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換季時節必須要注意的季節疾病?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有些季節生病多,另一些季節則生病少。據醫生介紹,從疾病發生過程看,內因即人體的抗病能力是關鍵。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決於免疫系統,如白細胞、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堪稱對付各種病毒的「特種部隊」,這些細胞在各個季節的狀態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健康食品)狀況。

一年四季中,從11月份到下年的1月份淋巴細胞數量與活力最低,因而寒冷的季節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而在6、7、8月份,淋巴細胞數量上升到頂峰,故病毒無力惹是生非,但細菌卻可乘虛而入,故腸炎、痢疾等疾病取代了感冒、支氣管炎的地位而成為多發病。只有春、秋季節,人體內免疫球蛋白增多,是一年中感染疾病最少的時期。但可 誘發過敏性疾病,罹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食品)、哮喘等疾病的機會增加。

一些傳染病,因其傳染媒介受到季節製約而引起發病的季節變化。可分為嚴格與不嚴格兩大類,前者的典型例子是乙型腦炎、絲蟲病、瘧疾等入秋當防的主要疾病。所以說,換季之時,亦是疾病轉換之時。人們應該根據季節的不同、疾病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 秋氣象候變化複雜,早、中、晚室內外溫度和濕度相差較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呼吸道粘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粘膜上皮纖毛運動紊亂,功能失調,防禦能力下降,抵抗力減退,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癥狀也往往會加重。

因此,在秋季應隨時注意氣象變化,加強鍛煉,增加抵抗力,這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關鍵。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病的多發季節,因氣象轉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心臟血管負擔加大,導致血壓增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血液的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因此,在秋天,心血管病人應堅持服用治療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藥物,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積極預防感冒等可誘發心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胃腸道疾病:秋天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數往往會多於夏季,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三個:一是蒼蠅在秋季的活力並不比夏季弱,凡吃了被蒼蠅汙染過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腸道感染而腹瀉;二是秋季氣象涼爽,人的食慾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飲暴食,致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三是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腹部著涼,或誘髮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

防病重在提高免疫力

如何增強免疫力?這也許是人們談論最多的一個健康話題。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呢?人們在這方面應樹立什麼樣的科學意識呢?

專家認為,積極主動的鍛煉、均衡的營養、平和樂觀的心境對人的免疫力至關重要。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適度鍛煉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消滅病毒和癌細胞,並促使身體釋放使人興奮的應激激素,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運動時,出汗和血液循環加快可幫助身體將毒素尤其是皮膚上的毒素排出。

均衡的營養不僅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而且對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有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鋅、硒、鈣、鎂等物質可增加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而這些物質的缺乏,會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的發生。衛生部門在一項對近3萬名年逾40歲的中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一些人每天服用15毫克的胡蘿蔔素、30毫克的維生素E和50微克的硒,其死亡率明顯下降。5年以上所有死因的死亡率下降了9%,最為突出的是癌症的死亡率下降了13%。

因此,人們的日常飲食應包括蛋白質(豆蛋白、雞、魚、蛋和瘦肉等)、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全麥、麵包、燕麥、糙米和其他高纖維製品)、綠葉蔬菜和含果膠較高的水果(菠菜、白菜、甘藍、芥藍、芹菜、蘋果、梨子、橘子、香蕉等)和必要的脂肪(亞麻籽油、魚油、豆油、紅花油、核桃、芝麻、南瓜籽等)。

精神因素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狀態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托馬斯教授對1337位學生進行了長達18年的觀察,發現如果人長期處於孤獨、矛盾、失望、壓抑狀態,就會影響體內環境的平衡,從而減弱人體的抵抗力。而樂觀、愉快及自信對預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進作用。

專家強調,確保日常生活方式的健康與科學,是人們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最佳方式,而靠服用保健品來代替運動和科學防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關專家提出了以下有助於增強人體健康的建議:多喝水:雖然不能使人防病,卻有助於人體早日康復。多吃含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黃瓜、芹菜、蕃茄、白菜、橘子、西瓜、蘋果、梨、香蕉等。

合理的休息

人在睡眠時,體內會產生一種被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體內的細菌性病毒消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