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老子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不欲琭琭(l&)如玉,珞珞(lu7)如石。

【譯意】

“道”是天地萬物生成的總原理,“一”是“道”所生,它也可以代表“道”。

自古以來,凡是得到“一”的,其情形是這樣的:天得到“一”因而清明,地得到“一”因而寧靜,神得到“一”因而虛靈,谷得到“一”因而充盈,萬物得到“一”因而化生,侯王得到“一”因而成為天下的典範標準。這些都是由於得到“一”才有的。

天不能清明,恐怕就要崩塌;地不能寧靜,恐怕就要覆滅;神不能虛靈,恐怕就要消失;谷不能充盈,恐怕就要枯竭;萬物不能生長,恐怕就要絕滅;侯王不能成為天下典範標準,恐怕就要顛覆滅亡。

貴以賤作為根本,高以下作為基礎,因此,侯王們自稱“孤”、“寡”、“不穀”,以示謙下,這不是貴以賤為根本嗎?難道不是嗎?

所以世上最好的稱譽就是沒有稱譽,因為有了稱譽,毀謗也就隨之而來了。不要像美玉一樣的璀璨明亮、受人重視;而要像石頭一樣的暗淡無光、為人忽視。

【解析】

“昔之得一者。”“一”是數目的開始,“道”是萬物的本根,所以老子用“一”來比喻“道”。二十二章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抱一”就是抱道,這裡的“得一”也就是得道。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谷”本指山谷,引申指一切河川。“侯王”,指君主。“貞”,解作“正”,表率、準則的意思。

“其致之。”“其”指“一”;“之”,此的意思,指清、寧、靈、盈、生、貞。這句是說天能清、地能寧、神能靈、谷能盈、萬物能生,侯王能為天下貞,都是“一”使其如此。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無以”,不能的意思。“裂”,崩裂、崩塌的意思。“發”、就是“廢”,崩毀的意思。“歇”,消失的意思。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貴”,顯貴的意思,對“賤”而言。“高”,崇高的意思,對“下”而言。“蹶”,顛仆的意思,這裡指失去侯王的地位。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故”,發語詞,和“夫”同。“貴”和“賤”,“高”和“下”都是相對而成,我之所以高貴,那是由於別人的賤下,如果沒有別人的賤下,我如何高貴得起來?明了這個道理,高貴者也就不必驕傲了。

再者,高貴的究竟佔少數,賤下的究竟佔多數,就好像塔尖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塔尖是由下面很多層疊起來的。第一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第一名是由二、三、四直至最後一名抬起來的,如果高貴的瞧不起甚至欺凌賤下的,那不是等於塔尖不要塔底,第一名不要以後名次的人一樣的可笑嗎?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孤”,孤獨無德的意思。“寡”,寡德之人的意思。“穀”,解作“善”,“不穀”,不善的意思。“孤”、“寡”、“不穀”,都是古代君主表示謙虛,用來稱自己的。這是以謙虛為懷的表現,也就是“以賤為本”的意思了。

“故至譽無譽。”“至譽”,最好的讚譽。這句是說最好的稱譽就是沒有稱譽。因為老子既不主張有賢名,同時受到稱譽的也未必是最好的。

以國君為例,如:“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受到稱譽的國君反而在沒有受到稱譽的國君之下。就以玉和石為例,人人都讚美玉,都漠視石頭,但石頭的價值遠超過玉,所以下文老子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又“至譽無譽”這一句,王弼本原作“故致數輿無輿”,意思很難懂。

“致”當是“至”的錯字,《帛書老子》隸本就作“至”。“數”是多出來的字。“輿”當是“譽”字的錯字。現在參考前人的說法,改作“故至譽無譽”。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琭琭”,玉美的樣子。“珞珞”,石頭堅固的樣子。老子惡“貴”、重“賤”,而玉貴石賤,所以不欲“琭琭如玉”,為人所貴,而欲“珞珞如石”,為人所賤。

【說明】

本章在說明“一”字的重要,並進而說明侯王“抱一為天下式”,應特別注意謙下退讓。“一”是道所生,所以“一”可以代表道。它是絕對的,也是唯一的,莊子說它由“無”而生(《莊子· 天地》),那麽未有天地萬物之前就有了它。

天地萬物都是由於得到了它,才能成其偉大,侯王也是由於得到了它,才能成就其高貴。但是任何高貴的事物,都扎根、奠基於賤下的事物之上的,如果沒有賤下做基礎,也就沒有所謂的高貴了。

明了這個道理,侯王就應該謙下退讓,自處於卑賤,做一個沒有稱譽的國君,就像暗淡無光的石頭一樣,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君主,也才能永保其祿位。

-end-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作者:余培林

出版:九州出版社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內容簡介:

《老子》五千字的玄言,有著極其強烈的現實意義,揭示了人如何在社會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方法。

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老子卻能看到裡面;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卻能看到反面。老子講求精神生活、講求體法自然。他的思想,就好像荒漠中的甘泉,滋潤了世世代代人的心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