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清初“四僧”之外的擔當,150余件書畫山西將展

明末清初藝術大師擔當被稱為石濤、朱耷、弘仁、石谿"四僧"以外的清初第五畫僧。澎湃新聞獲悉,8月25日,山西博物院將舉辦“一筇萬裡——擔當書畫藝術展”。展覽精選雲南省博物館珍藏的擔當作品150余幅,分四個單元介紹擔當的生平與志節、擔當繪畫的學古、擔當繪畫中的禪意和擔當的書法藝術,向世人呈現明末清初畫僧擔當的詩、書、畫藝術成就。

《千峰寒色圖冊》 紙本,縱22.9厘米,橫34.5厘米

《千峰寒色圖冊》紙本,縱22.9厘米,橫34.5厘米

明末清初,激蕩劇變,時代催生出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這樣的思想家,也孕育出“四王”、“四僧”這樣的藝術巨匠。在“四僧”之外的方外藝壇中,還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的成就之高、涉及面之廣,毫不在“四僧”之下,正如有學者所評,“超凡脫俗,似更勝一籌”。他就是擔當。

擔當(1593—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也算是與淳安有些聯繫),明初從戎來滇,世居晉寧。清兵入關後,禮無住老人出家,遍參吳越諸名宿。出世弘法,住雞足山石鍾寺。曾學詩書畫於董其昌門下,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為人志存氣節,放浪形跡,故畫作飄逸有奇氣。

擔當在年輕時,曾到北京應試,進太學學習,到各地遊歷。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官場的腐敗,加深了他對明朝的不滿;尋師訪友,使他大開眼界,加上自己的努力,詩、書、畫三方面都大有進步。眼看明朝滅亡,他感到報國無門,就至雞足山削發為僧,把“擔當天下大任”的一腔愛國豪情,寄寓在詩畫之中。

作為雲南地方文化的代表和明遺民的擔當,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繪畫理論,都呈現出中國美學的複雜性。在諸多遺民畫僧中,擔當在詩、書、畫方面都顯示出其較高的藝術成就。他將內心的呼喊承載於藝術之中,同時他的繪畫又突顯出深刻透徹的禪學意境,詮釋出胸中意氣。

作為文人畫家,擔當以手中的畫筆宣泄內心的創痛與寂寒;作為遺民,他將歷史前進的車輪印跡以及對故朝的眷眷不捨和失落之感注入其創作中;作為僧人,超世絕俗之意境使得其藝術創作達到徹悟。

擔當禪師,曾學藝於董其昌,是董其昌的忠實弟子。其詩作很多,內容廣泛,多是反映他的愛國感情和堅貞不屈的品格。山水法倪瓚,風格荒率縱放,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表達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書法董其昌而變之,後多寫草,其勢瘦勁清奇,豪放練達,有一瀉千里之勢。石濤讚曰;“擔當老人大有解脫之相。”

擔當與山西人熟知的傅山同為明末清初的書畫藝術名家,在藝術觀點上也有神似之處。

據山西博物院介紹,2019年,山西博物院曾推出“百代標程——董其昌書畫藝術展”,今年年底,山西博物院又將推出“傅山的生平與學術”。此次舉辦擔當書畫展,有利於觀眾接續思路,拓寬視野,了解董其昌書畫藝術的影響。同時,接前引後,力圖為觀眾呈現一部完整全景式的藝術史。此次展覽將秉承他們的一貫理念和追求。

《一筇萬裡圖卷》 紙本,縱25.3厘米,橫165.5厘米

本次展覽名稱取自擔當作品《一筇萬裡圖卷》。雲南、山西,遙隔數千里,此番擔當書畫作品北上亮相,猶如達摩一葦渡江,“一筇萬裡”。

擔當雖身在禪房,卻依舊關注蒼生百姓和國家安危,於是有了“畫裡何人識董狐”的感慨,有了《太平有象圖》的憧憬,也有了“天涯不可問,終日上高樓。誰識予懷抱,憑欄一片秋”的悲涼。

《太平有象圖》(局部) 紙本,縱116厘米,橫55.6厘米

他的山水畫個性獨特,怪誕的構圖與用筆、用墨,將自然萬象提升為一種色相皆空的世界。借山水畫從悲愴鬱結中解脫出來,心靈與自然相契合為一體,是一種獨特心象的寫照。

《山水行書冊之一 》紙本,縱27.2厘米,橫14.8厘米

在繪畫實踐中,擔當追求倪瓚的荒寒清淡、米芾的煙雲縹緲,鍾情於“平遠之蕭疏”的構圖。他追求的“空”“淡”“靜”的繪畫意境和審美傾向,將禪與繪畫相通,渾然天成。

《行書軸 》紙本,縱125.4厘米,橫52.2厘米

擔當的書法作品既有鋒芒畢露的恣肆放縱,也有恬淡飄逸的天然風韻,動靜相宜,超凡脫俗。他的書法筆觸凝重、含蓄,自成一家,書畫合一,禪韻十足。

展期持續至11月22日。

擔當 《仿元人山水圖》紙本墨筆 104.3cm×55cm 雲南省博物館藏(資料圖)

擔當 《樹倒葉枯圖卷》(局部) 紙本墨筆 28cm×545cm 四川博物院藏(資料圖)

擔當 《山水頁》紙本墨筆 50.8cm×33.2cm 四川博物院藏(資料圖)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一筇萬裡——擔當書畫藝術展”

展覽時間:8月25日——11月22日

展覽地點:山西省博物院

(本文綜合自山西博物院公眾號、《千島湖書畫》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