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評論: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麽?

今天,中國經濟數據新鮮出爐,最令人振奮也最具爭議的消息,莫過於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台階。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麽?

全世界“萬元戶”增加了一倍多。此前,全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經濟體總人口近15億。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這意味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經濟體總人口翻了一番。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隨著中國經濟總量接近百兆元,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這個最活躍的市場,也將繼續為世界各國提供“搭便車”的黃金機遇。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對於中國人本身當然更有意義。綜合國力的提高,不僅僅是抽象的數據,也是每個人能感受到的獲得感。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曾被稱為“東亞病夫”,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僅為62億元,哪有什麽錢去投入醫療等公共服務?隨著國力的提升,財政實力由弱變強,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居民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嬰兒死亡率由建國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再看教育,我們從“全國超八成人口是文盲”發展到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達48.1%,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這些巨變,都有賴於你我看不見的“國力”不斷提高。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更讓我們從關注總量轉向關注質量。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0兆元大關,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10年達到412119億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每一次上台階,都會有外國朋友和中國朋友產生意見分歧。外國友人質疑,“中國都是第二大經濟體了,怎麽還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人也在納悶,“經濟總量近百兆元,為何還有那麽多貧瘠的山村和絕對貧困的人口?”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一切。一是我們發展不平衡,城鄉和區域差距還不小。江蘇縣級市張家港的人均GDP超過全國人均GDP的3倍;廣東深圳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產值西部一個省的經濟總量。再大的“蛋糕”,也禁不住切分不等。二是中國人口眾多。當前,我國基礎設施人均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30%,人均居民消費支出不足美國的1/10。“家底”再厚,讓14億“分子”一除,就顯得不那麽“闊綽”了。

當我們從追求規模速度轉向重視質量效益時,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給了我們正視差距的契機。有一組數據最值得注意:1980年,我國人均GDP約300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12.3%;2019年,按照現價美元估算,我國人均GDP大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90%。回望歷史,我們追趕的步伐從未放鬆,而且真的趕上來了。不過,我們還處於世界平均水準以下,這就意味著中國依然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要走向並跨進高收入門檻,還要有一段路爬坡過坎,期望“躺贏”是不可能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