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智慧城市會怎麽樣?他們給出了答案

忽如一夜春風來,智慧城市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從2012年住建部正式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到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首次將智慧市建設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智慧城市的實施在國內迅速升溫。相關數據顯示,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超過76%的地級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中國已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試驗場”。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關於智慧城市的試點項目層出不窮,但真正能達標的、能讓居民切身感受到“智慧”的城市卻寥寥無幾。究竟什麽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智慧城市?一個理想的智慧城市模型應該是什麽樣的?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智慧城市之於不同角色、不同立場,也會有不同的定義。

大眾眼中的智慧城市,便民成關鍵詞

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大眾來說,是智慧城市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最有發言權。一份面向社會公眾發放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超半數受訪者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重點關注醫療、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

談及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有人認為重點是便利的服務,如通過各種網絡管道,就可以足不出戶完成水電燃氣等繳費事宜。居住的小區,擁有智慧的安防系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物聯網技術,實現出入人員及車輛管理,保障居民生活。

還有不少人提出,出行時,智能導航可以告知最便捷的路線,並實時播報路況,提前避讓擁堵路段;將更多的業務搬至線上辦理,如機動車的注冊登記、轉入、號牌管理、注銷登記、轉移登記、所有人變更等,而不用再因為繁瑣的流程反覆上門、排隊。這些也是城市“智慧”的體現。

而針對不少大城市的“看病就醫難”問題,多數觀點希望線上預約掛號、智能導診分診服務等功能能夠普及,縮短掛號、繳費、取藥的排隊時間。對於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則可以通過智能穿戴產品記錄下自己的身體資訊,將每天的數據記錄上傳雲平台,讓醫生更了解病情。還有人表示,過去看病,可能同時要帶著醫保卡、銀行卡、身份證,就診時很容易丟失,如果能夠實現一卡看病或脫卡就醫,就是“智慧”的進步。

儘管觀點五花八門,但都離不開“便民”一詞。在大眾看來,智慧城市建設,要解決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惠,讓城市智慧化滲透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市民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城市“掌舵人”描繪的智慧城市畫卷

從民眾角度來講,智慧城市是建立完備、均等化公共服務的重要保障。那麽,在城市的指揮員——政府智囊團的腦海中,又描繪了怎樣的一幅智慧城市全景圖?對此,一些國內外的城市長官者也從頂層設計上,對智慧城市從自身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讀和詮釋。

英美是較早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國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大學高級太空分析中心主任Michael Batty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應該將目光放遠,將視野拓展至更大的範圍,譬如大都市周邊的城鎮,不能忽視其存在及其當地居民的重要性,這樣也能幫助智慧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為城市服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提阿市市長Shawn White表示,交通智慧化更容易讓人們有獲得感,類似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的發展也是智慧城市的應有之義。同時,還應著力於循環水的利用以及生物質發電等新技術。

國外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理念、感悟、案例,也值得我國今天在推廣智慧城市過程中學習。不過,我國地域遼闊、城市發展差異較大,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智慧化發展需求,需要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智慧發展之路。

鑒於此,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從國家和城市發展規劃的整體方向出,在不同時期發布了符合代要求的指導性檔案,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並促進發展品質和水準的全面提升。2016年,我國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開辟了中國智慧城市3.0模式。新型智慧城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以搞好謀篇布局、抓好具體落實為核心,開辟出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智慧城市新發展模式。

智慧城市主力軍上線,這些招式可以有

在國家政策推動下,眾多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金融公司也開始參與進來,並成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儘管各家企業招式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中國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基本可以概括為“PATH”,即中國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的建設路徑。

其中,阿里的殺手鐧是ET城市大腦,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城市的管理,從交通領域入手,深入城市規劃、醫療、治安等多方領域;騰訊的絕招是強化“連接”優勢,整合、開放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LBS、支付基礎技術能力,賦能政務、醫療、旅遊、交通等諸多社會領域;華為則聚焦ICT基礎設施,欲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

相較於BAT等科技巨頭、華為等製造企業為城市提供的體系化、普遍應用的技術解決方案,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向“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型公司轉型的中國平安,則更多強調圍繞“智慧、智理、智效”的理念,力求做到頂層設計規劃“說得出來”、建設運營管理“做得出來”、效果監督檢驗“評得出來”,讓科技真正落地,為智慧城市提供“實在”的解決方案。

如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智慧醫療領域,平安相繼推出了平安好醫生、平安萬家醫療、平安健康管理等覆蓋線上線下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據了解,平安好醫生目前的注冊用戶量已經超過1.7億,每天有超過40萬的問診量,超過幾十家醫院的問診量總和,並積累了超過1.8億的結構化問診數據。

在另一個備受大眾關注的智慧教育領域,平安科技的AI教育方案團隊,利用人臉識別等AI技術,為試點學校量身打造了人臉考勤整體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了學校的資訊化管理水準,也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AI帶來的安全及智慧體驗。

在平安看來,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平安的優勢是善於把科技和業務相結合。業務上,尤其是在財政、金融、醫療等領域,平安已經積累了十多年的經驗,擁有豐富的場景和數據;科技上,平安的五大核心技術,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雲平台,已達全球領先水準:如臉譜識別準確率99.8%,高居全球首位,聲紋識別準確率超99%;平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胃癌檢測、肝癌識別、骨齡預測等疾病的療影像輔助診斷中等等。

這些領先的技術服務應用於平安自身金融、醫療、汽車、房產等行業的創新業務,所以在方案設計時更能從實際需求出發。

平安在智慧城市上的探索也表明,智慧城市的實質終究是利用先進的資訊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為老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智慧城市建設也應立足城市需求、立足百姓需求,解決市民生活中最亟待完善的板塊。

智慧城市千人千解,但都指向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徵——以人為本。智慧城市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堆砌,也不僅僅辦事櫃台的線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有情懷、有溫度地服務社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