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職教師資的專門化培養亟待加強,問題需解決

■聚焦職教師資培養⑦

近年來,各地持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職業院校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雙師”素質持續提升,學歷水準穩步提高,隊伍結構逐步優化。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新時代落實“中國製造2025”,推動中國由世界製造大國邁向強國的進程中,職教師資隊伍建設仍然是職業教育的薄弱環節。

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薄弱,培養數量和專業數下降

我國本科層次職教師資主要有兩類大專院校培養。一類是獨立設定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目前僅有7所。其中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5所院校辦學歷史較長,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和滇西科技師范學院2所院校新成立不久,條件較弱,急需加強。原有的5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同過去相比,培養職教師資的專業數和本科在校生人數都有所下降,與獨立設定專門培養職教師資院校的初衷不符。

另一類是在全國部分工科大學或綜合性大學設立的培養本科職教師資的院系。由於學校內部或外部原因,現在相當一部分院系已取消職教師資培養專業,退出本科師范生培養。目前還在培養職教師資的院系要麽減少培養專業和人數,要麽準備退出,情況不容樂觀,由此造成本科“雙師型”師范生培養數量明顯不足。

目前,雖然培養職業教育學研究生的院校不少,但這些院校培養的研究生並不是職業院校所需的“雙師型”專業師資,而是培養職業教育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真正培養職業院校所需碩士研究生層次“雙師型”師資的院校很少。

職教師范生畢業後不能去、不願去職業學校任教

據統計,近幾年“雙師型”職教師范畢業生到職業院校任教的比例不足15%,職教師范生畢業後存在著不能去、不願去、沒有去職業院校任教的現象。

在東部發達地區和中心一線城市,職業院校在引進職教師資時,重高學歷(規定報考資格不能低於碩士,對於這些高學歷者不要求職業能力),輕職業能力(“雙師型”大學生不符合報考條件),造成專業教師隊伍中的新問題。

相當一部分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縣級職教中心,急缺“雙師型”職教師資,但卻少有畢業生選擇到這些縣級職教中心任教。

由於“雙師型”本科畢業生既有理論,又懂技術,還有實踐動手能力,深受市場和企業的青睞,就業選項多,報酬高,吸引走了相當一部分師范畢業生沒有到職教中心任教。

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素質整體偏低,“雙師型”缺口大

職業院校多數專業課教師缺少企業工作經歷,對生產和服務一線了解較少,教學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水準和實踐教學能力偏弱。

由於缺少專門院校培養,職業院校骨乾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缺乏。兼職教師比例偏低,許多兼職教師缺乏教師崗位技能訓練,難以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作用發揮不充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破解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老問題,必須加強職教師資的專門化培養。所謂專門化培養,就是要使教師成為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程,又能指導技能實踐,融師范性、專業性、職業性為一體的專業化師資。

師資培養在注重師范性專業性的同時要強調職業性

當前職教師資的培養要特別注意培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職業性體現為應會,這是培養特殊性的表現;專業性則主要體現為應知,這是培養普遍性的表現。而師范性既含於普遍性之中又蘊含於特殊性之內。

職業學校需要的是“雙師型”一體化教師,在培養職教本科及以上層次師資時,不能缺少對其職業性的培養,這是職教師資專門化培養的關鍵,不容忽視。具體來說,職教師范生畢業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必備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和相應的職業技能。

要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組建培養職教師范生的院校招生聯盟。創新招生模式,爭取自主命題,實現全國招生,達到優勢互補,擴大院校影響,增加招生規模,提升生源品質。聯盟既可以招收願意從教的高中畢業生,也可以招收自願從教的具有一定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優秀中高職院校畢業生,根據需要和條件,按不同學製加以培養。

可以采取對口招生(免費師范生)和鄉村支教的辦法,解決縣級職教中心“雙師型”教師短缺問題。

在本科職教師范生中,實施本碩連讀,培養本科以上層次的“雙師型”職教師資。教育碩士主要面向職業院校在職教師,這樣既可以提高職業院校高學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品質和數量,也可以解決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一線城市高學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二是加強師范性、職業性、專業性三性的針對性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和不同生源的成長規律,加強師范性、職業性、專業性三性的針對性培養,明確培養目標,因材施教,培養方案既要有統一性,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三是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體系,大力提高職業院校在職教師的能力和水準。加強校企合作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專兼職教師的動態雙向交流;建立科學高效的各級各類職教師資評價考核標準,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新時期有更好更快的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作者:孟慶國,系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教學會師資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2日第9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