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是阿里漢?為何他能帶國足征戰中國亞洲杯?

提到中國男足,球迷們最懷念、同時也最惋惜的可能是參加了2004年中國本土亞洲杯的那支球隊。那一屆亞洲杯,國足雖說沒有雲集當時中國的最強陣容,但也是繼十強賽和世界杯後首次召集了如此多強人的一次,甚至,他們還是之後十多年中國足壇的巔峰一代。但作為這支球隊的三軍之帥,荷蘭人阿里漢卻顯得那麽不夠格,他本人也因此遭到外界的種種質疑。那麽,中國足協為了在當年本土亞洲杯上取得好成績,為什麽會選擇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國家隊菜鳥主帥呢?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誰是阿里漢?

阿里漢,也叫阿里哈恩,1948年出生於荷蘭,是前荷蘭著名國腳。他是70年代稱霸歐洲的那支阿賈克斯的一員。在歐足聯50位最偉大球星的評選中,他也是候選之一。1978年,他還打進過世界杯歷史上最遠的遠射,而這一遠射距離的記錄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才被西班牙前鋒比利亞打破。

他職業生涯最高光的履歷,無疑是曾經代表荷蘭連續征戰2屆世界杯,並連續2次斬獲世界杯亞軍,其悲劇色彩可謂非常濃厚。

而在其個人榮譽方面,阿里漢共獲得23個冠軍頭銜,其中包括3次歐洲冠軍杯、4次歐洲超級杯,以及多次聯賽冠軍。此外,曾經入選世界杯最佳陣容的他,在對意大利佐夫打進的進球還曾當選該屆世界杯最佳進球。

以上能說明什麽?至少從球員履歷上,阿里漢對於當時的國足來說是無可挑剔的,他執教國足唯一受人非議的只是沒有執教國家隊的經驗。

其實,自1987年正式執教以來,阿里漢共執掌過比利時安德萊赫特、德國斯圖加特、比利時標準列日、荷蘭費耶諾德、奧地利維也納等球隊的教鞭。他們雖然無一不是歐洲足壇傳統豪門,但也是所在國家響當當的豪門俱樂部。在2002年底正式執教國足之前,他共有超過15年的執教經驗,可以說經驗並不匱乏。然而,在弱點總被無限放大的中國足壇,缺少國家隊執教經驗這一弱點卻成為媒體和高層用以抨擊他的“尚方寶劍”,直到今日仍有不數人拿它說事。顯然,這對於他來說是極不公平的。

既然媒體和高層事後都這麽不滿阿里漢、在兵敗世預賽甚至亞洲杯後對他秋後算账,那麽當時足協為什麽又力排眾議讓他統率國足呢?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為什麽非得是他?

阿里漢之所以受到中國足協的青睞,簡單來說就一點:聽話。這是他相比其他候選者來說最大的優點。熟悉中國足球的球迷都知道,聽話意味著什麽。

其實,在阿里漢之前,中國足協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其他的大牌名帥,那些經驗、履歷和能力俱佳的國外名帥。

在當初成立的選帥小組名單排序裡,順位依次是雅凱、希丁克、特魯西埃。其中,雅凱和希丁克明確拒絕了中國。而特魯西埃,由於個性強烈,從始至終都難入中國足協的法眼。

綽號“白巫師”的法國人特魯西埃,在此前結束的韓日世界杯上曾帶領日本隊歷史性闖入16強。在他的執教下,日本足球有了長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一手提拔並栽培了稻本潤一、小野伸二等青年才俊,隨後這批人成為了日本足球數十年內的棟梁之才。

而當時在面對中國足協的執教邀請時,特魯西埃只有一個要求:必須統率中國各級國字號球隊,並隻對足協主席一人負責,一如他之前在日本乾的那樣。可以想像,中國足協當時會怎樣做,一個字:“滾”。時至今日,即便是世界名帥裡皮執教國足,也沒有得到統領各級國字號這種待遇,更別說當時的特魯西埃了。

所以,選帥組選來選去,最後隻帶回來一個人用於交差,他就是阿里漢。

其實,中國足協之所以用阿里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前任-米盧曾經帶給中國足協難堪。作為帶領中國男足進入世界杯的功勳主帥,米盧在功成名就後得到了鋪天蓋地的鮮花和掌聲。不過,向來喜歡過河拆橋的高層隨後也開始給他冠上不同的“帽子”:訓練水準低、用人只看態度不看能力、只是運氣太好、和某名女記者曖昧不清等等。甚至,還有不經允許就擅自接受媒體採訪、以及為商家拍攝廣告的舉動。

但是,對於精明而狡猾的米盧,中國足協卻非常無奈,因為在此之前和他簽的合約中,並沒有對此有明確要求,所以他們只能啞巴吃黃連。最終,足協在吃了米盧這一個暗虧後痛下決心,未來必須找一個“聽話”的,而這個人當仁不讓便是阿里漢。

用中國文化中最常用的一個詞“中庸”來解釋就是:不是最好,但也不壞。

阿里漢最終還是成為了中國國足的“真命天子”,那麽他的到來又將面臨哪些考驗呢?

中國足球對世界足壇先進戰術理念不了解

2002年韓日世界杯,巴西隊憑借一群天才球員的驚豔發揮最終奪得了大力神杯,但是卻不能忽略世界足壇的一些發展趨勢。比如,德國隊憑借更為簡練的打法和務實的風格,一路連克眾豪強進入決賽;與國足同一小組的土耳其,也憑借非常凶猛的打法和整體足球獲得了世界杯季軍。所以,世界足壇的新潮流便是,踢法更簡捷、更團隊、更高效,同時也更務實。

然而,當時的中國足球卻缺乏對這一世界足壇先進理念的充分認識。阿里漢執教的這支國足,帶有他鮮明的個人風格:打法務實,注重團隊作戰,強調整體防守,甚至要求前鋒球員在前場就進行高位壓迫,這一理念對於當時的中國足球而言,確實太超前了。

所以,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鄭智作為唯一能出球的後衛被牢牢地固定在中衛線,與風格不同卻需要隊友保護的李瑋鋒搭檔。他們的組合,也成為國足能夠闖進亞洲杯決賽的最大保障;同時,不符合這一理念,狀態也沒達到最佳的孫繼海只能淪落為替補,而作風懶散、跑動不積極的張玉寧,則乾脆被放棄。這些在阿里漢下課後,都成為了外界攻擊他的把柄。不得不說,當時的中國足壇真是太多“名帥”了。

亞洲足壇新貴崛起

2004年中國本土亞洲杯,伊朗隊面臨人員老化的危機,阿里代伊、馬達維基亞等黃金一代逐漸老去,相比之前鼎盛時期,他們下滑明顯;卡達則依然如舊,在亞洲足壇扮演一個攪局者的角色,而且,他們對亞洲杯向來不怎麽重視;韓國隊在經歷了韓日世界杯後元氣大傷,對亞洲杯更是胃口大減;日本隊則達到一個新高度,沒有中田英壽、稻本潤一的他們,充其量只是一支日本二隊,可即便如此,他們也憑借更整體的打法和更嫻熟的技戰術領先亞洲足球一塊。

相比以上傳統豪強,亞洲足壇出現了一支新貴,它就是國足小組首戰的對手-巴林。早在2003年,巴林就獲得了國際足聯的“年度進步最快獎”。而在2003年年底的海灣杯上,巴林隊以6戰4勝1平1負的成績排名第2,僅比第一名的沙特隊少1分。

在亞洲杯之前的世預賽上,巴林隊也以3戰2勝1平積7分的成績排在小組第一。隨後巴林闖入亞洲杯四強、僅3比4惜敗日本的成績也證明了,這支球隊絕對不是我們眼中的弱旅。然而,在小組首戰國足2比2戰平對手後,媒體卻對阿里漢提出了猛烈批評。事實證明,他們都是監視者清。

國足核心人員的損傷

在家門口進行的亞洲杯,國足主帥阿里漢其實非常明確高層下達的任務,就是必須奪冠。但是,當時他執教的這支球隊,並沒有奪冠的絕對實力,因為核心人員受損嚴重。

主力後腰、後防核心李鐵在年初備戰世預賽的過程中便遭遇重傷,這讓漢家軍的中路防守遭遇重挫;邵佳一在轉會德國後遭到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受傷的嚴重傷病,直接缺席大半個賽季的比賽,在亞洲杯前,他已經連續10多個月沒有打正式比賽;而作為中國足壇留洋旗幟的孫繼海,雖然個人能力無可挑剔,但是由於處在新賽季的備戰期,其體能狀態和競技狀態都遠未達到最佳。

所以,看似擁有黃金一代的漢家軍,實際上也只有一個正值當打之年的鄭智可用。所以,希望通過防守和整體作戰製勝的阿里漢,為了保險起見,最終不得不作出“將自己最好的球員放在中衛線”這一艱難決定。可見,他並不是不願意讓鄭智打中場,實在是因為後防線更需要他。

小結

可以說,在本土進行的亞洲杯,阿里漢和中國足足球擁有歷史上最好的一次奪冠機遇。但是,機遇再好,也需要有實力的基本保證。而作為三軍統帥的阿里漢,在隨後的比賽中又是怎樣帶領國足一路闖關、衝到最後的決賽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