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平之戰中損失慘重的趙國,為何還能打敗完好無損的燕國?

戰國時期,如果一定要評選出一個能夠在軍事實力上和秦國一較高下的國家,那麽一定是趙國。戰國四大名將,秦國有兩位,白起和王翦,趙國也有兩位,廉頗和李牧。其中李牧最為了得,他是唯一一個在戰國後期能夠和秦國打得有來有回的名將,更別說此前的趙國還遭受了長平之戰的慘敗。

而長平之戰,也是我國的經典戰役。可以這麽說,此戰過後,戰國的局勢就基本上已經清晰,秦國統一天下再無阻礙,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按理說,趙國在長平之戰被白起坑殺四十萬士兵以後,應該一蹶不振才對。但是事實上,戰國後期,趙國依舊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出彩的。

邯鄲一戰,秦國慘敗,直接影響了其統一天下的時間。也許有人會說,邯鄲之戰,趙國是借助了魏國和楚國的力量,才擊敗秦國的。那麽隨後的燕趙鄗代之戰,則是趙國自己的實力了。

那麽以趙國殘破的國力,是如何擊敗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的呢?

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趙國損失慘重

長平之戰,趙國接收了本來是秦國囊中之物的上黨,使得秦昭襄王大怒,長平之戰由此爆發。按照趙國的國力,是打不過秦國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哪怕是趙國廉頗出馬,也只能以守為主,正面打是打不過秦國的。好在,秦國的戰線比趙國長,如果一直拖下去,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秦國又乾起了老本行,反間計。不得不說,秦國的這招真的是屢試不爽,秦國敢做,趙國敢聽。就這樣,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換下了廉頗,上了趙括。趙括經驗不足,中了白起之計,以至於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全部坑殺。

幸好此時,秦國內部也出現了矛盾,趙國僥幸躲過了一劫。

可惜好景不長,幾個月後,秦昭襄王再次發兵攻趙,想要借此消滅趙國。趙國舉全國之力,並且拉了兩個盟友,才抵禦住了秦國的進攻。可就算是這樣,趙國依舊死傷無數。

可以這麽說,趙國經過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以後,國內的青壯年基本上都消耗殆盡了。趙國想要再次崛起,起碼得等到下一代成長起來。

投機的燕國,盯上了趙國這塊肥羊

相比於趙國,燕國的日子可就好過多了。先前,燕昭王啟用樂毅,五國伐齊,連破齊國七十餘城,何其風光。哪怕最後燕惠王中了田單的反間計,使得齊國收復了國土,那燕國也將齊國的大量糧食財報運回了自己的國內。隨後的燕國,更是在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下,與秦國交好,無人敢惹。

可以這麽說,此時的燕國國力雖比不上燕昭王在位之時,那也比以前強大的多。而燕國和趙國相鄰,自古就有摩擦。自然而然的,燕國便對趙國產生了想法。

燕武成王十三年,也就是長平之戰趙國剛剛慘敗後,燕武成王果斷地對趙國動了手,那就是挖人,誘使趙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眾投入燕國。不過此時的趙國剛剛遭受重創,士氣旺盛,燕國倒也不敢和趙國明著乾,隻敢乾這麽些無恥小事。

不過令燕王欣喜的是,秦國和趙國隨後再一次爆發了邯鄲之戰,此戰和長平之戰相比,有過之而不及,唯一的不同的可能就是趙國這邊有兩家盟友,可以減少一點損失。可饒是如此,趙國元氣大傷那是肯定的。因此,燕王的心思再一次活絡了起來。

於是,在燕王喜四年,燕王派出了丞相栗腹出使趙國,表面上是與趙國簽訂友好盟約,實際上就是查探趙國的敵情。

果不其然,栗腹回來後的一件事情就是報告給燕王趙國國內的實際情況,用史書上的話來講就是“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燕王一聽,哪裡還忍得住,馬上就決定發兵趙國。至於那友好盟約,對不起,沒有的事。

燕國無恥行徑,終究不是正途,趙國將燕國打敗

可以確定的是,此時的燕國國力肯定是比趙國高的。畢竟,此時距離長平之戰,也就是九年,九年還不足以令幼小的一代成長起來。我所謂的成長起來並不是那種新兵蛋子,而是久經沙場的老兵。

然而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的事情,這時候,一位名將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在本文已開始就說過,趙國的名將輩出,是可以和秦國相比較的。反觀燕國,唯一一個出彩的樂毅還被趕跑了。

雖說在戰國時期,私學已經十分流行,普通士人也有機會讀書識字,研習兵法。然而將軍和謀士畢竟是不一樣的。謀士只要你潛心專研,能夠說動一國之君就行了。比如蘇秦,遊說了幾個國家都沒人理他,但是他照樣得到了燕王的賞識,最後照樣能名揚天下。也就是說,蘇秦這樣的謀士容錯率極高。

但是將軍就不一樣了。戰場上只有你死我活,輸了很可能就是死亡,所以你沒有很多機會去印證自己策略的對與錯。趙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時候,一個名將世家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因為有一個名將在身邊,其兒子經過親身實踐以後就能提高自己的領軍能力。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名將手下學習,容錯率高。這也是為何戰國時期的名將機會都是代代相傳的。比如王翦一脈,蒙恬一脈,亦或是樂毅一脈。

那麽有人會說,樂毅的兒子不就在燕國嗎?

確實,樂毅的兒子樂間在燕國,他也確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趙國連年同秦作戰,百姓熟悉軍事,若興兵攻趙,燕軍一定會敗,堅決反對出兵”,但是奈何燕王他沒聽啊。

結果顯而易見,趙國在廉頗的帶領下,打敗了燕國。不知道燕王在知道這個結局以後有沒有後悔不聽樂間之言呢?

結束語

燕國之所以打不過在長平之戰損失慘重的趙國,有兩個原因:一是燕國實在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名將,而趙國有;二是燕國親附秦國,失去了進取之心,而趙國在經歷困境以後,則每天都發奮圖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