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遊走世界,別拿領事保護預警不當回事!

黎海波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

要想讓領事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不僅要有法律機制,還得提高公民對待危機的重視程度。

3月26日,外交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盡快頒布專門的領事保護立法。

領事保護預防與處置同等重要

按照預防與處置並重的原則,這一征求意見稿規定了預防性領事保護的相關措施和機制,其中就包括安全提醒制度。要切實提升安全提醒的預警引導成效,除了發布部門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領事資訊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傳播之外,社會的參與配合也非常重要。

危機預警不僅是個技術問題,其實際效力還與社會心理和行為等問題密切相關。人們通常容易忽視警報,要麽不願意花時間和金錢預先做好準備,要麽僥幸認為自己運氣好,不會遇到什麽危險。而這種心態背後往往伴隨著不期而至的危機。

因而,預警機制要產生最大效果,除了準確的預警資訊、高效的傳播平台等要素之外,還需著力推動預警對象危機態度的轉變。社會的參與配合度直接關係到危機預警引導的成效。對於領事危機中的預警引導,同樣也是如此。

利比亞撤僑是領事保護預警正面案例

2014年利比亞“撤僑”,就是一個社會參與配合領事保護預警引導機制的正面例證。

2014年5月中旬以來,利比亞的安全局勢不斷惡化。中國駐利比亞大使館先後於5月18日、5月20日、7月15日,發布“安全提醒”。7月17日,中國駐利比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讚處則發出“安全警示”。7月28日,外交部和中國駐利比亞大使館發出“安全提示”。7月30日,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再次提醒在利比亞的中國公民“立即撤離”。

在5月前,當時在利比亞的中國公民約為2100人。由於利比亞局勢的惡化以及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等相應的預警引導,一些中資企業和中國公民出於安全考慮,提升了危機意識,逐步從利比亞撤離。到7月30日,在利比亞的中國公民只有約1100人了。由此可見,有將近1000名中國公民在中國外交部和駐利比亞大使館發出“盡快撤離”預警之前自行撤離。

預警引導需吸取巴厘島“撤僑”教訓

而2017年的印尼巴厘島“撤僑”,則是一個社會參與配合領事保護預警引導機制的反面例證。

2017年9月以來,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阿貢火山地殼活動持續增強。由於阿貢火山持續噴發,受火山灰的影響,巴厘島伍拉萊國際機場於11月27日臨時關閉,約有1.8萬名中國遊客滯留當地。面對這一情況,外交部啟動應急機制,從11月29日至12月4日,相關部門共協調中外航空公司派出82個商業班機,協助中國遊客回國。

從2017年9月24日中國駐登巴薩總領事館首次發布安全提醒到11月27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中國駐登巴薩總領事館先後9次發布安全提醒。特別是在11月27日的安全提醒中開始從公民的角度強調其與海外安全風險以及領事協助成效的關係問題。而在12月1日的安全提醒中則進一步強調公民的責任問題:中國公民在暫勿前往提醒發布後仍堅持前往的,因獲得協助而產生的費用需完全自理。

然而,仍有些旅行社和遊客不顧這些安全提醒前往巴厘島。也正因為很多人將其視作“提示”而非“警示”,未對其認真對待和配合,所以也削弱了領事保護中預警機制的引導作用。

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就吸取了這類事件的教訓,對此類現象中公民應付的代價進行了規定。比如,中國公民在相應安全提醒發布之後堅持前往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因協助而產生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說到底,要想讓領事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不僅要有法律機制,還得提高公民對待危機的重視程度。所以,有些“安全提示”除了溫馨提示,也要點明風險與後果,借此來提升那些在海外的同胞們對預警的配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