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紐扣:歷史的恩怨與傳統的啟示

如果說有什麽是某些古風服飾愛好者避如蛇蠍的,扣子一定榜上有名的!

我是“漢服”開始了解古風服飾的,後來轉而去學習服飾史的。所以在最初的時候看到的學到的都是中國古代是沒有扣子的,扣子是滿清才有的。後來有人開始推廣仿明代風格的服飾,就變成了漢人是喜歡金屬扣的,滿清才用布扣,漢人不會將布扣做在顯眼的地方……

扣子在當時還年輕的我的心裡幾乎成了一樁詭異的懸案,如今的我自然可以舉出大把扣子從什麽時代就早已存在的案例進行反駁。但是“早已出現”和“如今存在”是兩個不成因果、更不成理據的關係,否則就容易落入《

祭祀讓女性走開?別讓傳統成為男尊女卑的庇護傘

》裡提到過的古人男尊女卑所以今人歧視女性也有理的謬論裡了。

南宋趙伯澐墓出土服飾上的布扣 / 台州晚報

所以,本文是想從一個更“上帝”的角度去看它們——無論扣子還是系帶,它們為什麽存在?

以及,我最近比較關心的古代服飾上的元素如何被當代服裝設計師所理解並應用,從而發展出有真內核的中國風。

到底什麽是扣子?

了解古代服飾越深就會越有一個認知,我們無法用現代服飾的一些名詞認知去一一對應古代服飾上的零組件。這個就好比,現代醫學的名詞與傳統醫學的名詞,即便它們是同一個詞也往往不是一個東西。

令許多漢服圈人士反感的扣子是布扣,常稱作“紐襻”。這裡面往往也涵蓋旗袍上常見的花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服裝面料製成的細條或繩帶盤結而成,所以也常叫做“盤扣”、“盤紐”

各種盤扣 / 網絡

(花扣之前做過介紹,請見《花扣:綻放在旗袍之上的傳統符號 | 讀懂中國風》)

其實,這種布扣只是近現代民間所常見,清宮常見的其實是素面扣、鏨花扣、玉花扣和機制幣式扣等。也就是把布扣的紐扣結部分換成了其他材質,富貴等級也在這裡頭體現出來了。

素銅扣 / dpm

鏨花扣 / dpm

機制幣扣 / dpm

玉扣 / dpm

在這裡,材質的選用並沒有民族屬性的意味,純粹出於服裝製作與它的使用人的需求而定的

之前還在《韓服裡也有馬褂,讓“明朝在韓國”崩潰的事實(攤手)》裡介紹有一種扣子,一頭是一個扣環,一頭是類似金屬紐扣頭。這種紐扣的思路與與系帶很相似,但是又和扣子有一定的關係。

韓服馬褂子上的扣子 / 網絡

可見要從受到漢服圈推崇的系帶與不怎麽受到待見的布扣劃出一條十分明確的分界線,並不容易。

被認為是最早的有紐襻的服飾來自金代齊國王墓(卒於1162年),這件衣服上既有紐襻又有系帶。

該袍左衽,盤領上端與左後側領緣部釘一對紐襻,並由左腋下依次間距為9、8和8厘米,分別釘四對紐襻,各紐襻長約4厘米。系紐為蒜母結,直徑約1.3厘米。系紐釘在外襟緣,扣襻釘在腋縫前側。胸側內襟右邊緣亦釘一蒜母結紐,上距領口約36厘米;扣襻釘在袍內右腋下。內襟腰部邊綠釘一條系帶,下距底邊約67厘米。此爲無對單系帶,有明顯系結痕跡,原繞系於內層腰帶之上。紐襻與單系帶等充分體現了衣著設計的合理性。內組襟可以使內襟系束平整,單帶繞系於內腰帶上,便於提平內襟。

——《金代服飾 金齊國王墓出土服飾研究》

這也說明了,紐襻和系帶之間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排他性

所以,在沈雁的一篇論文裡將系帶和紐扣歸類在“服飾閉合系統”的其中一部分。

文中與文末廣告是平台給原創作者的一點福利,大家的瀏覽和點擊會產生一些微末分成補貼作者。但具體的顯示內容是由系統根據大數據自動生成,每個人不同,我也無預計大家所能看到的。

服飾閉合系統的分類和發展

雖然沒看到其他學者沿用“服飾閉合系統”這個說法(主要也是紐扣系帶都太冷門了,研究的人也不多),但是將其歸納在這個高度來說對現代服裝設計師的意義會更能大一些,可以讓思維從無聊的系帶和布扣之爭裡跳脫出來,使之成為可以取用的靈感庫。

最早的服飾閉合系統可能不是系帶,而是另外附加腰帶,比如江陵馬山楚墓出土的服飾就沒有系帶,出土時用另外的帶子綁在屍體上的。

來自楚國的包裹

腰帶常用的帶鉤,由於材質緣故,遠比服飾容易保存,所以我們從大量帶鉤實物看出當時服飾由腰帶完成的閉合作用。

戰國時期的帶鉤 / 國博

兵馬俑上的帶鉤

腰帶在沈雁的文章裡也被歸類在“系帶”中,算作“獨立之帶”,但腰帶另有多種發展,恐怕整個大類無法全部歸在這個之下。

根據《中國古代服飾閉合系統研究》重繪

而我們一般認知的系帶,也就是“附加之帶”,其實也可以由很多變化,這些變化足以讓它從“系帶”向“紐襻”轉變。

比如系帶對折成為一個扣環,中間附加別棍,也是成為了一個簡單的閉合系統。這個究竟算系帶還是算紐扣呢?實物證據就在秦兵馬俑上大量存在,並且1990年就有學者寫成論文提出來,結論便是“多年來流行的‘我國古代服裝無扣’是無根據的說法”

秦兵馬俑

這種加一根棍子就可以讓兩個繩子連結且不需要打結解結的方法,我小學就接觸過,當時我們那一條gai的小朋友風箏線就是這麽和風箏連結的,簡單又方便。

從這個角度再去看紐襻,不過是將一頭打成了紐扣結,或者將短棍換成了金屬、玉石之類的材料,它們的閉合邏輯出奇相似。

南宋趙伯澐墓出土服飾上的布扣 / 台州晚報

由於這種方法,可以將作為紐腳的編織物和紐頭的硬質材料快速分離開來,所以民間採用很多,稱作“套扣”

“套扣”可以方便地更換,從而選擇一些比較貴重精美的材料,其實也是節省了材料衣服本身。對於衣服來說也比較方便清洗。

採用套扣的旗袍

模特:暖玉生煙;製衣:卍事屋

套扣(部分自治) / mrj

客家服飾上的套扣使用方法

牙簽別扣(仿香腳別扣)

多麽的靈活多變又方便了!

但後來的“套扣”與兵馬俑上的,應該是沒有繼承關係的,只能算作一種殊途同歸。因為一來年代相隔太遠,不可能產生直接的因果,二來這個方法本質上不難想到,所須的發展基礎幾乎不存在,完全可以獨立產生。

其實回頭去看,系帶和紐扣,它們可能存在出現的先後,部分之間可能還存在發展關係,但是它們應該是不存在替代關係的。也就是說,A可能出現早於B,但是B出現後A依然存在,C可能是B的發展版,但是C出現後B依然存在、A也存在。

服飾閉合系統盡可能多的樣貌,是給了人們充分的選擇,而不是讓選擇更狹隘。

傳統服飾上“扣子”的意義

這篇文章原本是可以按照哪一年出現了什麽樣的扣子來梳理的,但是最後還是覺得寫成這樣更有意義。就像我這個公眾號的名字,雖然我取名無能,但把名字取成“傳統服飾”而不是“古代服飾”或“我愛服飾史”之類的還是有原因的。

就比如扣子,之前介紹過的《花扣:綻放在旗袍之上的傳統符號 | 讀懂中國風》和這一篇,都是希望從依然還在延續的傳統服飾之上去汲取靈感,儘管它們可能已經處在退出歷史舞台的邊緣了。

人們總是本著“遠香近臭”的思維,也會認為“古裝”應該更仙更美更有底蘊的,認為保留下來的傳統服飾是醜陋的淺薄的有原罪的;也覺得古代可能會有更大的設計“能量”,而忽略了最好用最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應該是最接近我們的傳統服飾

別等傳統服飾作古成了古代服飾,才想起來值得珍惜。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