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裝騎兵”的興起:成就了馬其頓王朝最後的輝煌

一、拜佔庭海軍

拜佔庭海軍在10世紀的時候才發展到頂峰。

拜佔庭雖然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處於黑海和地中海的交通要衝,控制著亞歐之間的海上交通。但是,海軍在拜佔庭軍隊中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由於阿拉伯人海軍的強大,拜佔庭人才意識到建設海軍的必要性。

在伊拉克略開始實行軍區製改革時,曾經建立了兩個海軍軍區。一個是小亞細亞的基比利奧特軍區,一個是地中海上諸島和西亞沿海的愛琴軍區。“聖像破壞運動”時期,由於海軍將領的聖像崇拜與當時的主流意識相悖,海軍就遭到削弱。

於是給了阿拉伯人可乘之機,他們於9世紀奪去了西西裡島和克裡特島,破壞了拜佔庭在東地中海的霸權。到了馬其頓王朝,海軍地位才開始受到重視。尤其是到了尼基弗魯斯·福卡斯時期,他出身於軍事世家的皇帝,有著卓越的戰略眼光,帝國要獲得西部海上的安全,必須收復克裡特島。

在961年,帝國海軍在尼基弗魯斯的帶領下終於收復了利奧六世、羅曼努斯一世、君士坦丁七世都試圖收復的克裡特島,帝國海軍在經歷了四次遠征之後終於清除了阿拉伯海盜在地中海上的巢穴。

直到1071年曼茲克特戰役之後,拜佔庭海軍開始了其真正一蹶不振的過程。在這之前,帝國海軍一直是帝國自己的軍隊,沒有依靠外國艦隊。如果沒有拜佔庭海軍在10世紀的發展,帝國在963年之後就不會取得一系列海戰的勝利,帝國的海軍維護著首都和地中海的安全。

二、帝國軍事防禦性的轉變

10世紀中後期,拜佔庭軍事策略中重要的變化是帝國軍事防禦性向進攻型轉變,這也是帝國在對外關係中表現強硬態勢的基礎。這當然不是一個持續時間很長的變化,只是在10世紀軍區製發展到頂峰開始走向瓦解時的“回光返照”。那就是帝國一直在防禦邊疆的敵人,在這個時候,終於可以反攻了。軍區製當然不是這種軍事策略發生變化的惟一原因,還有帝國人口經濟增長以及戰爭觀轉變等原因。其實,與羅馬共和國時代咄咄逼人的對外擴張相比,拜佔庭人更重視防守。

基督教化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其他很多方面都在影響著軍事策略。拜佔庭社會人口增長一直緩慢,人力資源始終處於匱乏狀態。人口增長和資源開發的矛盾不突出,生產技術也隨之比較落後,對外擴張的深層動力不足。而拜佔庭人普遍的優勢文化心態很強烈,他們自認為自己的宗教是“正教”,他們自稱自己是羅馬人。並且始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而周邊其他民族在精神世界以及文化領域都遠比他們遜色。因此他們可以憑借上帝的“福音”和高水準的文化以及典雅的生活方式馴化蠻族,而無需使用武力征服。這與中國兵家所言戰爭之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如出一轍。

正因為如此,拜佔庭人將戰爭看作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是知識和學問的重要分支。他們更注重對於戰爭類型以及戰略戰術的分析,從而產生了許多軍事明星。而正是在10世紀中葉,帝國軍區製發展成熟的同時,在與波斯人、阿拉伯人的戰爭之後,軍事家族的興起,很多專業的有軍事出身的軍事皇帝出現了。

或許這是上帝賜給拜佔庭的一個洗刷幾百年冤罪殺機的一個機會,這是一個多方面因素都結合得很完美的機會。馬其頓王朝政治上的穩定,即使有篡位皇帝的出現,帝國管理仍然有序的進行。帝國的人口和經濟都在不斷增長。尤其是在960年以後,從尼基弗魯斯·福卡斯即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時代到阿萊克修斯一世時代,戰爭價值觀就己得到發展,並受到髙度重視。

戰爭價值觀的轉變是應運而出,尤其是軍事家族出身的皇帝英勇善戰,家族與修道院利益的驅動等等。都促使拜佔庭社會隨著上層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更何況,從9世紀起,當拜佔庭人努力在斯拉夫人中開拓邊疆勢力範圍時,遭遇到羅馬教廷和加洛林帝國這兩種基督教勢力的阻擊,後者的繼承勢力是奧托帝國,而伊斯蘭教仍然在東部同拜佔庭人爭奪高加索山脈和美索不達米亞邊境地區的那些基督教徒古老團體。這還不算巴爾乾地區的保加利亞人正在向多瑙河湧入。而這一系列的外部因素也促使有充足軍事實力的拜佔庭由以前的防禦戰轉變為反攻。

三、重裝騎兵的裝備加強以及作用凸顯

拜佔庭軍隊中的騎兵最早是在對日耳曼人和波斯人作戰中建立起來的。

由君士坦丁一世首先建立,他在各軍團配備了500人的騎兵隊,作為突襲力量。它最初在戰爭中僅起輔助作用,後來發展成為軍隊中主要的攻擊力量。尤其是馬鞍和馬鐙技術的引進,使騎兵形成了更為強大的攻擊力量。

因此,騎兵被譽為中世紀拜佔庭軍隊的優秀的分支。尤其是尼基弗魯斯二世上台後,拜佔庭軍隊又發展出重裝騎兵。沒有重裝騎兵的出現,就沒有10世紀中葉拜佔庭軍事力量的強盛。

他們的裝備因軍役地產的增加而變得優良起來。裝備的優良與否與戰爭效果有很大關係。在1070年曼茲克特戰役以前,拜佔庭騎兵不僅擁有自己優良的馬匹,還要有完整而保持完好的裝備,合適的馬鞍肚帶和長靴。這樣,要確定一個騎兵擁有一匹良馬,一副輕便的統一的制服和質量良好的武器,再加上他的勇敢,那麽攻擊力就會雙倍的增強。或者,如果他是膽小的,會鼓起勇氣努力做好。但是,如果,他的裝備很差,馬鞍太大,靴子又不合適,馬匹又不好,無論他多麽勇敢,在衝鋒陷陣中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護住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戰鬥。

良好的裝備也能提高騎兵戰鬥的信心。重裝騎兵中5個人中有兩個就是弓箭手。他們一般都是攜帶較小的12英寸直徑的盾牌,他們的弓不能用很大的盾牌。而在10世紀中後期,拜佔庭騎兵一般用三角形的盾牌以及鳶形盾牌,在盾牌較寬的一面出現了兩條腿。在尼基弗魯斯二世時期,軍隊還使用了較重的標槍。尤其在重裝騎兵中使用一種短且重的飛鏢,他們把它裝在馬鞍的袋子裡。

尼基弗魯斯二世作為軍師世家出身的皇帝,在與東方薩拉森人的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及靈話的軍事眼光,發展重裝騎兵,是拜佔庭擴張的需要,因此重裝騎兵從尼基弗魯斯時代開始受到重視。因此,是重裝騎兵成就了馬其頓王朝最後的輝煌。

參考文獻:

陳志強著《拜佔庭帝國史》

Michd Kaplan,鄭克魯譯《拜佔庭—東羅馬帝國的輝煌歲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