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炒鞋團暴賺200%以上,一雙鞋如何賺到千萬

解讀時代語境下的商業故事,關注“財經無忌”微信公眾號。

文|財經無忌 作者|灣區陳浩南

華爾街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

 

兩位炒手交易一罐沙丁魚罐頭,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價錢從對方手中買進這罐沙丁魚,不斷交易下來,雙方都賺了不少錢。

 

有一天,其中一位決定打開罐頭看看,了解一下為什麽一罐沙丁魚要賣這麽高的價錢?結果他發現這罐沙丁魚是臭的,他以此指責對方賣假貨。

 

對方回答說:“誰要你打開的?這罐沙丁魚是用來交易的,不是用來吃的!

 

故事固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其諷喻的現象在當下的中國依然層出不窮。

 

就比如,在近年出現的“炒鞋團”的惡意推動下,球鞋脫離了穿的本質,屢次被炒出天價的現象。

 01

 

萬物皆可炒,鞋也不例外。

 

《第一財經》近日報導了一位東北炒家的故事。

 

去年11月,一款AJ(Air Jordan)聯名鞋即將在昆明發售,一位東北炒家專程從東北飛往昆明,以200元/人的價格雇了50個人排隊購買,由於人數佔優,在經過24小時的漫長排隊後,這位炒家吃下了昆明市場總計26雙鞋中的21雙。

 

豐厚的回報隨之而來:按照當時的發售價1299元、市場價5600元計算,這位東北炒家一雙鞋賺了近4000元,利潤率高達逾210%。

 

無獨有偶,國外也有一位知名球鞋掮客 Derrick,分享過他自己炒鞋的故事:

他從販毒行業“轉行” 到球鞋倒賣,兩天內從各種內部渠道購入127雙 Yeezy 750 Boost,然後賣出。在這兩天裡,他賺到22.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了150萬元!

 

事實上,像掮客 Derrick和東北炒家這樣的,他們都是“炒鞋”遊戲裡的真正大玩家,通過大量掃貨、提拉價格等方式左右市場價格。

 

去年,Nike發售了AJ一款聯名鞋,當時市場價格為1300~ 4000元。莊家在市面上瘋狂掃貨。一夜之間,“市場都認為這雙鞋正在被搶,價格直接炒到8000~10000元”。

 

在這些莊家的手裡,好好的一雙原價千元左右的鞋,動不動就被炒到原價的數倍,還一堆人搶著買單。

以至於有人感慨:

 

“炒鞋的人讓鞋子不再只是用來穿,就像炒房的人讓房子不再是用來住。”

 

 02

 

很多人並不知道,與全球股市的低迷相比,鞋市正處於歷史性的大牛市中。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全球運動鞋代理商的限量版運動鞋銷售額規模就已經達到了約10億美元,而到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950億美元。

 

潮鞋市場的火爆,吸引了不少創業者投身其中。

 

2016年在美國底特律成立的潮牌球鞋交易平台StockX,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10億美元估值,成為美國發展最迅猛的創業公司之一。

全球奢侈品巨頭LVMN集團也早早入場,投資了另一家潮流球鞋電商平台。

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是推動這股熱潮的重要力量,大大小小的本土潮鞋平台近年來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虎撲旗下“毒”APP。

 

此外,由於國內的閑魚、轉轉等二手平台的存在,售賣球鞋變成了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小A是“炒鞋”圈內的一個小散戶,他曾表示,自己花近一萬元從客戶那裡收來AJ1與off white聯名的球鞋,並以11000的價格賣了出去,但他坦言:“越來越多的人只想靠它賺錢,而不是留住它。球鞋也從而變成了一種交易載體。”

“穿到腳上那才是鞋。”球鞋發燒友小B並不喜歡市場上的倒賣風。

“大部分球鞋發燒友願意為喜愛的球鞋付額外的錢,那就會有人從中獲取利益。現在買球鞋的味道變了,價格高了,情懷少了。都是為了金錢、利益,買來炒高價錢後再賣掉賺錢,這和二道鞋販子沒什麽區別。”

 

 03

 

收藏限量絕版球鞋,曾經只是一些籃球迷的小眾愛好,零星的轉讓求購都要靠圈內人牽線搭橋。

 

但隨著籃球文化、街頭文化的傳播,某些發售量較少、或者有特殊意義的鞋子,進入市場,讓品牌商嘗到了“饑餓行銷”的甜頭。

 

這其中最大的品牌商莫過於耐吉。

 

去年1月,美國潮牌交易平台 StockX 就與耐吉合作,發售了限量版的雷霸龍·詹姆士系列,價格以公開拍賣的方式決定,結果每雙運動鞋平均賣到了 6000 美元,而且搶到鞋子的買家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轉賣出去,甚至無需佔有鞋子的實物。

 

這不免讓人想起了經濟學中著名的“博傻理論”,即在資本市場中,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傻子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這個理論把投資者分為兩類傻子,一類是理性博傻,就是明明知道資產被高估還會選擇進場,因為他覺得在炒作、情緒等推動下會有更傻的人買單的;

 

另一類就是感性博傻,是在完全不知道資產的真正價值時而選擇盲目投資,這種人就是理性博傻者最喜歡的投資者。

 

但是理性博傻能夠盈利的關鍵點在於,會有其他的笨蛋出現,有的時候一不小心自己成為了那個接盤俠,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04

如果把當下的“炒鞋”行為放到一定的歷史跨度中去看,你會驚訝地發現,正在發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

1982年的長春,市面上出現了5萬元一盆的君子蘭,接著,10萬元的也出現了,到9月份,在城裡最熱鬧的花市上,最貴的一盆叫價竟達15萬元。

之後的長春陷入了“君子蘭狂熱”,很多企業部門甚至動用公款投資君子蘭,由於投機過於劇烈,引發種種社會動蕩。

長春市政府迫於各方壓力發布了《關於君子蘭市場管理的補充規定》,明文規定,“機關、企業和事業部門不得用公款買君子蘭;在職職工和共產黨 員,不得從事君子蘭的倒買倒賣活動,對於屢教不改的要給予紀律處分,直至開除公職和黨籍。”

此規定一出,君子蘭風夏然而止,花價一落千丈再無波瀾,隻留下一地捧著花盆的市民欲哭無淚。

就這樣,一種除了觀賞而無他用的植物無比詭異地誘發了一場局部經濟泡沫。

 

當我們再回歸到“炒鞋”這一行為時,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撇開球鞋愛好者,其他購買者,為此花費不菲的金錢,是否又是一次盲目投資呢?

以備受熱炒的AJ為例,穿的人都知道,由於這款球鞋的減震效果很差,它其實並不適合打籃球,隻適合壓馬路。

而很多人花了高價買回來的鞋,都放在家裡供著,極少穿上。

 

其實對於一個物品是否值得投資,有沒有產生或成為泡沫,還是要回歸基本面進行判斷,即:這個投資品是否以真實的需求為基礎?

當我們拋開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行銷廣告與概念,回歸到事物基本面時,你會輕易發現這樣的事實:

球鞋本質上屬於極易生產,成本低廉,用戶使用率頻繁的商品,它並沒有廣告宣傳裡多高的科技含量。

說到底,球鞋不過就是一些皮革、纖維、橡膠、TPU 組合在一起的商品。

(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