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影評|一場電影,或許可以改變一個農民的生活

2018年3月15日•周四

 

CCTV6-電影頻道

兩會全國人大代表 郭建華

21:54

 

一個農村電影放映員手中的花生,意味著什麽呢?



它,代表著農民群眾的觀影需求;它,也可以成為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金種子”。

 

而扎根農村基層放映工作42年的郭建華,用一部電影,讓花生成為電影人對農民生活的美味饋贈。這是一部什麽電影呢?

 

中國有八億農民,他們的生活能否都被電影照亮?他們的精神生活,能否都被光影滋潤呢?



電影,關乎民生,連接民心。



本期《今日影評》,特邀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任農村電影女放映員的郭建華回答一份關於電影民生的“考卷”。她在節目中聚焦文化扶貧,堅定民生為本的光影初心,與觀眾共同分享她眼中的“小銀幕大情懷”。

 

考卷問題一

農村放映這些年,有何發展變化?


先來看一組數據。

 

去年一整年,活躍在農村電影服務平台上的放映隊達到46428支,



已經完全實現了對全國64萬個行政村,6.2億農民放映的全覆蓋。


 

提起農村放映隊,如果你的印象還停留在《地道戰》《鐵道遊擊隊》以及萬人空巷的《少林寺》時代,那麽,你真的OUT了。


《地道戰》


《鐵道遊擊隊》


電影《少林寺》當年曾引發觀影狂潮

 

作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第一批女放映員,郭建華感慨,農村放映這些年,尤其是近五年來,變化實在是“大了去了”!

 

而最大的變化是:“以前計劃經濟供片的時候,都是咱放什麽觀眾看什麽;現在群眾看電影的欲望,也越來越高了,看電影的這個內容也要求得越來越多,現在我們給農民放電影,都是按需放映。


 

據郭建華透露,對於農村放映,現在國家在政策上和扶持力度上都大大增強,很多文化惠民項目都走進了基層。

 

放電影的技術設備也更新換代,現在農村也都是數字電影,也是環繞聲、大銀幕,觀影效果非常好,像《百團大戰》這些電影,農村基本跟一線城市是同步觀看的。



放映內容也是與時俱進。今年除了推出很多適合基層觀影的科教片,基本群眾文化娛樂片,還有響應“扶貧攻堅戰”的、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十八洞村》《立地》等等。



包括正在熱映的《紅海行動》,也將會很快進入農村放映中。



考卷問題二

電影如何改變農民生活?


電影市場的火爆並不僅僅體現在全國電影票房的飆升、城市影院的觀影人次飛漲方面,同樣也體現在農村電影放映上。


 

據郭建華透露,農村電影放映給群眾既帶來了文化娛樂,也帶來了科技知識。

 

特別是放戲曲電影的時候,銀幕上在唱,這些觀影的老年人和婦女也情不自禁跟著銀幕一起唱。


 

豫劇電影《花木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農村電影放映都是為農民“量身打造”,都是跟農民的種植和養殖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當地農民需要種花生,或者種西瓜,就有的放矢地放映相應科教片。



哪個地方是林果業,哪個地方又是種植業,會根據這個種植地方的區域性,來放映他們喜歡看的娛樂片,貼近他們實際生活的這個劇情片,特別是科教片。

 

這相當於在打谷場裡開了一個大學堂。

 

2014年兩會期間,農村輕喜劇科教電影 《咱家花生好收成》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議,並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這部科教片打破了傳統科教片說科技的模式,它有演員,有故事,有情節,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北方大花生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集趣味性和科普性於一體,在農村放映中備受歡迎。



一直致力於農村基層放映的郭建華說,有一次在給農民放映一部花生種植科教片的時候,被人家嫌棄了:“郭大姐,俺們現在種植技術都比這電影中要先進了,能不能放一些適合我們現在種植的科教片?”

 

後來,郭建華就琢磨著建議河南電影製片廠,采取這樣一種娛樂的模式來拍科教片。這就是本文開篇郭建華手中這捧花生的故事。



郭建華在《今日影評》節目中表示:“這些科教片,助推了新農村的建設,為農民增加了農業收入,帶來了林果業的好收成。


必須承認,電影對農民生活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

 

考卷問題三

精準扶貧電影有何作用?


今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閉幕。



在今年兩會上,跟民生緊密相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成為兩大熱議關鍵詞。

 

在3月6日的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成龍率先提出了“精準扶貧、藝人責無旁貸”的議題,號召委員與影視藝人一起加入脫貧攻堅戰。



做過幾十年慈善的成龍表示,“影視藝人在參與扶貧攻堅戰的過程中,能以各自的影響力吸引社會的關注,吸引各界力量一起深度參與進來,更能以更健康的公益形像引領粉絲的正確社會價值觀。”

 

鞏漢林也透露,繼去年加盟“精準扶貧”題材喜劇電影《耿二不二》後,今年將繼續堅持精準扶貧電影創作,“還要拍一部精準扶貧的電影”。



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投入到了“扶貧攻堅戰”中。

 

那麽,這一類精準扶貧題材電影的作用是什麽呢?

 

在郭建華看來,通過看電影,為基層貧困群眾扶智、扶志。

 

讓農民看一場科技電影,就學一門致富技術。

 

她透露,最近的“扶貧攻堅戰”推出的《十八洞村》和《立地》等農村題材電影,都是生活脫貧的活教材,基層群眾都非常樂意看。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郭建華也深有感觸:“看一場扶貧電影,不但是得到了文化娛樂,同時也激勵了他戰勝貧困的困難,扶起了他的志氣。”


第三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兩會的郭建華,以自己42年基層放映經驗建言獻策,她認為在基層農村的扶貧攻堅戰中,精神扶貧比物質扶貧更重要,“就是堅持文化自信,利用電影聲情並茂的優勢,助推農村電影扶貧工程,早日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的雙脫貧。



在困難面前,精神文明的信心,比資金更重要。

 

用郭建華的話說就是,只有中國基層農民的文化娛樂活動搞好了,才是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惠民工程落到實處了。

 

一部電影,也許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從而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也許會讓一個孩子從小堅定意志,給幼小的心靈埋下希望的種子。

 

光影築夢初心不改,文化扶貧方得始終。讓電影照進現實生活,讓生活有夢可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