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臉書Libra,僅僅是Q幣還是通往數字霸權之路?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734篇原創首發文章

2019年6月18日,臉書(Facebook)發布全球貨幣Libra白皮書,引起熱議。各界人士紛紛發表各自觀點,有人認為臉書不過發了一個Q幣而已,有人認為臉書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世界央行,建立數字霸權。

臉書發的這個Libra(天秤、天秤座的意思,有平等、公平的寓意)到底是什麽東西呢?要徹底搞明白,得從貨幣、銀行、中央銀行的起源講起,權當利用這個契機簡要地學習一遍貨幣銀行學吧。

貨幣是什麽?

注:這部分內容,上一篇《數字貨幣,人類金融史上第四大泡沫?》寫過,看過的同學可以直接跳到銀行部分。

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功能主要有三項,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計價部門(unit of account)、價值儲藏手段(store of value)。

沒有貨幣之前,人們的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換,一斤大米換一匹布或者一個碗……這很麻煩,雙方的需求要正好匹配才能達成交易,所謂需求的雙重耦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後來就出現了貨幣,有了一般等價物就方便交易了。貨幣也是價值儲藏的手段,如果沒有貨幣,奶農不能存儲多餘的牛奶,多餘的牛奶只好變質,不能變成財富。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玄貝,出現在夏,商和西周時已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那時還有紫石,也是貨幣。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自行鑄造貨幣,形製、尺寸、重量各不相同,形成了布幣、刀幣、環錢等不同的貨幣。秦滅六國後,廢除各國舊幣,將銅幣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不過當時還是有地方鑄幣,一直到漢武帝徹底收回郡國鑄幣權,推行銅幣五銖錢以後,才最終實現了貨幣的真正統一。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到明代,白銀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總之中國出現了從玄貝紫石到銅錢到白銀黃金的商品(實物)貨幣(commodity money),還出現了非商品(實物)的紙幣。

世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據赫拉利《人類簡史》的介紹,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貨幣是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的麥元,就是固定數量的大麥谷粒作為一般等價物。之後許多物品,從貝殼到威士忌酒,甚至獸皮等都充當過貨幣。這也是今天美元仍被稱為“鹿皮”(bucks)的原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蕩不定。二戰後,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的內容就是“雙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當時美國的黃金儲備佔全世界的75%),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衝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各國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乾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

法國總統戴高樂一直對這個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耿耿於懷,他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就是所謂“鑄幣稅”,或稱“貨幣稅”,指發行貨幣的組織或國家,在發行貨幣並吸納等值黃金等財富後,貨幣貶值,使持幣方財富減少、發行方財富增加的經濟現象。

後來美國果然因貿易逆差等諸多原因,發行了嚴重超過國庫所有黃金數量的美元,以法國為首的各國開始擠兌黃金。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告美元與黃金脫鉤,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自由浮動。

這標誌著金本位製或者說金屬本位製時代終結,人類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所謂信用貨幣就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製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它的基礎不再是貴金屬而是國家的信用,所以稱為信用貨幣。

貨幣就介紹到這兒,接下來看銀行。

銀行是什麽?

銀行是金融機構(或稱金融中介)的一種,金融機構指的是任何能幫助引導資金從儲蓄者流向投資者的公司。我們以兩個特點來界定銀行這種金融機構,首先,通過接收存款,它籌集到資金;其次,利用它的資金向公司和個人發放貸款。

銀行等金融機構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是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al information)。所謂信息不對稱就是指經濟交易的一方所擁有的信息比另一方要多。信息不對稱導致兩大問題,一是逆向選擇,就是對於交易的一方來說,那些最渴望達成交易的個人或者公司,反而是最不適合與之成交的;二是道德風險,交易的一方采取危害另一方行動的風險。這兩大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交易達不成,無法形成市場。

最早研究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羅夫(George Akerlof),他在1970年發表論文《檸檬市場:質化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分析了信息不對稱對二手車市場的影響機制。在文中阿克羅夫用不同的水果代替不同特性的二手車,以香甜的櫻桃與水蜜桃來譬喻車況優良的二手車,而用酸澀的檸檬來譬喻狀況不佳的二手車商品。“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

阿克羅夫教授的研究發現,在一個市場中如果賣方掌握了比買方更有利的信息,他就可以掩蓋產品的真相,以次充好。比如二手車市場,賣方對車況肯定比買方清楚得多。買方也知道這一點。假設買家開價2000美金買這台二手車,賣家答應了,買家就知道這個車不值2000美金。買家認為賣家能夠接受的任何一個價格都對自己不利,這樣交易永遠達不成。後來美國頒布了保障汽車買主權益的檸檬法(Lemon Laws)。

金融市場也是一樣,比如張三有一筆儲蓄,李四想問張三借錢投資辦個工廠,但是張三和李四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張三就不願把錢給李四。這時候就需要銀行。銀行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成交易。

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只是雛形)出現在唐朝,叫“櫃房”,宋代出現交子鋪,明朝中葉出現錢莊,清朝出現票號。

交子鋪的功能已和現代銀行十分接近。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初年(1023年),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很不方便。商人要攜帶巨款去各地做生意更是不可能。於是四川成都出現了一種鋪戶,人們把鐵錢交付鋪戶存起來,鋪戶把數額點清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交給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個存款憑證就是交子。

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也使得交子鋪成為真正的銀行。假設交子鋪收存的鐵錢是100斤,它發行了90斤的交子,10斤留著備付,那麽用現代銀行學術語來講,就是準備金率是10%。

一般認為,西方最早的銀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銀行這個詞的英語bank源於意大利語banca,是長凳的意思,是當時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這是銀行,接下來看看中央銀行是什麽?最正點的中央銀行符合三個標準,“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中央銀行是控制貨幣供給的機構,另外它的職能還包括提供清算支付服務、制定貨幣政策、向銀行提供貸款(最後貸款人)、對銀行進行監督等。所有銀行在中央銀行設有账戶。

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即央行對於經濟中私人部門的負債)來影響貨幣供給,但是基礎貨幣擴張幾倍到達經濟活動中,即貨幣乘數,這個取決於銀行及其客戶的行為。所以貨幣供給並不完全取決於央行,同時也取決於銀行及其客戶。

最早的中央銀行是英格蘭銀行,創辦於1694年,一開始它並不符合第三個標準,它是為政府籌措戰爭經費而設立的私人銀行,不是政府擁有的銀行。拿到特許權之後,1208位股東隻用了兩周的時間就籌集到了120萬英鎊。之後英格蘭銀行籌措軍費的能力越來越強,為英國奪取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金融的保障。

“光榮革命”之後,英格蘭再沒有發生過內戰,在西方國家中率先實現了政治上的穩定。英國告別了皇權及政權更替的動亂,集中精力對付外部挑戰,十七世紀後它在世界不同地方與很多國家開戰,最終戰勝人口三倍於自己、國力兩倍於自己的法國,奪取了世界霸權。

英格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功不可沒。有學者分析,法國敗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建立像英國那樣先進的金融體系。法國的中央銀行法蘭西銀行一直到1800年1月才在拿破侖的支持下創立。1946年1月1日被國有化。

同年,英國工黨政府將英格蘭銀行收歸國有,英格蘭銀行具備了央行的所有三個特點。

美國的中央銀行稱為聯邦儲備系統(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現在還是由私人擁有,不是“政府的銀行”。

美國建立中央銀行的過程十分曲折。美國建國之初最接近央行的機構是美國第一銀行。1791年2月美國通過了建立國民銀行的法令,漢密爾頓以英格蘭銀行為藍本進行了構建,是一個私有的、贏利性組織,70%的股東是“外國人”,最大的股東是英格蘭銀行和內森·羅斯柴爾德。

第一個特許經營期是從1791年至1811年,為期20年。然而,當第一銀行的經營許可在1811年3月4日到期時,並沒有能夠展期經營,因為質疑聯邦銀行是否符合憲法精神的“反對央行派”佔了上風,他們擔心金權會損害民權。美國回到沒有中央銀行的局面。

當時美國市場上合法的貨幣只有金銀兩種,金銀貨幣又重又大,攜帶不便,民眾納稅還債時只好選擇地方銀行發行的紙幣。而地方銀行魚龍混雜,管理不善,造成紙幣泛濫,信用全無,面值大跌,形同廢紙。

為了整頓這一混亂的局面,更是為了支付第二次美英戰爭(1812-1814)政府欠下的戰債,國會在1812年通過了建立第二合眾國銀行的法案,授予它為期20年的經營特許狀。美國歷史上第二個中央銀行美國第二銀行成立。20年期限到後,1832年,以“要傑克森,不要銀行”口號當選的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否決了第二銀行的“續約”。他認為美國第二銀行是一個精英機構,挾國際財閥集團之勢,壟斷金融業,犧牲普通社會民眾的利益,偏袒東部製造業的發展。1845年他去世的時候,他的墓志銘上面隻寫了一句話:“我殺死了銀行。

美國又回到沒有統一的貨幣發行機制的狀態。南北戰爭(1861-1865)爆發之前,流通中的紙幣均為各州立銀行自行發行的銀行券。當時有1600多家州立私有商業銀行,共發行7000多種價值相殊、式樣繁多的銀行券。

林肯總統到處籌集戰爭資金,財閥趁火打劫,要求高達30%左右的利息,這讓林肯總統無法忍受,決定由美國政府自己發行債券。為了與流通中的私人銀行貨幣相區別,在債券後面印上了綠色的墨跡。這些券被稱為綠背(greenback),又稱“林肯綠幣”。因為是由13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大陸會議”批準發行的,所以又稱為“大陸幣”。

南北戰爭後,美國農業進入了30年的蕭條,期間爆發了反對收回綠幣的綠幣運動、平民主義運動以及白銀運動,以農民為主體的平民主義者要求政府發行紙幣,乾預經濟,保護弱勢人群,反對私人銀行發行貨幣,反對集中貨幣權力。他們認為,發行貨幣是政府神聖的義務,在這一功能和公共利益之間不應有任何其它因素介入,包括私人銀行。

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據說羅斯柴爾德曾說過:“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然而,另一方面,發行權掌握在政府手裡,也不一定是好事,要看是什麽樣的政府了。我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明朝政府(1368-1644)從1375年就發行大明寶鈔,是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然而濫發無度,物價飛漲,民怨沸騰,用的人越來越少,正德年間(1506-1521)廢止。明朝皇帝還喜歡發自己的銅錢,基本上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往往老皇帝快死的時候,民間就很焦慮,又要換錢了。政府換一次錢,洗劫一次民間財富。銅錢形製越來越濫惡,寶鈔貶值越來越嚴重,這樣混亂拙劣的幣製使得白銀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貨。而白銀的貨幣化通過一系列錯綜複雜又合情合理的機制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貨幣發行權應該交給銀行家,還是政府呢?

著名經濟學家、諾獎得主哈耶克從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出發,認為競爭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而政府對於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對經濟的均衡造成了破壞。他在《價格與生產》(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和《資本的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兩本著作中揭示了商業周期的起源,他認為商業周期是政府中央銀行在信用擴張的過程中刻意壓低利率導致資本被錯誤分配而造成的。利率是資本的價格,價格和語言一樣重要。當資本價格被扭曲時,經濟就失去了平衡。

他有句名言:“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他反對中央銀行,反對政府壟斷貨幣發行,論證了競爭性貨幣制度的可行性和優越性,他指出:貨幣非國家化是貨幣發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由多家私營銀行發行競爭性的貨幣(即自由貨幣)來取代國家發行壟斷性的貨幣是理想的貨幣發行制度。這一主張稱之為“貨幣非國家化”或“自由貨幣說”。

美國當年兩派的鬥爭結果很有意思,成立了不是政府擁有的、是私人擁有的、但是是壟斷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體系。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據此建立了聯邦儲備體系。根據《聯邦儲備法》,美國劃分為12個聯邦儲備區,每個區都有一家美聯儲銀行。每家美聯儲銀行都不是所在行政區的政府的一部分,是由當地的商業銀行所有,它們購買該銀行的股份,每年獲得6%的股利。最終的所有者當然少不了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等家族。

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負責監督這一體系,聯邦儲備委員會有7名成員,包括主席和副主席。聯邦委員會的委員由美國總統任命,並且需獲得國會批準。一旦獲得任命,委員就獨立於當選官員。12個聯邦儲備銀行每一個都設有董事會,由9名成員組成,其中6名由股東部門選舉產生,3名由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任命。

這樣的制度安排旨在確保中央銀行的獨立性,避免中央銀行淪為政府的附庸,同時也避免淪為私人股東的工具。既要防止“公權損害私權”,又要防止“金權損害民權”。總之要防止極少一部分精英分子損害平民大眾的權力和利益。這是歷史永恆的主題。

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在他的名著《歷史的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中講到一個道理,人與人的能力差異很大,人類大多數能力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這是生物界的定律。所以人類財富的集中是自然、不可避免的。

如何解決呢?杜蘭特說:“可以對部分財富進行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再分配,從而得到周期性的緩解。就此而論,所有的經濟史都是這個社會有機體緩慢的心髒跳動,財富的集中和強製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縮與擴張運動。”

關於少數人統治的問題,他說:“假設大多數能力存在於人類的少數之中,則少數人統治,就會像財富集中一樣,是不可避免的。多數人能做到的,頂多是定期把一個少數趕下台,再讓另一個少數上去。”

總之,不是銀行家,就是政府;不是政府,就是銀行家。同時防止“金權損害民權”和“公權損害私權”很不容易。

中央銀行就講到這兒。下面來看看支付寶是什麽?

2003年5月,淘寶網成立,沒過多久,人氣就很旺,因地製宜的商業模式和貼心熱情的服務很快讓帶著強烈傲慢與偏見的eBay相形見絀。然而就是沒有多少交易。當時支付方式有兩種:同城的見面付款,異地的遠程匯款。可是賣家不願意先發貨,買家不願意先匯款,都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讓淘寶很頭疼。這是經典的信用問題,信用是金融的本質。銀行應該可以幫忙解決,只要提供擔保服務就可以。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銀行提供的账戶進行貨款支付,由銀行通知賣家貨款到账、要求發貨;買方收到貨物,檢驗貨物,並且進行確認後,再通知銀行付款;銀行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账戶。

然而當時的銀行都是做大生意的,這種5塊錢、10塊錢哪怕100塊錢一筆的交易,銀行的收入根本抵補不了成本,所以銀行根本看不上,有空也不做。當然阿里巴巴可以做,然而當時的中國金融業還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電子支付牌照也並沒有放開,一個企業自己建立一個支付系統既面臨技術的難題,更有法律的風險。

可是不冒這個險,淘寶就做不起來。2005年1月,在白雪皚皚的達沃斯,馬雲第四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再三思考,當天晚上他給國內的同事打電話:“立刻,現在,馬上啟動支付寶。”末了,又加一句:“如果要坐牢,我去。”

於是淘寶推出一種基於擔保交易的支付工具,支付寶,日後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一項支付領域的新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付金,今後將統一交存至指定账戶,由央行監管,支付機構不得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2018年3月,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發文督促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渠道,明確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都將被切斷,之後銀行不會再單獨直接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代扣通道。

所以,現在第三方支付的流程裡多了網聯這個環節,買家發生購買行為後,支付寶通過網聯獲得各銀行的代扣通道,確保買家收貨後買家銀行支付給賣家账戶。

Q幣是什麽?

Q幣也稱QQ幣、騰訊Q幣等,是由騰訊推出的一種虛擬貨幣,2002年正式發布。兌價是1Q幣=1人民幣,市面上也有折扣渠道。可以用來支付QQ行號碼、QQ會員服務等服務。可以購買QQ空間裝飾、QQ秀中的服飾和場景、QQ郵箱中的賀卡等,到後來還可以購買QQ各大遊戲中的英雄級武器、技能皮膚和道具。

Q幣和支付寶是有本質區別的。支付寶裡的每一塊錢實際都對應銀行账戶裡的一塊錢,叫做支付機構的“備付金”,支付寶對於這部分資金沒有使用權,使用必須經過資金所有人(用戶)的授權。Q幣作為虛擬貨幣,儘管和人民幣的兌換比例通常是1:1,但由於不需要銀行進行備付金監管,理論上騰訊可以隨意增減Q幣餘額而不需要考慮是否有實際資金的收入。同時,Q幣一經購買便算作騰訊的收入,這部分錢不管你的Q幣怎麽使用,騰訊是可以隨便花的。

好比你去賭場,要先拿人民幣換成賭場的籌碼,然後去玩各種遊戲,最後結束時把籌碼再換回到人民幣,離開賭場。這個籌碼就好比Q幣。這是代幣,是使用範圍有限制、不具通貨效力的貨幣。在賭場裡,你可以用籌碼在賭場玩遊戲、買咖啡、用餐,但是出了賭場就不能用。同樣,Q幣只在騰訊的虛擬世界可用。如果出了賭場,你也可以用籌碼買咖啡、用餐,那麽它就接近通貨了。賭場外接受籌碼的地方越多,它就越接近通貨。Q幣也是,如果它不僅在騰訊的虛擬世界可以用,也可以在現實世界買咖啡、用餐,它就接近通貨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2009年6月28日,有關方面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虛擬貨幣表現為網絡遊戲的預付充值卡、預付金額或點數等形式,但不包括遊戲活動中獲得的遊戲道具;虛擬貨幣不得用以支付、購買實物產品或兌換其他企業的任何產品和服務。

所以Q幣不可能走出虛擬世界,走進現實世界,變成真正的通貨,它和賭場籌碼一樣,只是代幣,籌碼是實物代幣,Q幣是電子代幣。某種意義上,代幣也是貨幣,只是有限範圍內的貨幣。

假設,純粹是假設,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這個有限範圍擴大,比如賭場之外有100個商家願意接受這個賭場的籌碼,深圳南山區騰訊總部附近有100個商家願意接受Q幣,當然假設政府允許,那麽你願不願意用籌碼和Q幣?

在你願意接受之前你會問什麽問題?你很可能會問,這個賭場能夠保證我隨時換回人民幣嗎?換回的比率和我用人民幣換籌碼的比率一樣嗎?對於Q幣也是一樣。如果我花了1000塊人民幣換了1000個籌碼,後來換回去的時候只能換回500塊了,或者索性就換不了了,那我不想用。還有,我的籌碼账戶會不會被人篡改、盜竊,账戶餘額不翼而飛?如果會,那我也不想用。這就是貨幣能不能被大家接受的兩個根本問題,一是這個幣和其基礎資產的兌換問題,二是這個幣本身的安全問題。

這裡籌碼好比當年的交子,人民幣好比當年的鐵錢。或者說,這裡籌碼好比當年的美元,人民幣好比當年的黃金。人民幣是籌碼的基礎資產,鐵錢是交子的基礎資產,黃金是美元的基礎資產。基礎資產是已經獲得大家信賴的貨幣資產,在不同的時期是不一樣的,一開始是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紙幣法幣的基礎資產;後來紙幣法幣是代幣以及數字貨幣的基礎資產。

如果大家覺得發行貨幣的一方沒有足夠的基礎資產儲備備付,那麽這種貨幣的信用就被質疑,就會引發擠兌,所謂擠兌就是同時有很多人來銀行提取現金,這種貨幣就離崩潰不遠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就是因為美國因貿易逆差等諸多原因,發行了嚴重超過國庫所有黃金數量的美元,以法國為首的各國一擠兌,美國就扛不住了,再換下去黃金就換沒了。於是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告美元與黃金脫鉤,不換了,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自由浮動。

從深層次原因來講,布雷頓森林體系垮於“特裡芬悖論(Triffin Dilemma)”,即一種貨幣,既要充當一國的主權貨幣,又要充當國際清償能力貨幣,這是不可能的,是一個悖論。

幣圈有個泰達幣USDT,泰達幣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於美元USD的電子貨幣Tether USD,簡稱USDT。1USDT=1美元,公司承諾用戶可以隨時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這裡泰達幣的基礎資產就是美元。泰達幣被稱為穩定幣,因為有基礎資產。Tether公司號稱嚴格遵守1:1的準備金保證,即每發行1個USDT代幣,其銀行账戶都會有1美元的資金保障。然而後來人們發現它發了30多億個泰達幣,美元儲備幾乎為零。如果持幣者來擠兌,它就爆了,不過目前它只是跌得很厲害,還沒有徹底爆掉,這也是“奇跡”了。當然幣圈“奇跡”很多。

現在如果有一種幣,錨定的基礎貨幣不是人民幣也不是美元,而是美元、歐元、英鎊等一籃子法幣還有一部分債券,有分布在全球無數家機構支持,全球一二十億人可以在現實世界、真實生活場景中使用,那麽你願不願意用?你還是會問那兩個問題,一是這個幣和其基礎資產的兌換問題,二是這個幣本身的安全問題。

臉書將要發的Libra就是這樣一種幣,前一陣它發布的白皮書可以回答你的這些問題。

白皮書開宗明義:“Libra的使命是創立一個簡易的全球貨幣及金融基礎設施,賦權幾十億人們。本文件列出了我們的計劃,我們將建立一個新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低波動性的加密貨幣、智能合約平台,旨在為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創新創造一個新的機會。”

這裡“負責任的”、“新機會”等詞影射了這個領域之前創新的一些問題。

後面具體介紹了Libra的三點特徵:

基於一個安全的、可擴容的、可靠的區塊鏈;

基於一個會給它帶來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基礎資產儲備;

由“獨立Libra協會”治理,該協會的任務是確保Libra生態系統的進化。

臉書專門成立負責Libra的獨立子公司Calibre。Libra的生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協會會員、各國合作的金融網點(兌付託管儲備池)、第三方應用開發者。

我們來看一下Libra和典型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異同。

首先,比特幣是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的。好比做數學題,做對一道得到一個幣,這個幣的表現形式就是一串密碼,或稱為秘鑰,沒有對應的基礎資產。當然人們買賣比特幣是要用實物或者法幣的,最終的價格取決於市場。比特幣的第一筆交易是一萬個比特幣換了兩個披薩,最高的時候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是2萬美元。它沒有所謂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它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市場。

貨幣數量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取決於貨幣的數量。貨幣在交換中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因而貨幣的物質實體不必具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貨幣的物質實體與貨幣的價值沒有任何必然聯繫。亦即是說,紙幣和金鑄幣一樣發揮作用,而無需花費稀缺的社會資源(如開礦、提煉和鑄造)去鑄造硬幣。現在的數字貨幣更是這樣,本來就沒有實物載體,當然現在挖礦獲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還是消耗社會資源的,比如電,產生一個比特幣的成本大概在5000美金左右。

Libra不是由計算產生的,它的表現形式不是一串密碼,從這個角度來講,它不是狹隘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它是電子貨幣。它比較像賭場籌碼、騰訊Q幣那樣的代幣,有對應的基礎資產,有對應的基礎資產的加密貨幣被稱為穩定幣。不過Libra和賭場籌碼、騰訊Q幣不同的是,它對應的基礎資產不是一種法幣,而是一籃子法幣。

這和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相似。SDR亦稱“紙黃金”(Paper Gold),最早發行於1969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於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账面資產,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目前特別提款權的價值是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這五種貨幣所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

其次,比特幣最終有多少個,數量是給定的,由這個程序決定,但是算出了多少個是參與“挖礦”的人決定的,也就是說生效的數量是由市場決定的。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所以嚴格來講,比特幣不能叫發行,因為沒有一個集中的組織發行,是市場進化形成的,如果一定要用發行這個詞,可以叫去中心化發行。

Libra是由“獨立Libra協會”發行的,是中心化的發行。Libra的數量將由這個發行的協會決定。臉書希望在2020年上半年發行Libra時這個協會能夠擁有100家左右的會員,這些機構分布全球各地,來自各行各業,有企業、有非營利組織、有學術機構。目前已經確定的創始會員包括萬事達、Visa、PayPal等支付公司,eBay、Uber等技術和市場平台公司,LLiad、Vodafone等電信公司,Anchorage、Bison Trails、Coinbase等區塊鏈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Breakthrough Initiatives等VC風險投資公司,婦女世界銀行等金融普惠非營利性跨國組織。

臉書隻扮演牽頭的角色,等到Libra生態建立起來後,它的權力和義務和其他會員一樣,沒有特權。

再次,比特幣是基於P2P點對點的技術的數字貨幣,完全匿名。Libra可以用假名,一個人可以持有一個或多個账戶,與現實世界的真實身份可以毫無關聯。但是KYC+共享用戶財務數據的權限,還是相當於把用戶的財務信息的私鑰上交給了臉書及其聯盟。

最後,比特幣和Libra都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全程追溯、共同監管等功能實際上起到了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監控作用。一般情況下你不會擔心支付寶裡的餘額不翼而飛,因為支付寶背後是完整的傳統金融基礎設施,除非螞蟻金服、網聯、銀行欺詐,而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你會更擔心你的Q幣账戶被黑,因為Q幣背後只有騰訊,所有數據和信息只有騰訊一個公司可以查看、使用、分析,完全的中心化處理。

不過比特幣用的區塊鏈是非許可式區塊鏈,所謂公鏈,大家都可以參與,而Libra用的是許可式區塊鏈,經許可的聯盟節點才可以參與,是聯盟鏈,所謂私鏈。當然白皮書也說了,以後生態成熟後會向公鏈轉型。剛開始培育生態的時候通過大戶聯盟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受益者就沒有人來推動。而且沒有這些大公司的背書,用戶也不會放心來用Libra,Libra生態就做不起來。但是,最終大戶的利益本質上和區塊鏈開放、民主的精神是相背的,當生態真的形成時,它們是不是願意集體自宮,這是一個問題。

區塊鏈信仰者們對Libra表示很失望,甚至氣憤,認為Libra舉著區塊鏈的大旗卻做著違背區塊鏈精神本質的事情。因為目前看來,Libra的生態本質上是完全私有的、集中的、控制的、由少數超級節點驗證和授權的私有聯盟鏈,唯一符合真正區塊鏈精神的是它將根據Apache 2.0開放源代碼。

當然,現實世界的實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妥協、分階段,和純粹的技術烏托邦是兩回事。

比特幣是區塊鏈信仰者心目中最理想的數字貨幣,被稱為數字黃金。然而比特幣並不適合充當真正流通的貨幣,數量不能增加這一點就會帶來通貨緊縮等一系列麻煩。它作為數字貨幣的一個實驗是失敗的,作為一個全球小微支付系統的實驗也是失敗的。它的價值更多地來自人們對它的信仰,這種信仰是出於對信用貨幣的懷疑、不安。有人說,崇尚比特幣好比是對權力不信任導致的貨幣返祖行為藝術,很有道理。不過它的出現畢竟標誌著人類對數字貨幣探索的開始,標誌著人類貨幣史進入一個新時代。

臉書會不會借助Libra成為世界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最大的功能是發行貨幣,控制經濟中的貨幣供應量。Libra錨定一籃子貨幣,其底層是一個可以鏈式轉讓的貨幣指數基金。根據白皮書的說法,是100%提供儲備法幣備付的,账上會有足額的一籃子中的法幣,利息歸協會會員所有。這就好比說準備金率是100%。當準備金率是100%時,它是沒有發行貨幣的功能的。就像宋朝的交子鋪,如果交子的數量完全等於它收存的鐵錢的數量的話,那交子只是存款憑證,交子鋪沒有發行貨幣的功能。只有當交子鋪發現存款人不會同時來取錢,超額印發交子時,交子鋪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行銀行。

這一天對於臉書來講會不會來臨呢?假設明年上半年Libra如期發行,而且很成功,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多年之後,大量的產品和服務都可以用Libra支付結算,用戶的一生均可在Libra生態中度過,根本無需把Libra兌換成基礎法幣。全球用戶逐漸建立了對於Libra本身的信任,不擔心Libra會像USDT那樣無法兌付,誰也不會去兌付,那麽Libra協會還會保有100%的基礎法幣嗎?如果不是,它就具備了發行貨幣的功能,就成了跨國界的世界銀行。

當然這一天要到來,Libra要活得足夠地長;要活得長,首先要處理好眼前和各國監管部門以及國際反洗錢組織等國際監管部門的關係。祖克柏在公開信中表示,負責Libra的獨立子公司Calibra將像其他支付服務供應商一樣接受監督。祖克柏把Libra定位為只是一個支付服務供應商,並一再表示隱私和安全將融入推動Libra的每一步。

然而各國政府還是擔心Libra最終將取代主權貨幣,助長恐怖主義等非法活動,掌握並洩露用戶信息……法國財政部長、德國議員都表示了反對的立場,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Maxine Waters甚至希望臉書停止推進Libra,直到舉行項目聽證會。

當然,受到Libra衝擊最大的應該是幣值不穩定的那些主權貨幣,特別惡性通貨膨脹國家的貨幣。對那些國家的政府來講是壞消息,對那些地方的民眾來講不失為一種福音。而一籃子貨幣中的貨幣,特別是權重最大的美元的地位將得到鞏固,除非有一天Libra開始發行貨幣,成為世界央行,才會真的挑戰到美元的地位。那將是遙遠的一天,國家不消亡,主權貨幣很難消亡,很難想象世界主權國家紛紛把貨幣發行權讓渡給一個企業或企業聯盟。而且就算那一天來臨,無非也就是Libra取代了美元,金融中心從紐約遷到了矽谷,還是在美國,美國的金融地位隻升不降。

有人認為如果Libra真的成為無國界的貨幣,那麽就成功實踐了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這恐怕是一個誤解,就像之前所介紹的那樣,哈耶克是經濟自由主義信奉者,他反對政府壟斷貨幣發行,提倡貨幣發行也引入市場機制,由多家私人銀行同時發行貨幣,競爭會帶來最優結果。他的貨幣非國家化的“非”不是跨國界、無國界的意思,而是貨幣不能由國家壟斷、一個國家不能只有一個貨幣的意思。

換到Libra這個場景,哈耶克會說貨幣非世界化,就是一個世界不能只有一個貨幣,他會反對任何一個組織包括像Libra這樣的協會壟斷貨幣發行。他認為貨幣也要市場化,要有不同的貨幣一起競爭,這樣結果才是最優的。數字貨幣應該也是一樣。或許我們中國也可以做一個世界數字貨幣參與競爭。馬化騰說:“從技術上沒有什麽突破,不複雜,關鍵是監管的空間。”

不管怎麽說,決定Libra命運的不是技術,而是監管,是人們對於主權、民主、公平、效率等的思想。

對中國的影響

祖克柏那封信中還寫道:“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地收發資金,就像你們在我們的app分享信息和照片一樣簡單……未來我們希望為個人用戶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一鍵支付账單,掃二維碼購買咖啡,或者不需要攜帶現金或地鐵卡就可以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

中國讀者看了難免微笑,這些在我們這裡都已經實現了呢。當然我們只是一個國家一種貨幣,所以實現起來比較容易,臉書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這些功能,而且不需要用戶有臉書账號、支付寶账號、微信账號、蘋果App Store账號等等,只需要有智能手機,這是一大創舉。

這對於有智能手機和4G/5G網絡卻沒有銀行服務的地方特別有幫助,比如阿富汗、索馬裡、孟加拉國、印度、委內瑞拉等地的村鎮,是真正的普惠金融。對於既有智能手機、4G/5G網絡又有銀行服務的地方來講,也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你要跨國轉账的話。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比如你看到一個巴西女歌手的熱舞視頻而感動,截屏她的打賞账戶信息,委託招商銀行,發一份SWIFT加密電文,指示紐約中國銀行從招行戶頭上扣1美元,通過CHIPS系統轉給花旗銀行下巴西銀行的戶頭,附帶女歌手的姓名和在巴西銀行的账號……這TM瘋了。”有了Libra,這就完全不算瘋了,這錢就真的像祖克柏所說的那樣像發照片那樣就發過去了。這將會促進打賞以外的很多活動,比如慈善,你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資助索馬裡的孩子餐費,無需通過可疑的慈善機構。使用場景不勝枚舉。

區塊鏈是人類重要的技術發展,區塊鏈不僅是基於分布式網絡的ICT新技術,還涉及密碼學、數學博弈論、經濟學的激勵設計理論、組織學等等學科。如果把區塊鏈看作是簡單的工具,那就太小看區塊鏈了。基於區塊鏈的商業模式之豐富、深刻將超乎我們想象。

和任何新技術一樣,區塊鏈也將經歷理論準備期、開創期、商業化期三個階段。泡沫往往在開創期出現,泡沫破裂之後真正的有價值的商業化進程才開始。就像互聯網的真正商業化大發展是在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區塊鏈2009年1月3號上線到現在十年,開創期即將過去,2019年將迎來商業化期。

中國應該跟上,不要被數字貨幣的泡沫迷惑,看不到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所在,不要因為忙著治理幣圈忽視了世界數字貨幣的萌芽以及對全球金融格局的影響。世界數字貨幣的出現或許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降維打擊,我們或許需要另謀出路。

不過,不管怎麽說,對於炒幣人士還是要提醒一句,此幣非彼幣,Libra的發行並不能證明數字貨幣的泡沫不是泡沫,好比發現某種鬱金香有藥用價值,不能證明鬱金香的泡沫不是泡沫一樣。(有關數字貨幣的泡沫問題,參見筆者上一篇文章《數字貨幣,人類金融史上第四大泡沫?》)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