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囊中天地,袋裡乾坤:中國傳統配飾與道文化

古代道人出行,隨身物品會放入行囊之中。

筆者曾為大家介紹過“笈”這種遠遊時用的書箱,本文則為大家介紹中國傳統配飾中另外幾種:錦囊、荷包、袋,並結合民俗中的服裝搭配、古代官制服飾中的魚袋,從而帶大家了解中國傳統配飾中的道文化與民俗文化。

1

錦囊,盛書裝符

囊,甲骨文類似一個“束”扎在木棍上。“束”,最早就是人們出門扎在木棍上的一個包,現代漢語中有“裝束”一詞。

在此基礎上,古人創造了“橐”字(音同“駝”)。《說文解字》直接將“囊”作“橐”。

這兩個字,還有些區別:“小曰橐,大曰囊”。此外,“橐”在古代還指代一種鼓風吹火器。

《道德經》中有“天地之閑,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一句,意思是天地猶如風箱,空虛卻又不會窮竭,一旦運轉起來,就會永不枯竭。

中國人常說的“錦囊”,是一種用錦帛、綢緞做的袋子。《道藏》所記錄的錦囊,主要用於盛書裝符。

《三洞群仙錄》中引《漢武內傳》寫有:“武帝見西王母巾箱中有一卷小書,盛以紫錦囊。帝見瞻覽,母曰:此《五嶽真形圖》也。”真形圖,是道士入山修道的護身符。

《抱樸子》中寫道:“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中記錄了錦囊中所帶的符,有長生不死的效果,寫道:“可以本命日書五符,共盛著錦囊中帶之。帶之者長生不死。”

2

囊曰荷包

荷包,是中國傳統服飾裡一種用於人們出行時裝零星物品的小包,其前身為“荷囊”。

荷,篆文上面表示葉子或花,下面的“何”表示扛在自己的肩上。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荷花”,念二聲。另外一個是荷槍實彈,表示背負,念四聲。

清代王汲在其《事物原會》寫道:“晉《輿服志》:文武皆有囊綴綬,八座尚書則荷紫,乃負荷之荷,非荷渠也。今謂囊曰荷包本此。”

這裡指出荷包的“荷”是負荷的意思。

在中國古代,佩戴荷包是重要的民俗。

沈從文在《中國服飾史》中寫道:“清代男子腰帶上掛滿刺繡精美的荷包、扇袋、香囊等飾物,可算是時髦打扮,北京一帶尤盛。”

荷包上繡有各類吉祥圖飾,諸如“鴛鴦鳥”、“麒麟送子”、“榴開百子”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與此同時,荷包也作為重要文化名片出現,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就畫有吐蕃使臣祿東讚配有荷包。

3

袋中有乾坤

中國傳統的服飾中,還有一種配飾叫“袋”。在唐代,官員五品之上佩戴魚袋。

我們在《雲笈七簽》中常常會看到這樣一段話:“宋朝奉郎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賜緋魚袋借紫臣張君房集進”。

我們將這幾個字拆開來看:“朝奉朗”、“尚書度支員外郎”、“集賢校理”都是宋代官名,“賜緋魚袋”是官職中代表的品級,即指緋衣與魚符袋。“借紫”,是宋時規定官員的服色中未至三品者特許服紫。

這句話是張君房未到三品,卻可以穿上紫色的朝服,佩魚袋,足見其在宋真宗中眼裡的地位。

此外,袋也常出現在神話故事及民間藝術創作中。

在《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中寫有:“(西方教主)把乾坤袋舉在空中,有緣的須當早進,無緣的任你縱橫。霎時間雲愁霧慘,一會家地暗難窮。從今驚破通天膽,一事無成有愧容。”

“且說接引道人在萬仙陣內將乾坤袋打開,盡收那三千紅氣之客,有緣往極樂之鄉者,俱收入此袋內。”作者筆下的乾坤袋,可裝入千軍萬馬,名為“乾坤”,取包羅萬象之意。

《西遊記》中的風婆,手中風袋可施法放風:“慌得那風婆婆撚住布袋,巽二郎箚住口繩。”《易·說卦》中有:“巽為本,為風”。風婆婆與巽二郎是放風的神,是有出處來源的。

中國傳統服飾中,諸如錦囊、荷包、袋等配飾,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穿著古代傳統服飾成為一時風尚,表達了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及傳承,也是民族富強、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徵。

(編輯:西銘)

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