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音樂不是炫耀才華的,音樂是用來改變生命的”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音樂不是炫耀才華的,音樂是用來改變生命的。”——巫漪麗

巫漪麗(1931-2019),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河源,美籍華人,旅居新加坡。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

巫漪麗6歲開始學琴,9歲起師從世界鋼琴大師李斯特的再傳弟子、意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先生。18歲便成為上海灘奪目的鋼琴演奏家;1954年,任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首創及首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曾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接見。1983年,巫漪麗赴美深造,之後定居新加坡。2017年6月,榮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著有《繡金匾》、《松花江上》、《百鳥朝鳳》、《梁祝(選段)》等九首“中國風”鋼琴曲目。

2019年4月20日,巫漪麗出席一場音樂會時暈倒,搶救無效在新加坡去世,享年89歲。

2、“笑聲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維托·埔柱

維托·埔柱(Victor Borge 1909-2000),丹麥幽默作家,在哥本哈根出生,世界級鋼琴家,有“偉大的丹麥人”和“丹麥小醜太子”之稱。

埔柱早年在歐洲巡回演出,並以反納粹笑話娛樂大眾。他的這個舉動,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不用多久,希特勒將這名敢言的猶太人列為德國的敵人。當納粹德軍二戰攻坎丹麥的時候,埔柱正在瑞典表演,成功逃亡到達芬蘭。由於他太太是美國人的關係,他成功乘坐客輪“美國軍隊”號離開歐洲逃亡到美國。雖然到達美國後對英語仍一竅不通,但由於他不斷以看電影來學習,埔柱很快便能夠迎合他的美國觀眾。在電視上,埔柱充份利用視覺和動作的元素來達到最佳效果,並且喜歡和觀眾互動。

埔柱曾協助建立多個信託基金,包括:《向斯堪的納維亞致謝基金》。這個基金是為那些曾經幫助猶太人逃離納粹魔掌的人而設。1999年,埔柱接受了肯尼迪中心頒給他的肯尼迪中心榮譽獎。埔柱在逝世前的晚年仍然沒有停下來,不斷地巡回演出。在他90歲那年,他作了差不多60次演出。除了音樂作品外,埔柱亦是2本書的作者,包括:《我最喜歡的中場休息》和《我最喜歡的音樂喜劇》,以及自傳《微笑是最短的距離》。

3、“我走在路上。狂風吹得廢墟中的鐵屑發出嘎嘎的聲音,夾雜著呼呼的口哨聲怒吼著從燒焦的窗戶中吹進去。薄暮初上,陰雲密布的天空飄起了雪花。”——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

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 1911-2000),波蘭鋼琴家。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席皮爾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維爾姆.霍桑菲爾德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

1945年他開始撰寫回憶錄。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度過的每一段時光、交往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和住過的每一個地方。這部回憶錄於1946年出版,書名為《城市之死》,這是席皮爾曼用生命和靈魂書寫的一部回憶錄。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他懷著清晰而痛苦的記憶,用樸素的語言和一顆經受過死亡洗禮的心,以平淡而毫不誇張的語氣講述那段猶太人和整個華沙城一起被毀滅的經歷。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鋼琴家》後被改編為電影,同樣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