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網|對話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做得晚可以看到行業痛點

騰訊新聞 作者 孫宏超

今年5月10日,京東健康宣布獨立運營,當月初獲得超過10億美元A輪融資。7月17日,京東集團宣布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生活服務事業群總裁辛利軍擔任京東健康CEO,全面負責京東健康的戰略、管理、業務發展等工作;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擔任京東健康董事長。

資料顯示,辛利軍於2012年10月加入京東,曾擔任京東商城開放平台家居家裝部總經理、京東商城居家生活事業部總裁等職位。在擔任京東健康CEO的同時,辛利軍將繼續任京東零售集團生活服務事業群總裁一職。

據介紹,京東健康將在目前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版塊基礎上,逐步完善其“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產業布局,成為健康產業的旗艦型企業:在醫藥健康電商版塊,京東健康現擁有藥品零售、藥品批發、以及非藥物的泛健康類商品零售等業務;互聯網醫療版塊主要圍繞患者需求,開展在線掛號、在線問診等醫療服務,並結合京東獨特藥品供應鏈優勢,在業界首創了線上“醫+藥”閉環;健康服務版塊為用戶提供包括體檢、醫美、齒科、基因檢測、疫苗預約等在內的消費醫療服務;“智慧解決方案”版塊則主要服務於線下實體藥店、醫院和政府部門等各合作方,向其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化、智慧化解決方案。

7月23日,辛利軍接受騰訊《深網》等媒體採訪,以下為部分對話實錄(在不改變原意前提下有所刪減):

媒體:拿到融資後主要會往哪個業務方向擴展?會考慮在什麽時候IPO?

辛利軍:四塊業務,最成熟的就是醫藥電商,現在佔到我們很大的比重,我們在整個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的業務還在不斷拓展,所以更多的資源會投入到新的領域當中。我們只是在這些領域做了一些模型案例,但是還沒有開始大規模推廣和複製,這是我們接下來的重點。歸根結底就是協助政府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為我們投入很多系統連接。再就是如何在健康管理通過2C,就是到了什麽時候應該做些什麽事情,這些事情可能要花點錢,但是為了將來不花錢,應該做些該做的檢查,提前注意一些東西,這些都是要投入的。

至於什麽時候上市,我們倒是沒有時間表,但是肯定會的,上不上市是我們老闆說了算。

媒體:獨立運行後京東健康在京東內部的業務地位以及戰略地位有沒有提高?

辛利軍:整個團隊在京東比較低調,大家可以看到報導也很少,這和我個人的習慣有關係,但這次已經很高調了,我在京東來了這麽多年還沒有像這樣大規模和媒體朋友一起交流。這一塊業務獨立融資出來已經證明了這個業務的重要性,要不然的話不可能拿一塊業務從整個母體裡面拆出來,獨立融資獨立IPO。

媒體:接下來你們的發展重點是什麽?

辛利軍:剛才已經提到,我們的發展重點就是後面持續投入的領域,包括智慧醫療體系。前面我們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處方流轉,我們可以幫助醫院來做處方流轉的平台,未來患者用手機掛號,就診卡、醫保卡合一,掃完以後醫生開了處方我的手機上立馬就能看到,然後就能支付,京東大藥房可以在你回家以後送過來。全中國到今天為止只有京東一家能夠提供藥物配送一體化的能力。別的公司都是藥是自己的,然後找外面的物流配送,就會涉及到藥品安全性的問題,出了事說不清楚。所以醫院願意和我們這樣的公司合作,患者也認可。

媒體:你們是怎麽尋找醫生的?跟醫院談合作,還是只是等待醫生轉入平台上來?京東健康是採用傭金模式嗎?收入體系是怎樣的?京東健康對自己未來的收入是什麽預期?

辛利軍:因為中國允許醫生多點執業,京東也有互聯網醫療的牌照,所以來到我們這裡入駐也是合理的。我們也會和醫院合作,但是對醫生的資質審核會比其它的品牌更嚴格,因為我們對醫療質量的安全性遠遠超過創業公司,現在入駐醫生接近3萬位。收入模型實際上有多種,總體來講,互聯網上面的問診都是這種,我們要幫助提高醫生陽光收入,希望醫生通過問診介入用戶的健康管理,更多的是希望賺健康管理的錢,我們不希望賺就醫的錢,就醫用藥也是醫保支付,我們幫助他們降低費用,降低費用的同時賺取合理的收益,希望未來逐漸引導到健康管理上來。將來我們的收入模型更多的是圍繞單個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獲得收入,很簡單,如果你自己活蹦亂跳,沒有人管你的情況下你活八十歲,我來管你就活一百歲,多出來的二十年這個支出願不願意在我這上面支出?你肯定願意,如果我能夠提供這樣的場景和這樣的服務。

媒體:現在互聯網醫院在京東APP,將來會獨立嗎?

辛利軍:應該下半年就會了,因為之前京東健康沒有獨立,所以整個思考邏輯還是零售邏輯,現在是服務邏輯,就是要提供醫療服務和問診服務,所以會有更多的患者有更便捷的路徑找到我們。

媒體:除了醫藥流通,剩下的三個業務你們有沒有分先後次序重點發展?還是三塊齊頭並進去做?哪一塊比較重要?

辛利軍:會是有主有次,初期會齊頭並進。因為初期的時候每一塊可能對你來講都是初始期,需要把它的功能和服務進行完善,等到明年主次就會分得越來越清楚。當然,目前的醫藥電商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塊。

媒體:負責大健康業務以來有什麽心得和感受?

辛利軍: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做老師,做了四年,我願意跟那個去比,我覺得醫療和教育都是偏公益性的,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認可,消費者才會為你買單,所以不能純粹考慮商業利益。剛才我也提到整個醫療體系當中不僅有政府參與、醫院參與、藥企參與,參與方非常多,但是利益的條塊分割也非常多,需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是患者本身的獲得感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服務,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第二是為政府提供服務的過程當中是不是真正體現了京東的價值,比如在醫保控費和分級診療方面,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收益就能夠得到合理地呈現。當然,我也和劉總交流過,整個醫療服務當中核心就是服務,某種程度上不排除某些領域基本上就是做公益,目前互聯網醫療領域當中盈利的公司還是很少的。

媒體:你們和其他的同行相比優勢是什麽?

辛利軍:我們的優勢很多,剛才講過我們在藥品零售方面的安全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司能夠做得到,還有京東本身的品牌背書,我們不像一些小的創業公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比如剛才媒體記者朋友提到的有的醫院的線上平台活躍度幾乎是零,除了掛號沒有任何功能,其實就是一個掛號平台,能夠提供的服務其實很多,但是沒有運營能力。醫生不可能有這個時間,隨訪中心都是抽查的,比如心血管是每兩個月隨訪一次,沒有這個服務能力,需要社會的介入才能把整個服務做得完善,這就是為什麽整個互聯網醫療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媒體:相比BAT你們有什麽優勢和劣勢?

辛利軍:優勢和劣勢不僅是供應鏈體系,我們和創業公司相比,京東在醫藥電商的成熟度已經很高,我們已經是一個獨角獸,所以有足夠的耐力、足夠的恆心去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市場,創業公司要活下來,所以很難去看長期利益,只能看短期,因為他們要活命,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看的事情比較長遠,這是京東本身具備的能力。

媒體:有一種說法是京東做得晚,不知道您對這種情況怎麽看?

辛利軍:好飯不怕晚,做得晚能夠讓我更清楚地看到這個產業的格局和這個產業的痛點。互聯網醫療不是只有BAT,在互聯網醫療創新的公司數量遠遠超過BAT,但是到今天為止這塊能夠剩下的創新的公司,個人認為不超過五分之一。

媒體:阿里和騰訊通過支付在醫院做終端繳費設備,您覺得對整個醫療市場的影響怎麽樣?

辛利軍:前面我提到一點,大部分的創業公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醫療領域的媒體,如果是的話你們很清楚,醫療領域靠所謂數據變現的公司經常是不現實的,所以支付本來就是一個必然手段。前一段時間國家發了一個文,就是不允許公立醫院參與私立醫療機構的評級,特別是國外醫療機構的評級,包括很多互聯互通的評級,就是講到醫療數據的安全性。

媒體:50%的藥品是次日達,另外50%怎麽解決速度問題?

辛利軍:我們內部做測試的時候對大部分老百姓買常用藥,大概不到20%的藥是應急藥,就是我現在拉肚子了需要趕緊下樓買個沙星膠囊,或者要買OK蹦,80%以上的藥品是來自家用常用藥和慢性病藥,這些常用藥和慢性病藥對時效的要求沒有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那麽著急,這是目前的現狀。今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會把全國藥品倉和京東其它倉的管理做到有GSB認證以及整個配送環節的安全性,所以到了年底我們會在全國做到京東用戶55%以上實現當日達,剩下的可能是次日達,或者稍微再晚一點。應急藥怎麽辦呢?我們在8月份的時候會在全國超過五十個城市以上,應該是8月底或者9月初,實現我們在京東這裡下訂單,通過LBS識別的線下藥店在線上呈現,經過我們認證和確認之後藥品質量沒有問題,然後在一公里範圍內做到一個小時配送。

媒體:這種配送的能力會接入達達嗎?

辛利軍:會的,達達是其中一個提供配送能力的合作方。

媒體:你們的倉庫和零售的倉庫是怎樣布局的?

辛利軍:這個布局是不一樣的,就是兩套體系,藥品體系管理和零售倉是不一樣的。

媒體:所以是獨立倉是嗎?

辛利軍:是的,重新建或者重新租。

媒體:年底布局完成是什麽樣子?

辛利軍:布局之後京東55%以上的用戶能夠實現當日達,因為我們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的將來也能夠做到,現在應該是三個。

媒體:京東看的是五到十年,是不是意味著這一塊業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很長一個階段沒有辦法實現盈利?

辛利軍:互聯網醫藥領域實現盈利短期以內比較難,但是因為路徑很多,我們選擇路徑和別人不太一樣,涉及到戰術問題,可能今天不方便講。我想說的是,醫療領域當中有很多創新,可以選擇不同創新的切入點進去實現自己的路徑,不代表A公司走的路我也要走一次,不代表B公司做的事情我還要再做一次,每個人選擇的路徑不一樣,可能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媒體:要達到盈虧平衡的點會是怎樣的?

辛利軍:我們現在是盈利的。

媒體:人工智能的技術將會怎樣融合?

辛利軍:人工智能在醫療全行業應用是一個很大的場景,剛才我講的很多公司在醫療領域都是通過人工智能創新,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創新是需要長周期的,很長的周期。

媒體:京東走的路線是怎樣的?

辛利軍:我們的路線是兩塊,如果這件事情對患者本身的體驗沒有增加,我們就不會去做,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實現在醫改領域的分級診療和合理控費,我們也不會去做。我們和小的創業公司不一樣,可能他們注重和某個科室的合作,這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患者本身的獲得感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現在國家醫保控費也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所以我們不太會采取這種路徑。路徑不太一樣,只要和這兩個沒關係的我們立馬就不做,雖然有各種創新,但我們是有篩選的。

媒體:人工智能方面你們具體會做哪些?

辛利軍:合理用藥是一方面,有些創業公司在做影像識別,騰訊在做肺結核方面,但是到今天為止在中國還沒有一家人工智能設備能夠通過CFDA認證,所以這條路還很長,沒有辦法做CDSS臨床輔助診療,最後決策者還是醫生自己。因為中國醫學AI的介入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是放到歷史的長河當中還很短,因為醫療畢竟是一個很慎重的事情,需要不斷地通過真實事件的訓練和驗證才能真正應用到臨床。

媒體:京東是什麽時候開始考慮這一塊的業務?

辛利軍:考慮時間很長了。大家知道京東一直在推進無界零售的戰略,就是希望通過京東的零售能力重新構架人貨場能力,然後我們發現當你的藥品往上下遊去走的時候必須介入醫療服務場景。現在醫療場景當中有一個場景是避免不了的,就是醫院作為核心場景,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就是網上場景和Shopping Mall場景,京東要把零售場景打穿的話就要進入線下。到今天為止,線下的購物場景依然佔到百分之七八十,想要獲取這個收入就要有能力服務這個場景,通過人貨場重構,更快的能力覆蓋線下場景,這樣才能獲得這個收入。

我們的藥品零售要往下走自然會走到醫療服務,但是由於醫療服務場景非常複雜,幾乎和我們思考的零售場景是不一樣的,這個場景會脫離零售,所以我們在思考大健康場景,更重要的就是醫療體系、醫療機構部分,不管是公立醫院、私立醫院還是診所。我們做的其它產業,不管是手機、家電、服裝還是居家依然是零售場景,但是健康就是服務場景,個人健康管理已經不是零售場景了,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我們所做的把大健康拆出來,變成一個獨立業務自己重新拓展,因為已經不是在做零售,而是做醫療服務和健康服務。

媒體:財報當中四塊業務是醫藥零售、醫藥批發、互聯網醫療以及健康城市,這一次好像有點變化,變成醫藥電商、健康醫療、智慧解決方案,為什麽會有這種變化?

辛利軍:我們京東健康是剛成立的,業務創新的過程當中不斷理出自己的邏輯和思維,也就是醫療服務、健康服務場景當中模塊非常的多,我們也在不斷整合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就會形成更成熟的想法,這個變化也就是我們形成的過程。

媒體:現在這四大業務的收入構成分別佔比多少?

辛利軍:目前互聯網醫療電商成熟業務佔比很高。

媒體:怎麽把患者推送到三甲醫院?

辛利軍:現在我們可以在網上做輕問診,要是輕問診解決不了需要送到線下的話醫生可以推薦,但是暫時並不能夠實現全國所有的三甲化,有些號源已經賣完了,但是後面會實現,其實現在也能夠實現,但是現在實現成本很高,不是模塊化的。

媒體:後面投資傾向於哪些企業?

辛利軍:事實上只要是和健康有關的公司我們都會去看,不是看它值不值得投,而是看和我們的業務有沒有協同,就是對我來講有沒有意義,有的東西很值,但它不是你的,所謂的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即使是體檢的公司,有的是做體檢的服務,有的是做體檢的運營,有的是做體檢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是一個健康管理平台,大部分和健康服務有關的公司都可以和我們對接,只是要看協作性有多大。

媒體:相對於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來說,京東健康有沒有對標的公司?

辛利軍:我們分拆出來的時候就是希望進入健康服務領域,所以集團肯定會協助我去做這一塊業務,剛才說的阿里健康不是我提到的,是你們提到的,健康領域中國超過十兆的產值,醫療領域去年醫保局的支出超過兩萬個億,醫療領域四五萬個億,健康領域更大,所以我不認為這個領域有多麽多的對手。也許我和我的友商在這個領域做了十年都是誰都沒碰到誰,現在中國還沒有出現美國、歐洲那樣一個超過幾千億市值的健康管理公司,所以我不覺得他們是對手,我覺得大家一起來做,就是讓中國的消費者真正養成健康管理的習慣,這一點很重要,要是有這個習慣絕對不會像去菜市場一樣往醫院跑。

媒體:整個醫療領域你們看好哪些數據價值?

辛利軍:醫療領域當中數據的安全性、隱私性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數據價值沒有想像的那麽大。

媒體記者:前一段時間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行動,A股收益很多都在上漲,您覺得這個文件的發布對健康產業和公司來說有什麽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辛利軍:國家一直在推動健康中國,真正核心的目的是從最頂層結構來做醫改,因為醫改是具體行為,就是真正形成公民自我的健康管理,國家協助來治未病,沒有病的時候怎麽辦,生病的時候怎麽辦,治病就是讓你病好了之後重新變得健康,醫保控費就是讓你生病以後不亂花錢,這是國家推動健康管理的重大布局,國家發文以後衛健委就會不斷推動落實這個政策,包括四大病種的控費,心腦血管、肺呼吸性的疾病管理,癌前預防和糖尿病,基本上佔到慢性病管理的百分之八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