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去年竟然流行過這些?2019又會流行什麽?

每到年末,各式時尚盤點便絡繹不絕地出現。

人們從盡可能嚴謹的脈絡梳理中試圖總結時尚圈——這個在創造與推翻之間延續的神奇領域。

當有人大呼“潮流品牌與高級時裝融合,表現的是時尚包容性”的同時;

也有人焦慮,覺得“這意味著高級時裝的匠心和創意即將被逐漸泯滅”。

在過去的2018年,關於“時尚是否是文化形態”的討論變得更加廣泛——無論讚同還是反對。不可置否的是,人們對時尚的關注度達到了新高,甚至在起步較晚的中國,時尚也在逐漸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

磅礴也試著梳理了我心中的2018年時尚關鍵詞,放在了2019年的年初來講。

這個盤點來得稍遲了一些,是希望在我們馬不停蹄地進入到2019年的時候,可以跟對這篇推送手動地倒退少許時光。

回顧一下2018年的時尚圈,或許也會對你展望2019年時有所啟發。

關鍵詞:複古回潮

“奶奶衣櫃裡的衣服記得存好”

“複古”似乎已經成為了時尚界裡的一棵“常青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大範圍地傳播一次。

這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僅是我們司空見慣地回溯幾個年代所流行的風格,對於追求推新頻率的時尚圈而言,有時僅是在穿往季的產品本身即成為了一種複古。

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Vintage”,如今已經成了一種備受追捧的風格。人們也已約定俗成地認為——能稱之為 Vintage 的時裝都經歷得起年輪的考驗。

“複古”風潮在2018年也有更加具體的展現。既有一個時代的 icon 元素再度被熱捧——

例如繼奶奶鞋、奶奶紙袋褲後,在最近又為“奶奶系列”添軍並帶領潮流的“奶奶開衫”;

右:Adam Lippes 2018 F/W

包括前段時間風很大的豹紋,其實也是來自上個世紀的時裝元素,在四十年代初由 Norman Norell 首次在成衣上運用後便名聲大噪;

右:Norman Norell作品

除了這些複古元素的流行外,2018年話題賺足的還有品牌對自身歷史單品的翻新;

今年好幾個品牌都利用這種“經典新生”的方式迎來了銷量高潮——

生於2000年春夏系列的 DIOR 馬鞍包時隔十年重新成為了it bag;

右:DIOR 2018 F/W

PRADA在秋冬系列裡展出的紅標系列也早在90年代便被 Miu 姨帶起過一波風潮。

還有再度響應“logo風潮”,在抵製皮草的聲音愈來愈響時還能讓人們爭先恐後交出錢包來的“雙F”老花。

右:FENDI 2018 F/W

這些單品及元素的回潮讓一向追新的時尚圈大範圍的“懷舊”了一次。但複古回潮這一現象本身並不奇怪——所有的時尚創作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品,沒有一種創意會是全新的。

而從另一角度來想,可以經歷時間的篩選,保留下來的時尚美學本也不該被拋棄。

畢竟這些回潮的複古單品也並不是一概照搬從前企圖營造複製輝煌,而是以現代眼光重新詮釋從前的美學,基於經典獲取新生。

關鍵詞:無性別理念

“進一步打破性別界限”

在2018年的年末,即便你沒有去影院觀看《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大約也在電影首映禮時記住了特立獨行的Ezra Miller。

Miller可以說是“大型時裝試驗田”,只要品牌敢產,他就敢穿。

Miller在去年還以破格的造型登上了美國著名的情色雜誌《Playboy》——

而他用這一系列大膽的造型向世人傳遞的則是“性別模糊”的觀念。

在2018年的秀場上,“性別模糊”的例子也有很多。

Thom Browne 2018春夏男裝系列直接用“性向自由 性別多元”作為主題。“裙裝+高跟鞋”這樣女性特質明晰的造型佔據整個秀場。

而壓軸的這套“西裝拚接婚紗”更是將主題完美升華。

自誕生起便將“無性別設計”植入品牌基因,展現出鬼怪性格的 Charles Jeffrey Loverboy 也從2018春夏系列起得到了主流認證,正式入駐了倫敦時裝周。

此外很多品牌也不再將“性別”作為挑選模特時的先要標準。

GUCCI秀場上的 Harris Reed 以及 Celine 秀場上的Bente Oort,如果我不特意點明,你大概也很難分辨他們的真實性別。

右:Bente Oort(女)

其實有關“性別觀”的探討,在近些年一直是熱點。

2018年,這股風潮伴隨“Me Too”運動的盛行還影響了傳奇老牌,並催生了這些品牌的“重生”。

曾在90年代初以解放女性形體作為核心進行創作的巴黎時裝屋 Poiret 時隔近一個世紀後在華裔設計師殷亦晴的帶領下“重裝歸來”。

殷亦晴採用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手法,同時也保留了 Poiret 驕傲獨立的氣質,你會發現青睞的它的都是娛樂圈裡有名的“大女人”。

用“男裝女穿”來驗證“模糊性別”這一理念,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女性中性打扮的現今變得不如“女裝男穿”那樣有視覺衝擊,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品牌背後的故事中發掘到深意。

例如同樣在2018年複興了的紐約品牌Trigère。

其創始人 Trigère 女士被稱為“美國的Coco Chanel”,其在女性聲音還很薄弱的上個世紀,便以勇於宣誓女權,擁有獨特時裝見解著稱。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是一位猶太人,曾經歷過被納粹統治的殘忍時光。

Trigère女士於1942年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將苦痛的經歷轉化為大膽直率,同時透露著叛逆個性的時裝設計,在20世紀便頗具人氣。

而品牌在2018年複興,也像是順應了“女權興起”的時代潮流。

無論是變得更加頻繁,並逐漸被更多人接受的“女裝男穿”,還是為女性爭取解放和自由的經典老牌獲得重啟,時裝中的“無性別”本身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觀念,它用時裝的方式為性別平權發聲,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表現。

關鍵詞:街頭風潮

街頭風還能做多久的“銷量保障”

除了 Poiret 和Trigère,在2018年還有一個傳奇老牌的複興也得到了眾人的矚目——Helmut Lang。

這個影響了 Raf Simons 等一眾炙手可熱的設計師,在90年代創造了時裝歷史的先鋒品牌。

Helmut Lang回歸的方式也很特別——一改任命服裝設計師的傳統慣例,打造了“每一季邀請一位設計師合作”的獨特商業模式。

品牌重啟後舉辦的第一個成衣秀場——2018春夏系列選擇與紐約街頭品牌 Hood By Air 的創始人 Shayne Oliver 合作,整個系列“街頭味”十足。

不少 Helmut Lang 的老粉紛紛感慨說:“沒想到 Helmut Lang 會變成一個街頭潮牌”。

包括還有之後與《DAZED》雜誌主編 Isabella Burley 合作開啟的“計程車”系列,無論是理念還是產品,都充溢著 cult 不過的街頭語言。

這樣有意“變潮”的做法讓 Helmut Lang 老粉感到不適應,但從整個時裝環境出發又是情理之中。

畢竟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街頭風”已經成為了時尚圈裡最帶貨的時裝形式。

“街頭熱”於時尚圈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關鍵詞,假若如今你還覺得街頭潮流和高級時裝完全相悖,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時裝形態,那一定會被很多人反對。

從 Lyst 的各項指數來看,這股“熱”在2018年隻增不減。

在 Lyst 發布的“2018年最讓你有購物欲的 logo”榜單中,前 3 名全部由運動及街頭品牌佔領。

排名前十的品牌:Supreme、Champion、FILA、Prada、FENDI、GUCCI、Kappa、VERSACE、LV、CELINE

而在早先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熱門時尚品牌榜裡,Off-White還超越 Gucci 首次佔據了榜首。這個街頭品牌成立僅四年便登頂時裝行業,是很多傳統時裝屋也望塵莫及的。

Off-White的主理人 Virgil Abloh 無疑也是2018年“街頭熱潮”中的最大功臣。

他在三月被老牌時裝屋 Louis Vuitton 任命為男裝藝術總監,這一開創歷史的舉措也成為了年度時尚新聞之一。

而如今呈現出來的輿論影響以及流量數據,也率先為街頭迷們帶來了一波高潮。

在2018年,很多傳統時裝屋都選擇讓街頭文化“登堂入室”,主動擁抱街頭潮流。

Kim Jones在 Dior Men 發布的首個系列便與深得“千禧心”的街頭藝術大師 KAWS 展開合作;

開創時全由街頭品牌支撐著的 YOHOOD 潮流集會活動,也在今年得到了 CHANEL 的青睞;

從冤家到聯名——引發熱議的 GUCCI X Dapper Dan 合作系列,其中主角 Dapper Dan 本人當初便是以定製街頭時裝起家,是不折不扣的初代街頭icon。

這樣的合作舉措放在五年前或許還被很多品牌不齒,視為是“自降身價”,在現在卻成了是迎合新千禧一代,衝擊銷量的普遍做法。

“潮牌消費增速鋼彈62%,非潮牌增速卻停留在17%,兩者相差3.7倍之多。”

——由 Nielsen 機構發布的《全球首個潮牌大數據研究趨勢及用戶分析報告》中,已經用數據赤裸地說明了這一點。

關鍵詞:中國時裝

需要自信的“Made in China”

2018年,世界時裝舞台上的中國身影突破了新高。

不僅有一眾中國品牌入駐了時裝周官方行程,包括中國模特也在這一年裡爆發,新秀和老將都很活躍。

右:唐赫

除此之外,一些勢頭很強的中國時裝集團也成為了焦點。

“中國公司在收購國際品牌時,會明白歐洲的市場和規則,而他們會取得成功主要是由於強大的資金潛力。當然同時,歐洲公司也會追求中國市場,看重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我覺得這並不是危機,而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這段話出自Sidney Toledano——LVMH時裝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而中國時裝能為 LVMH 這個世界頭號時裝集團所矚目,正是源於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中國集團收購國際品牌”的步伐又更進了一步。

複星集團在近一年內先後拿下了法國奢侈品牌 Lanvin 以及奧地利奢侈內衣品牌Wolford;

素有“中國LVMH”之稱的山東如意,則是斥資40億美元收購了SMCP、Bally和萊卡等奢侈時尚公司。

而除了複星國際和山東如意這樣火熱收購國外品牌的中國集團外,還有一些中國集團則選擇了更加入微的方式。

例如雅瑩集團,他們旗下的品牌DOUBLOVE,2018年在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心力,發布的時裝系列都很好的說明了中國時裝正扎實地向國際舞台前行。

如今說到“中國製造”或許還有一些人會報以偏見,但其實只要真正關注時尚的人,都會知道很多國際品牌都和中國的工廠保持著長期合作。

而對於這些已然為世界知曉,無論是銷售還是人氣都排行前列的品牌而言,保持長久合作這件事本身,就已充分證明了中國製造在工藝上是值得肯定的。

包括在年初曾炒得沸沸揚揚的“Triple S Made in China”的事件裡,很多局外人都是跟風吐槽,並沒有真正比較工藝——中國製造相較於意大利製造,無論輕便性還是適穿性都有大大的提升。

右:意大利製造

(數據來自NOWRE)

當放下偏見再將視野朝向中國製造,便能感受到它們獨到的魅力。

而懷抱著從2018年所得的感悟去展望2019年時,你會發現一些中國品牌已經率先給了我們驚喜。

例如前面提到的雅瑩集團的代表品牌DOUBLOVE,就在成軍十年的時間裡逐漸擁有了世界化時裝的雛形。

在 DOUBLOVE 2019春夏系列裡,品牌便在設計時充分考量了如今時興的時裝語言——

寬肩西裝順應了複古風潮,同時也滿足當下熱衷用中性服裝來表達自己的女性的需求。

街頭風的單品在它們的語言下也呈現了甜美的一面。

這雙以老爹鞋為靈感創作的“泡泡鞋”在如今運動鞋泛濫的市場環境下依然表現出了新意。品牌也不怠慢工藝,在泡泡鞋裡延續了中國製造被青睞的輕盈質感,保證穿著舒適。

DOUBLOVE是有智慧的,他們深諳不能盲目跟隨潮流,於是在設計伊始便確立了同時傾訴“浪漫和酷感”兩派樣貌的品牌形象,並以此為核心呈現每一季的新品。

於是硬朗的皮衣皮裙或是率性的運動套裝會採用粉色,使其變得更加溫柔。

對於相較保守的東方女孩來說,款式日常好穿卻在細節體現心思的單品總是能討得歡心的。

DOUBLOVE並不是一個嘩眾取寵的品牌,所以她們規避掉了“華而不實”的設計。

這一點在2019春夏系列裡的裙裝 look 裡便展現得很充分。

系列裡既有大女人會傾心的單品;

也能供甜系的少女們選擇。

而從那些細膩的鑲邊剪裁以及精妙的花卉刺繡裡,還能依稀感受到高級時裝的語言。

這正是 DOUBLOVE 的使命,要對向往高級時裝的消費者提供設計細節精致優良的單品。

其實中國文化在整個時裝界一直佔有一席之地,不少傳統歐洲時裝屋都曾在系列中描述過他們眼中的中國。

在 DOUBLOVE 的2019春夏系列裡,她們也用時裝的方式傳遞了自己眼中的“中國”——對於龍圖騰的巧妙運用,讓“品牌來自哪裡”昭然若揭。同時也使傳統圖案得到時尚化的“新生”,以更符合現代時裝審美的設計展現給人們全新的視覺形象。

這是我們自己在時裝領域對中國文化的表達,也是更純粹的中國設計。

通過這個系列,你也可以勾勒出品牌想要塑造的女性形象——她們在東西文化交融的當下成長,享受生活,忠於自我。不拘泥於傳統,也以敬畏之心尊重傳統;具備有趣的靈魂,熱愛美好的事物,同時還擁有著改變世界的女性力量。

中國時裝確實還存在不足,但越來越多像是 DOUBLOVE 這樣的國產品牌,都在努力地融合東西方的美學,以品質來證明實力,而這樣的中國製造也理應值得自信。

去年一整年的時尚圈很精彩,跨性別理念和中國時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從過去而來的複古美學以及活躍於 Z 時代的街頭風潮也一同變得流行。

時尚在新舊發展之間變得有趣且深刻。

這大抵也是時尚最為奇妙的地方,它可以在新舊之間巧妙遞換甚至直接將二者融合,同時你還能通過它瞥見當下的社會群像。

若是將目光放的更長遠,你甚至還會發現我所說的這些關鍵詞還可以總結2018年以前的某一年甚至某一時代。

而能讓人不厭其煩地看著它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找尋到一個適宜當下的平衡點,並在眾多“不變”中展現出“改變”,大抵便是時尚最大的魅力吧。

本期文字助理:Lily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账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台,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麽請記得關注本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