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晉為世仇,為何還會有秦晉之好一說?

文|小河對岸

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對冤家。晉國於崤之戰後,阻斷了秦國的東出之路,而得以獨霸中原。秦國便轉而與楚國交好,屢屢跟隨楚國攻打晉國,而晉國也時不時地帶領一幫小兄弟痛扁一下秦國。《左傳》中有明確記載的秦晉之戰,亦多達十餘次,但為何卻有秦晉之好一說呢?

秦晉之好這則歷史典故,是誕生在秦晉的一段蜜月期(晉獻到晉文時期),時間並不長,而且還時有齟齬。先是晉獻公將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繆公,後來秦繆公又將女兒懷贏嫁給了晉懷公(晉獻公之孫,晉惠公之子)。晉懷公的私自逃歸(曾為秦國人質),深深惱怒了秦國。於是,秦國便決定助晉公子重耳繼位,此即赫赫有名的晉文公。

秦國不但派兵助公子重耳回國爭位,還送了五位女子給重耳,而這其中也包括了懷贏(晉文公的侄媳)。再據《左傳·文公七年》記載:..穆贏(晉襄公夫人)日抱大子以啼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置此?...宣子(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

可見,晉襄公的夫人應該也是秦國的公女。秦晉之間,這種彼此頻繁密集的政治聯姻,被後世稱為秦晉之好。而秦晉之好,也被後世用作對新婚夫婦的祝賀語。

但秦晉之好,卻並不能代表整個春秋的秦晉關係。而從整體上看,秦晉之好遠不如秦楚之好,秦晉關係自崤之戰後,便成為世仇。而秦楚卻自崤之戰後,大為親密,秦楚聯姻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長達三四百年之久。

即便是在秦晉蜜月期,秦晉之好也沒有後世想象得那麽甜蜜。兩個相鄰的大國,存在根本利益的衝突,勢力此消彼長,晉強則秦弱,晉弱則秦強。春秋時期,晉國強盛,阻斷秦國的東出之路。戰國時期,晉國三分而力弱,秦國則東出以爭天下。

春秋時期,大家也明白這個道理。晉獻公去世之時,秦國就有過爭議,是擁立公子重耳繼位?還是擁立公子夷吾繼位。通過秦國大夫公子縶的考察,公子重耳比公子夷吾賢能,但當秦繆公想擁立公子重耳繼位時,公子縶卻說道: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於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

公子縶的意思很明白,您(秦繆公)若為晉國考慮,就擁立賢能的公子重耳;您若為秦國考慮,想成名於天下,就擁立不賢的公子夷吾。於是,秦繆公就擁立了不賢的公子夷吾繼位,這就是後來的晉惠公。晉惠公還向秦繆公許諾,繼位之後,割以河西之地與秦。但晉惠公繼位之後,卻立即成了白眼狼。

不僅如此,晉惠公繼位之後,晉國饑荒,向秦國借糧,秦繆公借了。次年,秦國饑荒,向晉國借糧,晉惠公不但不借,還要趁機出兵攻打秦國。後世有詩道:泛舟遠道賑饑窮,偏遇秦饑意不同。自古負恩人不少,無如晉惠負秦公。

晉惠公成為春秋時期忘恩負義的代名詞,秦晉在韓原大戰,晉軍戰敗,晉惠公也成為秦國的俘虜。其後,秦國放回了晉惠公,而讓晉割以河西之地,並以太子圉(即後來的晉懷公)為質。

秦晉之好,在晉惠、晉懷時期極為不愉快。而在晉文、晉襄時期,其實也不怎樣。秦繆與晉文也的確能算有一段蜜月期,在晉楚城濮之戰,秦國就出兵相助了晉軍。此外,秦軍還與晉軍聯合攻打鄭國。結果,秦國卻在鄭人燭之武的勸說之下,不但與鄭國盟約,私自撤軍,還留三位將領助鄭國守城,此即《左傳》中名篇《燭之武退秦師》。

當時,晉文公的舅舅狐偃就惱怒了,請求攻擊秦軍。而晉文公還算仁厚,說道:如果沒有秦繆公的幫助,也不會有我們的今天,我們也撤吧。

其後,晉文公去世,而正在晉國的國喪期間。鄭國留守的三位秦將,傳消息給秦國,讓秦國出兵偷襲鄭國。而這次,晉國就不客氣了,晉國中軍將原軫便說道: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鄭與晉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於是,晉軍會薑氏之戎而擊秦軍於崤,秦軍全軍覆沒,三位主將被擒,此即崤之戰。而自此之後,再無秦晉之好。可見,秦晉之好,不過是彼此雙方一時的政治聯姻罷了。而秦晉兩國關係卻實在不怎樣,也終因兩國的利益衝突拔刀相向而成為世仇。

參考史籍:《左傳》、《國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