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湖北:森林食品漸成城鄉餐桌新寵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連日來,“八月奓”、野生奇異果、“貓屎筒子”等來自山野的“山珍野味”森林食品,不時在微信朋友圈裡傳播,誘人口水。

作為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森林食品以森林生態環境下生長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為原料,遵循動植物和微生物自然生長規律生產加工,無人工合成添加物,具原生態、無汙染、健康、安全等特性,是一種比普通農產品更天然更綠色的食品。

森林食品漸成城鄉餐桌新寵

城鄉消費者對食品的消費需求不斷更新,既要吃得安全,又要吃得健康,把品質放在了第一位。在強大的內需驅動下,森林食品漸漸浮出水面,它以產業化的生產和較為親民的價格,正走上普通人家的餐桌。

消費更新,森林食品走俏

10月5日上午,來鳳縣翔鳳鎮解放路邊,10多個蜂巢一字排開,吸引很多市民饒有興趣地圍觀。有蜂蛹的蜂巢每斤60元,取出的蜂蛹120元一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就在不遠處的城北菜場裡,已經炒熟的蜂蛹每斤賣到200元至300元不等,不少市民掏錢購買。

不僅鄉村,森林食品距離城市居民的生活其實也不遙遠。

板栗飄香。時下,行走武漢三鎮街頭,不時就能看到炒板栗的小攤小店。炒熟的板栗,深受市民歡迎,價格也瞬間翻了倍。

待到秋冬時節,江城一些生鮮市場、街邊小攤,在山區農村較為常見的野果拐棗就會“現身”,一斤能賣到20多元。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年春天,在武漢大小超市裡以及農貿市場,香味濃鬱顏色嫩紅的香椿芽,初上市時有的賣到30多元一斤。買上一把香椿芽兒,和著雞蛋炒,美味無比。而乾香椿芽兒,在省內有些地方,被視為做餃子餡的佳品,其中在鄂西等地,居民普遍用臘肉炒香椿芽,是難得的美味。

漫步超市、賣場,核桃、松子、榛子等堅果,蕨、竹筍、葛根粉、蘑菇以及木耳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

10月6日傍晚,武昌漢街一大型超市的專櫃裡,擺著品種豐富的新鮮菌類。這些“鮮貨”,價格都不便宜,其中一款松茸菌,標價2560元/公斤!服務生稱,“鮮貨”均從雲南空運而來,很多產品是從山民手中收上來的“野貨”,所以貴。“會員參加活動,最多一天賣過4萬多元,少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也只有千元左右。”該服務生表示,顧客以老闆居多,多是常客。

資源豐富,呼喚叫得響的品牌

春華秋實。眼下又到了林中野果扎堆成熟季:一到農歷八月成熟後就自然開裂的“八月奓”(有的地方稱八月瓜),果實外形像荔枝的“實梆子”(音)即野荔枝果,長得醜陋一些個頭小的野生奇異果,看上去很袖珍的棠梨子,果實樣子像貓屎的“貓屎筒子”(有的地方稱貓屎瓜),還有狗柿子(野柿子)以及漫山遍野可做豆腐的橡子……

在人們記憶中,山中四季果讓人流口水:小粒兒的吃多了頭會有點暈的藥櫻桃,甜中帶點酸澀的羊馬奶子,紅的白的吃在嘴裡酸酸甜甜的“刺泡兒”……

除了水果、堅果、蔬菜等,還有蜂品、藥材等類別,森林食品豐富多樣。

秋陽高照。9月29日,丹江口市大溝林區習大路邊徐濤副食店門前稻場上,曬滿紅紅的野山楂。48歲的女店主鄧敏說,靠山吃山,她家從事藥材和山貨收購多年,年景好時,“賺個六七萬元不成問題”。

省林業廳產業處工作人員楊騰說:“森林食品作為健康食品、綠色食品,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我省森林食品資源雖然豐富,但像房縣小花菇、羅田板栗、來鳳藤茶等叫得響的品牌還不是很多。”

連日來,記者在武漢三鎮多家大型超市探訪時發現,森林食品品種很多,但產自湖北的不太多,多而零散,更難以有叫得響的品牌。

在武昌徐東大街兩家大型超市,竹筍類食品種類繁多,有金針脆筍、香辣筍、羅漢筍、油燜春筍、手剝筍、野生箭竹筍等,但細看產地,主要產自浙江、福建、四川等省。

松子、核桃等產自本省的也不多見。而標為“野生藍莓果汁飲料”“野生葛根粉”等幾款產品,產地不是東北,就是江西。而在眾多水果店裡,當季的山楂鮮果,標注的產地幾乎都是山東等省。

油茶林是我國分布面積最大的木本油料。很多地方正在大力推廣油茶種植,但目前我省在市面上叫得響的油茶產品品牌不多。

標準種養,搭乘電商快車

如何做大做強森林食品產業?“開發森林食品,不能殺雞取卵。要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探索產業發展。”省林業廳產業處工作人員楊騰表示,森林食品的種植、養殖和采集過程,不得破壞生態環境,所采集的植物的花、果、葉、樹皮及菌類,不得影響物種的繁衍生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讓森林食品駛向藍海。楊騰說,發展森林食品,往往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比如在荒山上種植油茶,也是植樹造林,促進生態建設。

林業工作人員及業內人士建議,做大做強森林食品產業,從標準化種植、養殖做起,嚴格產品品質是關鍵;同時通過適度規模化生產,逐步提高林業機械化應用水準,降低成本,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上半年主要采荊條花、板栗花,眼下正采五倍子花和菊花。”9月28日,丹江口市丁家營鎮潘家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的山上,幾十箱蜜蜂擺在林中空地上,成為一道風景。殷河村主任石良全介紹,當地出產的蜂蜜,乃百花蜜,品質好,不愁銷。石良全透露,最初,養殖蜜蜂是分戶進行,產量和品質參差不齊,後來成立合作社,嚴格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不僅有效確保蜂蜜的產量和品質,還減少了成本,節省了勞力。

森林食品也要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高產品品質以及滿足顧客個性化需要,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

事實上,隨著產業化生產,加上林下仿野生種植和養殖興起,森林食品產量在增加,價格也更為親民。

9月19日,京山市綠林鎮一家特產店裡,堆滿了多種山貨。正和愛人在分揀板栗的店老闆李章旭說,店中乾靈芝,有野生的和家養的兩種,野生的100元一斤,家養的則便宜一半。“野生大小不一,有的還有蟲眼,家養的看上去要漂亮一些。”

當然,森林食品除了高品質,還要有好的銷售管道,把產品賣出去是硬道理。“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省委農村工作部財經政策處副處長庹忠輝表示,要讓“山貨”搭乘電商快車,讓電商助力森林食品產業做大做強。

丹江口市大溝林區徐濤副食店的女店主鄧敏給記者講了一個農村電商創造奇跡的故事。她說,她家副食店今年收了400多斤“八月奓”,1.5元一斤收進,1.8元一斤出手,一斤賺三毛錢差價,然而,有丹江口市的朋友從她這兒進貨後,在網上1斤賣到10.8元,且5斤包郵。

這不是個案,越來越多的山貨土產,正搭乘農村電商快車,以不錯價格,快速走進城鄉千家萬戶。

森林食品品質安全也提上議事日程。近年來,我省強化森林食品品質安全管理,頒布了森林食品品質安全示範企業創建標準,引導食用林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轉型更新。省林業廳在森林食品的上市初期,還組織開展預警抽樣檢測,在網上發布預警抽查結果及相關建議,協同守衛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