區,種植戶抗風險能力強,低價不會出售,價格繼續下滑太空有限。如果種植面積沒有大幅調減下來,浙貝母春天的到來仍需耐心等待。

13蟬蛻

又名蟬衣、蟬退、蟬殼、金蟬衣、知了殼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材,藥用歷史悠久,應用範圍廣泛,市場需求逐年增加。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我國城鎮化步伐越來越大,高樓大廈佔去了大片的土地,城鎮、村莊的路線、庭院被硬化面積不斷增加,主產區樹木大量的砍伐,適宜蟬棲息繁殖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產出量大幅減少,雖然人工養殖技術得到推廣發展,但尚未形成規模。隨著氣象逐漸轉熱,去年的蟬蛻筆者沒寫過癮,今年的蟬蛻產新越來越近,市場及產地經銷商的心理又開始活躍了,今天今年筆者再來和大家聊一聊蟬蛻的行情走勢。

1近期走勢

蟬蛻主產於安徽的淮北和淮南、蚌埠、阜陽,山東省單縣、鄄城、菏澤、臨朐、昌邑、鄆城、壽張;河北新爾、平山、安國、邢台;河南中牟、尉氏,江蘇南通、海門,湖北荊州、襄陽,浙江海寧、平湖、紹興,甘肅徽成、武都,山西陽城、聞喜等地,以山東產量據全國首位。蟬蛻主要功效是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性涼、味甘、鹹,臨床上多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急慢驚風,破傷風證,小兒夜啼不安。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醫藥企業異軍突起,紛紛以蟬蛻為主料或輔料研發的的內服、外用的中成藥隊伍不斷壯大。同時蟬還走進了千家萬戶的廚房,需求量與日俱增,藥用及食用缺口不斷拉大。據葯通網估算蟬蛻年需求量高達1000噸左右。從上圖可看出蟬蛻的價格走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穩定運行階段、緩慢上漲階段、快速飆升階段,總體來說蟬蛻價格一直處於利好階段,這充分說明了市場經濟規律在葯市中的的良好體現,供小於求時價格槓桿開始開始由低價位向高價位傾斜。

自2000年至2010年這10年間製藥企業和醫院的需求雖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是太明顯,市場處於供求基本平衡時期,價格趨於穩定的態勢,統貨50-60元。(如下圖所示:)

自2010年至2013年這3年間隨著主要產區生態環境破壞加重,蟬蛻產量逐年走下坡,而這段時間用藥企業對蟬蛻的需求量增長幅度較快,導致市場出現供應缺口,價格開始出現明顯增幅,從2010年初的60元開始,到2013年底時上漲至120元。(如下圖所示:)

自2013年至今,隨著我國中醫藥產業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創新發展,蟬蛻的用途得到了拓寬,應用範圍已由單一的藥用逐漸向保健品、飲料、美容護膚品和飼料等多元化發展,所需蟬蛻的數量增長較猛,據葯通網統計,五年間市場對蟬蛻的需求量已由每年的500噸增長至1000噸,價格也從2013年統貨120元漲到現在380元,翻了好幾倍。

2後續市場

從十幾年蟬蛻的價格走勢來看其價格一直處於上升階段,目前蟬蛻即將產新,市場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和異常變故,將呈現銷量穩步增長,價格小幅上漲趨勢,如果後期養殖規模得不到發展,價格仍將繼續維持在高位運行。

14大黃

2016年上半年大黃價格在17元(馬蹄,炕貨)上下浮動,到目前市場價格已悄然漲至26元左右。大黃漲價似乎沒有引起市場多商商家注意,但是,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價格漲了近10元。

1近期走勢

大黃產區較廣,規格較多,市場上流通的貨源主要有菜子、橛子、水根和馬蹄黃,這些大黃價格高低不等,其中以馬蹄黃品質為優,價格也高於其它規格大黃。同時,大黃家種野生均有,甘肅禮縣、宕昌、隴西以及四川阿壩州、甘孜州、綿陽產區的藥用馬蹄大黃主要用於國內藥廠投料和飲片加工使用;菜子大黃主要產自甘肅的隴西和渭源縣,通常用於飲片加工;雲南大理、陝西西鄉縣的掌葉大黃因含量偏低,大多銷往小診所和鄉鎮衛生院;而甘肅慶陽、山西運城以及重慶等地的水根大黃主要是獸葯投料。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貨源以家種貨為主,馬蹄黃是甘肅傳統道地藥材品種之一,生長周期為三年,育苗一年,移栽後生長兩年採挖。

近幾年馬蹄黃價格持續在17-20元上下浮動,按照畝產400千克,出售價17元計算,畝收入6800元,平均每年收入2200元左右。按道理講,種植戶收益不錯,但是,除去生產管理加工成本,葯農實際收入並不高,所以,大黃並未出現大面積擴種現象。

2後續市場

近兩年甘肅地產品種黨參、當歸,黃芪行情較好,價格漲幅較大,葯農多選擇了黨參、當歸,黃芪種植,大黃種植面積減少較多。這是2017年大黃產新後價格繼續上漲的主要原因,進入2018年初價格便漲至24元左右。由於大黃新貨產量不大,有貨者信心十足,在實際消化中價格穩升。綜合分析,由於馬蹄黃種植面積未得到大規模擴增,短期內行情仍有繼續向好趨勢。不過,因市場上有水根、菜子、橛子黃及野生貨源衝擊,這些不利因素都會增加馬蹄黃價格大漲壓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