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代人四首歌,聽懂總書記對這束光的囑托

以時間的深度

以地域的跨度

以空間的高度

360°全景展現18.59萬平方公里的

大美湖北

7月25日,位於湖北光谷的長江廣電文創園內,一架松鼠350型直升機搭載電影級航拍設備騰空而起,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湖北廣播電視台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聯合打造的大型航拍系列節目《飛越荊楚》拉開了序幕。

從光谷起飛的,還有它實現科技高水準自立自強的雄心。

2013年7月21日,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考察光谷的日子。十八大以來這十年,總書記三赴光谷,縱論創新。

2013年,他囑托:“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2018年,他指出:“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2022年6月考察武漢時,他則強調,要加強技術研發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誕生中國第一根光纖起,“中國光谷”實現了一項又一項我國光通信技術領域的首創,從科技一條街發展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在“世界光谷”,四代人四首歌,聲聲飽含激情與夢想的“科技強音”正在奏響——

那,是力排眾議的“孤勇者”;

那,是衝出黑暗的“追光者”;

那,是牢記囑托、建功立業的“如願”;

那,是建設科技強國的聲聲“有我”!

趙梓森:全力造光纖,牽起追光路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節選自歌曲《孤勇者》

這份孤勇,正是“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的人生寫照。

1973年,41歲的趙梓森偶然得知:3年前,美國就已經在研究用玻璃絲通信。從此,他開始了人生的“追光之旅”。沒有錢、沒有人、沒有實驗室,在大家的質疑聲中,趙梓森就在廁所邊上的一個洗手池,開始做拉絲實驗。

“土法上馬”,自製光纖拉絲機,采取最簡單工藝和最基礎原料,一年多時間重複數千次試驗,最終得到了高純度石英玻璃。

三年努力鑽研,1976年,趙梓森做出了我國第一根光纖。1982年,他又在武漢實現了中國的首次光纖通話。中國信息產業革命的大幕,由此揭開。

而此時,一個更大的構想在這座城市醞釀——建中國光谷。

“光谷的概念不是我先提出來的,而是華科大的黃德修教授。1998年,他就提出中國應該有個光谷。”趙梓森說,之後國家決定建光谷,但建在哪裡還沒定論,“武漢說在武漢,廣州說在廣州,上海說在上海,吉林說在長春。結果,武漢笑到了最後。”

經過趙梓森等院士專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國光電子產業基地落戶武漢,“武漢·中國光谷”正式誕生。

曾經,這裡被稱為武漢“地圖外兩厘米”

現在,這裡劍指世界先鋒、科技前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歷史反覆證明,總是跟蹤模仿沒有出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用“一束光”造就“一座城”的光谷,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四代“追光者”:跟跑、並跑到領跑

如果說你是遙遠的星河

耀眼得讓人想哭

我是追逐著你的眼眸

總在孤單時候眺望夜空

我可以跟在你身後

像影子追著光夢遊……

——節選自歌曲《追光者》

在湖北50年的“追光史”裡,以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等人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追光者”,把趙梓森拉出的這根光纖,做成了湖北最具競爭力的通信光纖產業。

曾經的長飛光纖,零件多靠進口;現在的長飛光纖,部分技術領跑全球。

“30多年前,我們不得不拿市場換技術。過去1萬多個日夜,我們研發創新片刻不敢停歇。今天,中國的光纖終於能用技術換市場。”莊丹對長江雲頭條記者說,9年來,長飛單根光纖預製棒拉絲長度從7000公里延長到1萬公里。

莊丹曾兩次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企業的發展情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勉勵長飛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佔有率,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還作出指示,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

在視察時,總書記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的長飛夢是什麽?”

莊丹回答:“用6到8年時間做到這個領域的全球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又問,為什麽有這個長飛夢?莊丹說:“如果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有企業做到全球數一數二,那麽我們的國家,也必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大國和經濟強國。”

“長飛沒有辜負總書記的囑托。”莊丹自信地說,這些年來,長飛創新驅動發展,提前4年實現了長飛夢——2016年,長飛問鼎全球第一。

“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自己的碗裡要裝自己的糧食!”這是總書記調研長飛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囑托。莊丹說:“未來,長飛還將向光纖預製棒核心原材料、數據中心和線纜解決方案等產業鏈上下遊延伸。”

同一時空下,“追光之夢”仍在繼續。

就在2016年的紀念光纖發明50周年大會上,33歲的廉正剛,遇到了84歲的趙梓森。這是中國第三代追光者和第一代追光者的一次對話。

那一年,在第一代、第二代“追光者”的引領下,新一代“追光者”重新定義自己——從歐洲最大的光電研究中心來到武漢創業還不到兩年的廉正剛,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微結構光纖的量產,這是中國光纖的新領域——特種光纖的一大突破。現在,這一技術已順利打破國外品牌在軍工、航空航天、光傳感等特殊領域的壟斷與封鎖。

曾經,我們追著國外跑,這是“跟跑”;

逐漸,脫離依賴,發展到“並跑”;

現在,超越對手,能夠全球“領跑”!

29歲的張怡靜是武漢銳科光纖雷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學工程師,她在進行光路搭建中光纖熔接實驗

從第一代“追光者”趙梓森,到第二代、第三代,再到現在接棒的第四代“90後”,隊伍已逐漸龐大,從五六個人到現在的近萬人,他們帶領中國一次又一次躍上世界光纖產業高地,也為後來的追光者開辟了前行的道路。幾代人接棒一個又一個十年,那股敢為人先、時不我待的精氣神,從未改變!

牢記囑托 這些成果做到全球領先

你的手我蹣跚在牽

請帶我去明天

如果說你曾苦過我的甜

我願活成你的願

願不枉啊願勇往啊

這盛世每一天

——節選自歌曲《如願》

2022年再來光谷,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聽取湖北省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及核心技術突破情況介紹,仔細察看芯片產業創新成果展示。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技術研發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業鏈,為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華工科技雷射科技館,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停下腳步細細觀看。

為總書記做介紹的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向長江雲頭條記者回憶,在兩人高的黃鶴樓造型藝術牆邊,他向總書記介紹,運用企業自主研發的設備,大幅面的黃鶴樓金屬畫不到十分鐘就能完成切割。一旁展台上,同樣是黃鶴樓造型的小金屬畫只有卡片大小,精巧細致,“總書記拿起仔細端詳,連連點頭”。

“總書記說,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每一家科技企業、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扎扎實實推進科技創新,那麽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馬新強說,總書記提到我國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時,言辭懇切,他說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踔厲奮發、奮起直追,“這幾句話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裡,讓我熱血沸騰,渾身充滿了鬥志”。

科技自立自強,是光谷的發展密碼;乾事創業的精神,是光谷的成長基因。

自2013年以來,光谷幾乎以每年誕生一個千億產業的速度,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迅猛前進。如今,光谷擁有全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雷射設備生產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光谷之東,三次就自主創新發出時代最強音,這些囑托與期望時常在耳邊回響——

“我們這麽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於自身。”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高瞻遠矚的判斷、審時度勢的決策,為我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指引著方向!

打造科技強國,我們終將如願!

這些湖北青年,在科技前沿乘風破浪

那未來如何登場 有我擔當

定是你只能叫好 那種輝光

——節選自歌曲《有我》

“光是什麽?”

“光就是方向。”

在光谷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00萬人每天乘光前行。

每年,源源不斷的青春熱血注入光谷。

這裡,有華科在內的42所大專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你看,這是小驢機器人(武漢)有限公司海歸青年丁楓(29歲),他在操控一台紅色的戶外安防機器人。

你看,這是亞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春暉(29歲),他在專心致志測試產品性能。

……

光谷,為什麽能?湖北,為什麽能?

我們來剖析一個年輕的團隊,從中瞥見答案:

就在最近,平均年齡只有29歲、成立於2015年的烽火通信UED(用戶體驗中心)團隊,憑借自主設計的SR1021Y智能路由器,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工業設計獎。

“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烽火通信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徐東磊介紹,公司每年通過股權激勵、“人才房”項目等,提高人才歸屬感。如今,公司90後經理人已達數十位。在這背後,是企業強大的研發支持。據統計,在2021年,烽火通信以37.26億元的研發支出位列全省第一。

看見光,有我!

追隨光,有我!

成為光,有我!

這,就是湖北科技創新的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8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

光谷,正是這一片沃土。

自2017年6月10日起,光谷成立招才局,每年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這裡吸引了55萬名留漢大學生,平均每年有10萬名大學生選擇來光谷就業創業。

追溯到更早,光谷從2009年起實施了“3551光谷人才計劃”。13年來,光谷共集聚4名諾獎得主、70名中外院士、81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光谷為什麽能?湖北為什麽能?答案呼之欲出:

城市戰略的高度

產業經濟的寬度

科技人才的厚度

在光谷,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給予機會。

積跬步以至千里,匯涓滴而成江海。

光谷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一大批創新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從中國空間站、火星車、“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天機”類腦芯片、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自立自強的“中國名片”愈加亮麗,彰顯出我國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

從對科技創新領域進行長遠謀劃,到搭建科技創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發科技創新潛力的一系列實招硬招,我國科技創新活力不斷機甲狂潮。巨變的“種子”,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生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